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青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護理部,江蘇 鎮江 212028)
產婦在接受剖宮產手術后身體較為虛弱,因此需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有研究指出,對接受剖宮產手術后的產婦進行優質、系統的護理干預能減少其產后的出血量,促進其泌乳及子宮復舊,緩解其不良情緒[1]。本文將近年來在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64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術后對其進行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期間在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64 例產婦。這些產婦均具有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2]。其中,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傳染病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產婦。將這些產婦按照術后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n=32)與對照組(n=32)。觀察組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31±3.74)歲,其平均孕周為(39.31±1.60)周。對照組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02±3.55)歲,其平均孕周為(39.46±1.72)周。兩組產婦的基礎資料相比,P >0.05。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剖宮產手術。術后,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切口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健康宣教及母乳喂養指導等常規護理。術后,對觀察組產婦進行綜合康復護理,方法是:1)術后待產婦回到病房后,密切監測其血壓、體溫、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并注意為其保暖。注意觀察產婦宮縮的情況和陰道出血的情況,遵醫囑為其靜脈滴注縮宮素,以防其發生產后出血。用沙袋對其手術切口進行6 h 的壓迫,注意觀察其切口滲血的情況。術后在產婦留置導尿管期間,妥善固定導尿管,保持導尿管的通暢,并注意觀察其尿液的顏色和尿量。術后24 h 將導尿管拔除。告知產婦注意觀察惡露的顏色、性質、量及有無臭味等,及時更換會陰墊。指導其每天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外陰2 次,保持其外陰的清潔、衛生。2)注意觀察產婦情緒的變化情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若發現產婦出現焦慮、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需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告知產婦家屬(尤其是其配偶)多關心和體貼產婦,使其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改善其負面情緒。3)術后第2 天,遵醫囑用康復治療儀對產婦進行康復治療,以促進其泌乳及子宮復舊,方法是:指導產婦選擇舒適的體位,將治療儀的電極片分別粘貼在其兩乳的兩側與骶尾部,開啟治療儀,合理調節電流的強度,以其局部出現輕微麻痹感為宜。每次治療15 min,每天治療1 次,共治療3 d[3]。4)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宣教,教會其對乳房進行護理的方法。告知產婦在每次哺乳前用溫熱的濕毛巾對乳房進行熱敷,以促進其泌乳。若產婦的乳頭扁平或凹陷,指導其在每次哺乳前向外輕輕牽拉乳頭。若產婦的乳頭發生皸裂,指導其在乳頭上涂抹少量的蓖麻油。教會產婦(特別是初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方法、姿勢、技巧及注意事項等,并及時為其解決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增強其對母乳喂養的信心。
護理后,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初次泌乳的時間及產后第3天的泌乳量。護理后,比較兩組產婦產后24 h 及48 h 子宮的高度(指從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子宮底的距離)。產婦產后子宮的高度越接近正常子宮的高度,表示其子宮復舊的效果越佳。護理后,采用我院自制的“剖腹產產后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量表”評估兩組產婦對產后健康知識的掌握度。此量表包括飲食、哺乳、母嬰健康、自護技能共四項評分指標,每項評分指標的分值均為0 ~10 分。產婦此量表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對產后健康知識的掌握度越佳。產后48 h,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產婦的心態。產婦的SAS 評分和SDS 評分越高,表示其心態越差。
用SPSS 15.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產后初次泌乳的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婦,其產后第3 天的泌乳量多于對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產后初次泌乳的時間及產后第3天的泌乳量(±s)

表1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產后初次泌乳的時間及產后第3天的泌乳量(±s)
產后第3 天的泌乳量(ml/24 h)對照組 32 31.67±7.28 174.25±31.28觀察組 32 23.98±4.78 274.12±30.56 t 值 4.9949 12.9186 P 值 0.0000 0.0000組別 例數 產后初次泌乳的時間(h)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 及48 h 子宮的高度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2。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對產后飲食、哺乳、母嬰健康和自護技能掌握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3。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產后48 h 的SAS 評分和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4。
表2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產后24 h 及48 h 子宮的高度(cm,±s)

表2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產后24 h 及48 h 子宮的高度(cm,±s)
組別 例數 產后24 h 產后48 h對照組 32 15.36±2.01 8.32±1.47觀察組 32 11.34±2.14 5.34±1.02 t 值 7.7455 9.4216 P 值 0.0000 0.0000
表3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對產后健康知識掌握度的評分(分,±s)

表3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對產后健康知識掌握度的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飲食 哺乳 母嬰健康 自護技能對照組 32 7.75±0.21 8.45±0.64 7.76±0.12 6.47±0.87觀察組 32 8.97±0.44 9.45±0.39 9.05±0.54 8.91±0.25 t 值 14.1553 7.5478 13.1917 15.2181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4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產后48 h 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s)

表4 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產后48 h 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對照組 32 49.56±5.11 48.22±4.34觀察組 32 41.74±3.54 40.76±2.88 t 值 8.4171 8.7545 P 值 0.0000 0.0000
剖宮產手術是產科領域的重要手術。對具有進行剖宮產手術指征(如頭盆不稱、軟產道異常、胎位異常、胎兒宮內窘迫等)的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可縮短其產程,提高其分娩的成功率,保障母嬰的健康和生命安全[5]。對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后,應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促進其泌乳及子宮復舊,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綜合康復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模式。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剖宮產手術后的產婦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可促進其泌乳及子宮復舊,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其對產后健康知識的掌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