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喆
摘要: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各企業在迎來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與挑戰,如針對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等現狀,我國大力發展融資擔保行業。作為經營風險的主體,當前融資擔保企業運營中存在多項問題,如企業內部控制不足,風險防范缺乏有效性等,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新時期,該類企業要加強擔保風險評價,樹立擔保風險評價目標,構建科學有效的擔保風險指標體系,包括構建原則、風險評價指標及指標權重等,并對企業擔保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以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企業;擔保;風險;措施
一、擔保風險概述
擔保風險是指融資擔保企業在實施擔保業務時,由于對事物的不確定性而引發的風險,當前企業的擔保風險可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兩大類,其中,外部風險指企業實施擔保業務時受到市場、國家政策、經濟形勢等的影響而產生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素質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政策風險等,內部風險是企業運營管理中由于制度建設不完善、工作流程不規范或人員綜合素質不足等引發的風險,包括內控風險、制度風險、銀行風險、資金風險等。對此,新經濟環境中,企業要避免信息的不對稱性,打造系統的內控機制,規范風險控制流程,構建完善的擔保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有效開展企業擔保風險綜合評價分析,以降低企業的擔保風險。
二、構建擔保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近年來融資擔保企業擔保風險的不斷增加,為加強公司債券存續期信用風險管理,指導相關人員優化風險管理,上交所等相關機構依據法規制度及自律規則的規定等,發布實施《公司債券存續期信用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確保債券存續期內各公司可持續動態監測、排查、預警債券信用風險。對此,新時期各企業可借鑒此指引政策構建符合本企業發展需求的擔保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一)明確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企業需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并注重指標體系的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則等。其中科學性和實用性原則指各指標體系下設多個小指標,小指標評價方向不同,但各指標相互聯系與制衡,且由于評價對象不同,其指標具有一定的合適性,以確保問題的合理性與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體現在風險評價指標涵蓋企業對外擔保中的各環節風險,包含了外部及內部風險中的各項風險,以確保評價結果的精準性[1]。
(二)選取風險評價指標
在風險評價指標選取中,其評價指標包含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如《交易所指引》中明確指出影響債券信用狀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發行人所處行業環境或政策變化情況;(2)發行人經營和財務狀況變化情況;(3)發行人股權結構、內部治理結構變化情況;(4)發行人新增債務或擔保的情況;(5)發行人主要資產的變化情況;(6)發行人信息披露義務履行情況;(7)發行人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等等[2]。在選擇風險評價指標時,企業可從上述幾點出發,構建系統的擔保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三)確定風險評價指標權重
企業在確定風險評價指標后,需依據企業現狀及行業特點等明確各指標的權重,之后利用公司自動計算企業擔保風險評價的初步類型。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企業可通過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關聯函數法、標準離差法及熵權法等方式確定指標權重。其中專家調查法的主觀性較強,容易受人員經驗及偏好的影響,降低權重科學性與準確性;層次分析法所需定量數據少,但其層次構件復雜,對專家主觀依賴度高;權重確定中需與定量結合;熵權法和標準離差法主要基于實測數據確定,其對企業樣本數據完整性要求較高;關聯函數法的計算簡便,客觀性較強,但其需要企業先建立指標風險等級標準。在擔保風險評價中,企業要依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構建指標權重[3]。
三、企業擔保風險綜合評價分析
經濟全球化及一體化背景下,影響企業擔保風險的因素不斷增多,在擔保風險評價中,企業要對自身或被擔保企業實行綜合評價與結果評價,以全面掌握引發擔保風險的原因,并據此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對策,以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綜合評價
A公司作為開發控股公司,其為下屬上市企業提供擔保及融資服務,2016年A公司與H企業簽署了《擔保合作協議書》,對H企業的財務報表、現金流、利潤及資產負債表等進行合并,并為其設置了系統的風險評價指標,包括:(1)行業環境或政策發生不利變化;(2)合并報表口徑主要經營或財務指標發生不利變化(依據交易所指引各事項在財務指標中出現的情形判斷其符合風險類還是關注類);(3)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否發生不利變化;(4)治理結構是否發生不利變化;(5)合并報表或母公司口徑有息負債及或有負債余額較大,對發行人償債能力是否產生不利影響;(6)子公司主要資產發生抵押、質押、司法查封或凍結等權利受限的情形;(7)信息披露義務或募集說明書等職責履行不到位情況下,是否對企業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8)未依約使用債券募集資金或約定變更程序不合理等,是否對企業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等等。其中第(2)項需在完成財務數據表基礎上填寫結果,部分指標需標注數據,如第(5)項中企業需提供最近一期有息負債規模、總資產等報表,并標注真實數據,其余選項企業可依據相關報表及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是”或“否”。
企業財務指標包括:1.最近一年EBITDA利息保障倍數是否小于1;2.最近3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3.最近3年平均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負;4.最近一期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總資產報酬率、EBITDA全部債務比等財務比例是否有兩項及以上指標較上年同期發生不利變化,且變動幅度超過30%;5.最近一期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總資產報酬率、EBITDA全部債務比等財務比例是否有兩項及以上指標較上年同期發生不利變化,且變動幅度超過50%;6.受托管理人認為可能影響債券還本付息的其他財務指標發生不利變化。
其中第1、2、3、6項需在本期欄內選擇“是”或“否”,第1-3項在填寫時需注意公募需3年數據,私募需2年數據,第4項財務指標填寫中,企業需詳細記錄本期和上年同期的對應數值,第6項的本期欄中若填寫是,則其上年同期對應欄中需填寫發生重要不利變化財務指標情況。擔保風險評價指標中涵蓋了H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風險、道德風險、政策風險、資金風險、輿論風險等,通過對風險的綜合分析,有利于擔保企業和被擔保企業明確該項目中的擔保風險,從而提高風險防控措施的執行效率。
(二)結果分析
在明確H企業風險評價指標后,A公司針對H企業信用風險構建了信用風險分類判斷表,從判斷表中可知H企業的財務狀況變化情況、發行人所處行業環境或政策變化情況、企業股權結構、內部治理結構、發行人新增債務或擔保等情況的不利變化均為否,財務指標第1-3項的本期欄均為否,第4項中本期資產負債率在0.82%,上年同期在0.85%;本期速動比率0.65%,上年同期0.55%,上述兩項變動幅度均未超過30%。因此截至報告期末,H企業的評級報告等均不存在擔保風險,并初步判定企業風險類別為正常類,對此,在規定時間內受托管理人需通過非現場等方法掌握當前狀況,并指引企業及時籌集償債資金,以確保其能如期完成還本付息工作。
四、結語
經濟市場化環境中,我國融資擔保企業的擔保風險不斷增加,在新時期,企業要構建科學健全的擔保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依據體系內容對被擔保企業實施綜合分析和結果分析,以發現企業擔保中存在的風險,并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以有效規避風險。
參考文獻:
[1]荊夢婷.A企業擔保風險評價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2017.
[2]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存續期信用風險管理指引(試行)[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a68c14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2.html,2017–03–17/2019–12–06.
[3]李成,吳謙,胡滿.風險綜合評價中指標權重確定方法對比研究[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6 (32):50-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