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 要】高職高專影視類的學生進入校園的第一學期都會學習《影視廣告》,在影視發展速度迅猛的時代,將“互聯網+課程思政”元素加入到影視類教學中,可以為《影視廣告》這門課程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要,達到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大學生的目的。
【關鍵詞】互聯網+ ? 課程思政 ? 影視廣告
隨著網絡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工程給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很多便利,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變化。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很多行業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教育行業也面臨著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及社會的需求,教育必須向信息化方向發展。如何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工作中,是教師要重點思考的一個課題。
一、“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優勢
1.教育便捷性優勢
“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運用通過網絡信息教育機制實現教育管理。隨著智能化、移動化網絡設備的普及,網絡信息化教育方便、快捷而又準確的優勢便凸顯出來。移動化設備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方便了網絡教育工作的進行。高校的網絡教育工作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網絡設備,在不同的系統中構架并植入相關數據鏈從而形成不同的學習區域塊,再利用移動設備發送相關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的便捷性。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的新型模式,可以為教師和學生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使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2.教育內容可拓展性優勢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拓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長久下去學生最終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教師只是用分段式的方法將教學的知識點傳輸給學生,再根據學生理解程度進行補充說明。從理論上來說,這類教學方法可使思政教育簡單明了,但是這種方法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共鳴感,如果思政教學沒有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那么,這個課程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各高校的教學不應該走形式,而要讓學生感同身受,便于接下來開展更加深入的思政教育。
作為一種信息化教育手段,“互聯網 + 課程思政”教育新模式可以有效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通過各高校的線下教育和互聯網線上教學的教學方法將知識點進行拓展,使高校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教學內容,在學習課程之后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影視廣告》課程“互聯網 + 課程思政”模式的構建策略
《影視廣告》是需要長期積累知識的一門課程,把“互聯網+課程思政”加入到日常課程中去,可以讓更多學生關注國家的發展形勢。影視廣告類的學生需要實時掌握市場變化,分析消費者的心理,制作影視廣告時要保證內容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我國影視廣告近幾年發展十分迅猛,高校學生在進行《影視廣告》的學習時加入思政課程,能保證學生了解國家的發展趨勢,根據所學進行思考,樹立正確的自我發展目標。
1.以“學習通”互聯網平臺為基礎
《影視廣告》的特殊性使其需要依附于網絡平臺,除了學習理論知識以外,需要學生以大量的真實數據及案例為設計資源。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時刻了解新聞資訊。“學習通”互聯網平臺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效性,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通”在課前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學習通”中有趣的小游戲幫助理解課程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例如,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課前預習的知識,大家共同對新聞話題進行討論等。互聯網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征,各個行業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以“學習通”互聯網平臺作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平臺也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早日與互聯網社會相結合。
2.以課程內容建設為重點
內容建設是“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建設重點。通過學習《影視廣告》的基本理論知識,分析真實案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根據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及思政課程后學生的自我思考,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思想道德素養,在思政課堂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現階段短視頻類廣告非常火,但這類視頻“野蠻生長,自然放養”的現象也很嚴重,短視頻侵權成為知識產權問題的新表現,一些制作團隊用“移花接木”的剪輯手段制造“拼接真實”,挑戰媒介倫理,未經過濾的劣質內容引發社會擔憂……凡此種種,給用戶帶來困擾,也不利于短視頻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都呼吁要凈化。“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引入,可以推動學生在影視廣告短視頻的制作中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提高制作水準,加深廣告內涵,讓短視頻增加壽命。相信美好、選擇美好、呈現美好,才能多創造高品質原創內容,也才能收獲更多用戶點贊。互聯網的“頭部效應”不僅意味著傳播優勢,也意味著制作者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對于培養影視廣告制作人才的高校來說,有必要以內容風控引導防止傳播失范,用更多優質內容資源夯基壘臺,以優質內容傳遞主流價值,以正能量吸引高流量。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韻.“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學習方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7(01).
[2]曹建萍.基于“互聯網+”的高校課程思政改革模式建設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12).
[3]艾俊順. “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學研究[J].國際公關,2019(12).
[4]雷志華.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才智,2016(25).
[5]曹露露.基于“互聯網+”拓展職業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智庫時代,202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互聯網創新視角下高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教育部現代學徒制建設專業為例 ”(19SKSZ08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