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高圓圓



摘 要:美國產業發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從社會網絡分析的基本指標入手,基于投入產出表數據,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美國產業網絡結構總體特征及行業差異性進行測度評價,最后總結美國產業網絡結構的特征,并得出中國產業網絡互動融合發展的相關啟示。
關鍵詞:美國;產業網絡結構;社會網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F062.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2-0180-04
引言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世界各國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產業體系可以說是當代最先進的產業體系,其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是其經濟發展的關鍵。在美國產業活動中,各產業之間存在的廣泛的、復雜的和密切的技術經濟聯系,促成產業間互動融合,加速了美國產業網絡結構的升級。了解美國產業間互動融合關系,對分析美國產業網絡結構,對中國產業互動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際參考意義。
學者們對美國產業結構問題及其產業間互動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王發明、蔡寧、朱浩義(2006)引用復雜網絡理論中刻畫網絡結構的三大統計結構變量:度分布、聚集系數以及平均最短路徑長度來分析美國128公路衰退的原因,以期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提供借鑒與啟示[1]。高相鐸、李誠固(2006)分析了美國五大湖工業區產業結構演變城市化響應的過程,并根據其影響機制,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提出較為符合實際的發展對策[2]。袁奇、劉崇儀(2007)在介紹美國產業結構變化的基礎上,對美國服務業的發展以及美國與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相關的政策措施進行探討[3]。呂煒(2010)利用美國1987—2007年60個產業的面板數據檢驗實證模型中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產業結構演變的直接動因是產業資本收益率和人均勞動者報酬的變動,而產業資本收益率變動和產業人均勞動者報酬變動的直接動因是產業技術進步[4]。陳凱(2011)指出,美國引導著世界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結構演進升級的潮流。生產者服務業必定會在全球經濟抵御危機、走出低谷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5]。王豐(2012)指出,美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主要是由新技術革命催生的,表現為主導產業不斷更替、產業技術不斷創新的動態過程[6]。王■、杜德瑞(2013)通過對美國、日本和德國利用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研究得出金融可以給予產業結構調整有力的支持,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應當向金融體系尋求支持[7]。祝影、鄭磊等(2016)采用區位熵與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研究方法來研究2005—2014年美國創新城市的產業結構特征,發現創新城市的信息業、金融業、專業和商業服務業相比美國其他區域更具比較優勢[8]。郭樹華、包偉杰(2018)研究發現,從美國產業結構演進來看,一、二、三次產業之間存在著緊密相聯且協調發展的關系,并非第三產業的占比越高越好[9]。李鋼、王茜(2019)構造了從需求端計算的產業結構并對美國需求端產業結構的演化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認為,收入彈性不是美國第三產業比例提升的重要原因,美國能夠維持經常賬戶的逆差,將第三產業作為動力產業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的霸權地位[10]。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美國產業結構的相關研究較多,但對美國產業網絡結構以及產業間互動融合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美國產業內各行業的互動融合程度進行比較分析,對全面了解美國產業間互動融合,為中國產業互動融合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社會網絡分析法概述
