陳小飛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400)
在中職模具專業課的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模具專業課程制作成云教材,云教材又稱移動交互式數字教材,它不同于紙質教材和普通電子教材,是一種基于網絡,依據情景化、動態化、形象化學習需求,將傳統教學內容進行富媒體編排和交互設計,并在智能終端呈現的數字化書籍[1]。本課題中,云教材特指基于PC、Pad、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2],對《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內容進行富媒體編排和交互設計,反映本課程教學要求,以及本地區模具企業的最新工藝原理、加工技術,便于學生進行線上線下學習的一門富有校本特色的數字化教材。《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是中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這門課程學習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學生畢業后能否取得模具工職業資格證以及能否勝任相關模具企業的模具工崗位需求。在當前的中職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方法的單一,絕大部分老師仍采用傳統課題授課的教學模式;如大部分中職生的學習習慣還很差,由于學生在小學、初中學習習慣養成的問題使得中職生在自主學習中難以達到高中生應有的水平。如由于中職專業教師的下企業實踐不夠,使得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嚴重脫節等等。對此,探索出適合中職模具專業《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教學模式的應用,對順應中職教育教學改革起著很好的啟發作業?,F以“沖孔落料級進模”教學為例來論述。
以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和教學手段為基礎,根據中職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采用“線上+線下+課堂”的翻轉課堂模式,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提升教學效果。
選取校本教材《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學習單元“沖孔落料級進模”。沖孔落料級進模是沖裁模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其結構復雜、工作原理難以理解所以也是本章的難點,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很難把知識吃透,因此選擇級進模作為本節微課的內容有著現實的需要。
根據授課對象的學情特點、國家模具工資格考試大綱要求、課程標準,制定了知識、能力、素質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①提高學生對級進沖裁模的概念、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對級進沖裁模常有種類、內部結構及應用特點的掌握。②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工作順序的理解。③級進沖裁模具的背景知識提出從而讓學生了解更加容易理解級進模基本概念應用特點和基本原理和結構。能力目標:通過對級進沖裁模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學習讓學生能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提高對其他模具的自學能力。素質目標:激發學生對學習模具的熱情和提高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
首先,創建云班課《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沖孔落料級進?!睂W習單元。上傳相關資料至平臺。具體操作為:①制作“沖孔落料級進?!蔽⒁曨l,制作教學課件;②搜索相關視頻資料下載;③自制沖裁模沖壓過程的動畫視頻;④制作“沖孔落料級進?!比蝿諏W習單。
其次,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先培訓學習委員和各小組組長如何記錄課堂考勤情況,各小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問題的討論、總結匯報等。
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課前學習、課中學習及答疑和課后鞏固三個階段。
學生用手機或PC登錄網絡學習平臺,查看相關學習資源,根據學習任務單的要求,各小組分工合作并完成相關任務,后由各小組組長及學習委員監督統計并匯總情況。

表1課前學習任務單

圖1沖裁制件產品圖
通過課前的線上的學習和線下的答疑,學生已對沖裁級進模的知識點初步掌握,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和梳理,進一步對知識的重難點加以鞏固。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案例導入。接到客戶的訂單,制造一套月牙形沖孔落料級進模,用于大批量沖裁加工米奇心形掛墜制件,以滿足生產的需求。
(2)探究。通過課前網絡平臺對各組提交的作業和自測題的統計情況,確定本節課重難點時間的分配。
分為兩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解決學生存在疑惑的知識點。對于如何根據沖裁制件圖確定模具的類型,主要考慮到沖裁制件的形狀、精度以及批量。如果形狀簡單,小批量的制件適合單工序模;如果形狀較為復雜,精度較高適合復合模;如果批量大,尺寸小建議使用級進模。
第二部分,對重點內容“級進沖裁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進行知識的梳理。重點說明級進沖裁模與單工序模和復合模之間的結構差異和工作原理的區別。
(1)思考。各小組組長匯報各組對級進模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學習情況,對于結構的特殊性的原因,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獨立思考,級進模生產出的制件如何來保證其尺寸和形狀精度的。
(2)頭腦風暴。根據課前“頭腦風暴”中各組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想法,教師來解決疑惑,再結合案例中“用于大批量沖裁加工米奇心形掛墜制件”實際情況,完成知識的內化。
(3)總結。教師根據各組學生的掌握的情況再把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總結。
首先,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陸云班課平臺內完成對各知識點的鞏固。其次,自己標出級進模各部分的結構簡圖的名稱,完成知識的內化。最后,要求各組學生結合本節內容知識點,完成對單工序模、復合模的比較表。教師根據情況進行點評。
反思一:教師的如何定位自己的新角色?
翻轉課堂作為新式的教學模式,確實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但教師從傳統教學者變成了課程開發者,不僅要求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掌握非常高,而且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能夠總體上能策劃合理、章節內容能優化,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下和明確教學目標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數字化。這對老師的角色就是一次變革,老師不僅僅是教育者,而且是課程開發者和課堂指揮者以及課后答疑者。這對教師的能力來說無疑是一次很大的挑戰,這需要有關部門和學校盡早啟動推進教師信息化水平的工作。
反思二:如何讓學生的手機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當前在移動流量資費逐步下調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同學的手機流量都已實現了單月20G或無限流量;另一方面,學習已經加快推進網絡免費完全覆蓋的步伐;因此如何提高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但同時學生在使用手機時卻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刷微信、微博、網絡游戲和看網絡劇上。因此,適當的監督和管控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校采用了綠色手機進校園,班級里采用小組互相監督等方法對學生手機的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的監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和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對未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懲罰。對發揮手機應用的學習功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即使如此,仍有很多的方法和措施值得我們去嘗試。
反思三:如何解決教學數字資源問題?
由于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可能每一個老師都可以開發出可視化的數字課程和動畫,學校和相關部門應該對于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采取集中力量突破,分層分批等方法制作出優秀教學的教學數學資源,為了盡量能提高這些資源的利用率,所開發出的資源應盡可能的微型化、碎片化。反思四:是不是所有課程的單元內容都適合翻轉課堂這種形式?
翻轉課堂是建立在網絡云課程的基礎上的,需要的是在虛擬空間下進行的實施課程的,但很多技能型的課程需要的恰恰是實際操作和直接觀察。因此,有效辨別翻轉課堂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