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利俠 劉建昌
【摘 要】 教師要明確導學案教學的具體內涵,確定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及步驟。教師要精心做好導學案的設計工作,讓學生以導學案為中心開展小組探究活動,運用導學案來開展課堂評價活動,并利用導學案進一步擴展學生歷史知識學習。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內容集中于學案上,但教師也不能輕易放松,徹底地將教學放手,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和氣氛關鍵還是在于教師的“導入和主導”部分,教師要將“導”貫穿于導學案教學的始終。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方法? 導學案教學
新時代的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要求我們:一方面,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因為,教師講得再好,目標還是要求學生最終掌握知識。但是,另一方面也要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否則課堂將太開放,學生不知所從,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將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結合起來。經過自己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驗,我覺得近年來推行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契合新課改精神的比較好的教學模式。下面我對自己這些年在初中歷史導學案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談經驗和體會。
第一、教師要明確導學案教學的具體內涵。
導學案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指導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由師生之間共同完成教學的一種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中學案是導學的基礎,而導學則是學案思想的中心和實踐,兩者之間相互融合,達到教學目的。所謂導學就是利用學案,通過教師的指導在合作學習方式下達到教學任務的完成目標。當中主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根據教師所設計的學案,自行閱讀教材,并了解當中的內容,根據學案的要求來一步一步地完成相關學習內容,并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再與教師之間研究出現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整體能力。
第二、教師要確定自己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及步驟。
首先,教師要精心做好導學案的設計工作。
導學案設計是導學案教學模式中的基礎和初始階段。導學案的設計主要圍繞著以下三個功能進行。
一是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和知識回顧等方法,將課堂中要講解的知識向同學展示,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興趣。
二是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應考慮到引領整個學習活動的開展。
三就是在可視目標的設置上,一定要目標明確。例如在講解《科舉制的創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應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找出科舉制產生的時間和不斷完善的情況等,教學目標的明確有助于教學導向作用的提升,并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以導學案為中心開展小組探究活動。
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小組探究活動是重點環節。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優劣互補,互幫互學,特別是能讓學困生獲得一定的知識,然后再通過教師的指導和答疑解惑,就明確了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例如在講授《西方文明之源》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圍繞著教學內容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小組成員通過共同探究和交流后很容易就掌握了教學內容中的主要內容知識點,然后再通過討論發現對內容理解不完善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地清楚西方文明發展的過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以前所學習過的知識來進行問題的思考和回顧,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漸漸清晰,了解更多關于西方文明中的奧秘。在小組討論活動環節中,教師可以安排不同的小組代表來進行發言,而對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教師可以提問不同基礎的學生,或者采取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只有對一些學生之間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通過引導探究和討論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解決。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起優秀學生在班級的帶頭作用,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問題的辨析,逐步地消除疑點。此外,教師應注意在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大膽質疑的勇氣,以此來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再次,教師可以運用導學案來開展課堂評價活動。
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我評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我進行監控,這也是學案導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小組評價,對每個小組的課堂表現和知識的理解程度等進行評價。雖然學生的評價可能不是很準確,但通過自我評價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對自己提出疑問,并不斷地自我改善。在這個過程中,語言的評價雖然不夠嚴謹,但卻切實地拉近了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明確發展的方向。另外,正確的評價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來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進一步擴展學生歷史知識學習。
導學案的最終意義在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初中歷史教學中只靠教科書上的內容很難起到最佳的效果。因此,需要學生大量地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以此來對教學內容作出補充。在課后的實踐應當適當的延展到相關知識中去,而不是僅僅依靠教科書來完成學習內容。在課外拓展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結束的前幾分鐘,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課后拓展練習的內容,例如:在講述了紅軍長征一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收集一些關于紅軍長征的圖片和故事等,收集的內容沒有形式上的限制。這樣形式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反而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和新課改條件下屬于一種比較新穎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大的教師所采納和認可,并在我國的城鄉學校教育中廣泛開展。
雖然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內容集中于學案上,但教師也不能輕易放松,徹底地放手。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和氣氛關鍵還是在于教師的“導入和主導”部分。教師怎樣將“導”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怎樣將學生帶入到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去,使學生主動學習,這些都是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教師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動向,才能保證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發揮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