社會網絡分析法是一種社會學研究方法,認為社會不是由個人而是由網絡構成的,網絡中包含結點及結點之間的關系,通過對于網絡中關系的分析探討網絡的結構及屬性特征。其分析單位主要不是行動者(如個體、群體、組織等),而是行動者之間的關系。余菜花、劉軍(2013)運用社會網絡分析,對江蘇省制造業產業關聯網絡結構進行了分析[11]。杜華東、趙尚梅(2013)運用社會網絡分析,對中國產業結構變遷進行了實證研究[12]。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特性及其應用,本文運用社會網絡法對美國產業網絡結構問題展開研究,著重于分析美國產業部門的網絡密度、度數中心度和度數中心勢、中間中心度和中間中心勢等指標[13]。這些指標的基本含義包括:一是網絡密度指的是網絡中各個成員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反映了成員的關聯和互動程度,是網絡分析中測定的重點指標;二是點的度數中心度指與該點有直接關系的點的數目(在無向圖中是點的度數,在有向圖中是點入度和點出度),這就是度數中心度,可以分為兩類:絕對中心度和相對中心度,前者僅僅指的是一個點的度數,后者為前者的標準化形式;三是圖的度數中心勢指的是整體網絡的緊密程度,反映了圖的結構“中心”;四是中間中心度則測量的是行動者對資源控制的程度,起到溝通各個他者的橋梁作用;五是圖的中間中心勢指從整體上反映了整體網絡中間中介的總體水平高低情況。
二、美國產業網絡結構測度
(一)數據準備
本文原始數據來自于2012年美國投入產出表的完全消耗系數表,有71個部門。完全消耗系數是一行業對其他行業產品消耗的全面反映。因此,本文是以完全消耗系數為基礎,進行社會網絡關系數據的換算,并應用于社會網絡模型之中。
根據社會網絡關系數據的要求,對完全消耗系數進行二值化變換。由于本文討論的重點是各行業間的網絡結構關系,因此,不考慮行業自身的消耗,以完全消耗系數0.01為基準,進行二值化數據轉換,行業間完全消耗系數超過0.01的記為1,否則為0。運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進行分析。
(二)實證結果分析
1.社會網絡結構圖分析。2012年71個美國產業部門形成了結構較復雜、聯系較為緊密的社會網絡關系圖,其中專業、科技服務業、批發貿易、化學制品、石油和煤炭制品、房地產等行業位居網絡的核心位置。
2.網絡密度。網絡密度反映了產業間聯系合作的緊密程度。對美國產業網絡密度進行測度,其值為0.2855,總的網絡關系數目為1 419。網絡密度總體不高,表明產業間的總體關聯性仍不夠密切。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緣由產業區分較細,每個產業并不完全能較好地促進其他各個產業的發展,而是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二是美國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處于全球價值鏈的頂端,加工制造等低端產業并不在國內,而是遍布全球,反而國內產業部門之間的關聯程度削弱了。
3.點的度數中心度的行業差異分析。2012年,美國產業網絡點出度排名前十行業(如表1所示)。從點出度來看,2012年美國71個產業部門中,專業、科技服務業的點出度最大,其絕對點出中心度為70,標準化點出中心度為100,反映了專業、科技服務業在整體網絡中的核心地位,對其他產業均產生了支持作用,關聯性最大。行政及其支撐的行業、房地產行業、企業管理、石油和煤炭制品、批發貿易、化學制品、聯邦儲蓄銀行、信貸中介及其相關活動、租賃行業和無形資產出租、石油和天然氣采集業位列前十。點出度前十產業中,服務業占了七個,能源相關產業兩個,還有一個是化學制品。在美國產業網絡結構中,服務業對其他產業的支持,以及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尤為重要,同時也反映了美國產業結構的特征,即產業結構服務化的特征。
2012年,美國產業網絡點入度排名前十行業(如表2所示)。從點入度看,初級金屬、木制品、家具及相關產品行業的點入度最大,其絕對點入中心度為31,標準化點入中心度為44.286,反映了初級金屬、木制品、家具及相關產品積極從其他產業中獲取資源,對資源加以整合利用。紙制品、機動車、車體、拖車以及零部件、廢棄、二手和使用過的商品、聯邦政府企業、金屬制品、機械制造業、印刷及相關支持活動分列四到十位,表明這些行業均較好得到了其他產業部門資源的支持,對獲得的資源能有效加以利用。
同時從點出度和點入度來看,點出度大于點入度,則表示該行業對其他行業的影響要大于其它行業對其的作用。如表1中的點出度排名前十大行業,均是如此。點出度小于點入度,則表示該行業對其它汗液業的影響要小于其他行業對其的作用。如表2中的木制品,其點出度為6,而點入度為31,表明給行業對其他行業的支持作用較小,而是更多的從其他行業中獲取自身發展所需的資源。
4.中間中心度的行業差異分析。2012年,美國產業網絡中間中心度排名前十行業(如表3所示)。從中間中心度看,廣播和通訊業中間中心度第一,中間中心度為313.662,標準化中間中心度為6.494,表明廣播和通訊業在整個網絡中,成為產業關聯的關鍵節點,與其他產業的聯系最為緊密,具有很強的資源控制能力。化學制品、初級金屬、保險承運人以及相關活動、表演藝術、觀賞性體育運動、博物館以及相關活動、聯邦儲蓄銀行、信貸中介及其相關活動、金屬制品、建筑業、數據處理、網絡出版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業、行政及其支撐的行業分列二到十位。可以看出,服務業行業仍占據較高比重,除了金融類產業外,諸如代表文化產業的表演藝術、觀賞性體育運動、博物館,以及相關活動也具有網絡中心或中介地位。
