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霞 齊書山 祁昕 袁洪志 吳鵬濤 黃海榮 趙婷婷 廉亮亮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時機肋骨內固定術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的療效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84例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 按照手術時機的不同分為早期組(傷后48 h內手術, 43例)及晚期組(傷后48 h~5 d內手術, 41例)。兩組均進行肋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圍術期各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閉式引流時間、住院時間), 治療前及治療7 d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及并發癥(肺不張、肺部炎癥、胸腔出血、畸形愈合)發生情況。結果 早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16.18±23.66)min、(9.43±0.46)d, 均短于晚期組的(145.63±26.73)min、(15.14±0.58)d, 術中出血量(185.43±15.38)ml少于晚期組的(198.73±17.85)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閉式引流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VA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早期組Barthel評分高于晚期組, VAS評分低于晚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早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1.63%低于晚期組的41.4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665, P=0.002<0.05)。結論 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于早期(傷后48 h內手術)進行治療, 能夠減少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不同手術時機;多發性肋骨骨折;治療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35
重癥胸外傷多由交通事故、高空墜落及鈍器傷害等外傷所致, 而重癥胸外傷患者常伴隨多發性肋骨骨折, 致殘、致死率均高。對于嚴重胸外傷, 傳統的包扎外固定方法, 由于限制呼吸, 易導致呼吸衰竭, 且疼痛難以得到緩解和恢復時間長效果不佳。肋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效果已經獲得了眾多學者的認同, 手術能夠明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 保存更好的肺功能以及提高近期生活質量[1]。目前學者對于嚴重胸外傷行肋骨骨折的手術時機還存在爭議, 為探討何時行肋骨內固定對患者收益最高, 本研究分析本院收治的在不同時間段行肋骨骨折內固定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討最佳手術時機, 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
1月本院收治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84例進行研究, 按照手術時機的不同分為早期組(傷后48 h內手術, 43例)及晚期組(傷后48 h~5 d內手術, 41例)。早期組中, 男31例, 女12例;平均年齡(42.68±10.34)歲;單側骨折28例, 雙側骨折15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9例, 擠壓傷5例, 高處墜落6例, 其他原因3例;平均受傷致手術時間(27.85±9.13)h。晚期組中, 男30例,
女11例;平均年齡(43.12±10.52)歲;單側骨折29例, 雙側骨折12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6例, 擠壓傷4例,
高處墜落5例, 其他原因6例;平均受傷致手術時間(69.78±15.34)h。兩組患者除平均受傷致手術時間外, 其余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多發性肋骨骨折的診斷標準[2], 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年齡:18歲<年齡<80歲;③肋骨骨折≥3根或3處;④接受手術治療。
1. 2. 2 排除標準 ①陳舊性肋骨骨折患者;②開放性、病理性肋骨骨折或合并其他部位嚴重骨折患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顱腦損傷者;④術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
1. 3 方法 早期組患者入院后均在48 h內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晚期組患者入院后均在48 h~5 d內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兩組均進行肋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根據胸片確定骨折位置, 選擇合適的體位和手術切口, 逐層切開探查骨折部位, 使用復位鉗進行兩斷端復位, 然后使用鈦合金接骨板暫時固定, 調整弧度, 打孔采用鎖定螺絲固定, 觀察骨折斷端有無移位、浮肋, 胸腔內如需其他治療一并處理, 然后逐層關閉胸腔, 閉式引流治療, 給予抗生素常規抗感染治療, 術后給予鎮痛[3]。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圍術期各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閉式引流時間、住院時間), 治療前及治療7 d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VAS評分及并發癥(肺不張、肺部炎癥、胸腔出血、畸形愈合)發生情況。Barthel指數評分越高, 生活質量越好;VAS評分越低, 疼痛越輕。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早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晚期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晚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的閉式引流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及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及VAS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VA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早期組Barthel評分高于晚期組, VAS評分低于晚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早期組術后出現肺不張1例、肺部炎癥2例、胸腔出血1例、畸形愈合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1.63%;晚期組術后出現肺不張5例、肺部炎癥8例、胸腔出血2例、畸形愈合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1.46%。早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晚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665, P=0.002<0.05)。
3 討論
多發性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見外傷性疾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機動車數目激增, 隨之而來的車禍發生率逐年增加, 由此導致多發性肋骨骨折發生率也逐年升高。目前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主要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4]。非手術治療, 主要是通過外固定胸廓, 但此種方式需長時間使用鎮痛藥物副作用多, 外固定后一方面因為創傷疼痛、胸廓受限等限制了患者呼吸, 易導致呼吸活動度降低造成肺活量降低、低血氧癥等出現, 另一方面, 創傷造成胸腔積液、肺損傷等不能得到及時處理, 可進一步對呼吸產生影響, 易繼發肺部感染、肺不張、呼吸衰竭等并發癥,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
肋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效果經過臨床實踐已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認可, 其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肺功能, 改善患者預后[6, 7]。為探討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何時進行手術對患者最為有利, 本研究結果發現, 早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晚期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晚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分析原因, 可能與患者創傷后48 h內選擇時機進行手術, 這一時間患者受傷部位肌肉水腫尚不嚴重, 有利于手術操作, 可減少手術時間;傷后及時開胸探查, 可對胸部創傷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有關[8]。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 VA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早期組Barthel評分高于晚期組, VAS評分低于晚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這提示, 肋骨骨折患者48 h內進行手術治療, 可及時減輕患者疼痛, 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避免出現低血氧癥狀況, 對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早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晚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 術后48 h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可減少肺不張、肺部炎癥、胸腔出血、畸形愈合等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 可能與術后早期即對患者胸腔進行處理, 可加速患者的肺功能康復, 減少各種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及時對胸腔創傷進行處理, 有助于胸腔輪廓的穩定, 避免胸廓畸形及胸腔再出血的發生有關。與相關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 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于早期(傷后48 h內手術)進行治療, 能夠減少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感、提高肺活量、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和日常生活能力, 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王凌斌, 樸民聲, 陸龍衛, 等. 手術時機對70歲以上股骨轉子間骨折預后的影響.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8, 26(8):712-715.
[2] 汪方清, 徐美青, 胡衛建, 等. 胸腔鏡下輔行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的不同療效對比. 中國內鏡雜志, 2018, 24(4):42-45.
[3] 蘭綱, 王細勇, 郭大為, 等. 手術治療時機對多發肋骨骨折內固定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8, 39(5):564-567.
[4] 馬立泰, 楊毅, 劉浩, 等. 胸椎骨折合并肺挫傷手術時機的影響因素分析. 臨床急診雜志, 2018, 19(6):405-409.
[5] 王民政, 彭燕輝, 許權, 等. 治療GartlandⅢ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術時機的利弊比較. 江西中醫藥, 2018, 49(7):39-41.
[6] 宋寶東, 浦瑤瑤, 趙洪偉.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不同手術時機對術后髖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 38(14):3406-3407.
[7] 宋銳強, 鄧彥超, 王志鵬, 等. 保守治療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多發肋骨骨折療效的系統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8, 18(12):1329-1336.
[8] 張海軍, 李仲瑞, 嚴越茂, 等. 老年患者髖部骨折不同手術時機的選擇及療效分析.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8, 27(12):895-898.
[收稿日期: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