5.圖的度數中心勢和圖的中間中心勢。2012年美國產業網絡的點出度中心勢為72.469%,點入度中心勢為15.959%。點出度中心勢較大,表示美國產業關聯融合中各產業在支持其他產業的發展活動中,其中心化程度高,產業部門間的地位差距比較大,存在明顯的等級區分。而點入度中心勢指標較小,表示美國產業關聯融合中,各產業接受其他產業支持的中心化程度不高,不同產業部門在接受資源支持時擁有相似的地位,此時資源分配比較均勻。美國產業網絡中間中心勢為5.63%,說明美國產業網絡的中間中心度不高,反映了整體網絡中間中介的總體水平較低,能夠居于中間控制資源的產業數量少,可能的原因是美國產業部門的觸角已經遍布全球,產業高端化使得美國一些產業部門在國內的中介地位有所削弱。
結語
通過對美國產業網絡結構的分析,至少我們可以得知:第一,美國產業網絡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演化,也已形成較為復雜的產業網絡結構,分化出更多的細分產業部門,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第二,從社會網絡結構圖來看,專業、科技服務業、批發貿易、化學制品、石油和煤炭制品、房地產等行業位居網絡的核心位置,是美國產業發展的重要部門。第三,由于細分產業較多,且部分產業高居全球價值鏈頂端,故美國產業網絡密度總體并不高,產業間的關聯不夠密切,仍有提升的空間。第四,美國產業網絡結構中,現代服務業對總體產業支持力度較高,充分反映了美國產業結構服務化的特征。第五,美國產業網絡中,度數中心勢顯示各產業支持其他產業發展活動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各產業接受其他產業的支持,其地位相對均衡,中間中心勢則表明美國產業網絡總體中介水平較低,居于中間控制資源的產業數量少。
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產業結構升級對中國經濟轉型意義重大。美國產業網絡結構的特點對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諸多的啟示:第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加速產業結構升級;第二,進一步提升我國產業部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部門產業能夠有效地控制全球資源,形成中國特色;第三,加速我國科技發展的進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用高科技來增強產業間的互動融合,加強重要產業的資源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發明,蔡寧,朱浩義.基于網絡結構視角的產業集群風險研究——以美國128公路區產業集群衰退為例[J].科學學研究,2006,(6):885-889.
[2]? 高相鐸,李誠固.美國五大湖工業區產業結構演變的城市化響應機理辨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6,(1):71-77.
[3]? 袁奇,劉崇儀.美國產業結構變動與服務業的發展[J].世界經濟研究,2007,(2):57.
[4]? 呂煒.美國產業結構演變的動因與機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0,(8):131-135.
[5]? 陳凱.產業結構調整中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分析——以美國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1,(10):71-75.
[6]? 王豐.美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路徑及啟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9):20-21.
[7]? 王喆,杜德瑞.關于發達國家利用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綜述——基于對美國、日本、德國的分析[J].國際金融,2013,(5):51-54.
[8]? 祝影,鄭磊,王露露,涂琪.全球創新城市優勢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研究——基于美國36個大都市區的實證[J].世界地理研究,2019,(5):118-129.
[9]? 郭樹華,包偉杰.美國產業結構演進及對中國的啟示[J].思想戰線,2018,(2):93-100.
[10]? 李鋼,王茜.美國需求端產業結構的變化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9,(3):33-51.
[11]? 余菜花,劉軍.江蘇省制造業產業關聯網絡結構測度[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9-55.
[12]? 杜華東,趙尚梅.中國產業結構變遷的實證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分析[J].管理評論,2013,(3):38-47.
[13]? 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