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 要】 目的:探討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將62例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優質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能提高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優質護理;生活質量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severe pneumonia with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HE Jing
Dazhou Central Hospital,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severe pneumonia with respiratory syndrome.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ith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Key words]Severe pneumonia with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High quality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重癥肺炎具有極高的致死率,因病情嚴重,需要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其不但會出現呼吸系統癥狀,還會伴有呼吸衰竭以及其他系統受累的臨床癥狀,對護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更為有效和全面的護理是改善癥狀的關鍵[1-2]。重癥肺炎患者容易合并發生呼吸急危癥,使病情大大加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患者對護理干預服務的質量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62例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優質護理對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62例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齡49~78歲,平均(63.24±12.93)歲;病程1~12d,平均(3.42±1.07)d。對照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49~78歲,平均(63.67±13.24)歲;病程1~12d,平均(3.42±1.07)d。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軟件驗證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分組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飲食指導、營造舒適的診療環境、運動指導和生活指導等常規護理。觀察組:注意監測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生命體征,記錄其每天尿量的改變情況。如果出現煩躁、尿量減少、脈搏加快以及出汗等臨床癥狀,提示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機體的血容量已經不足。在開展吸氧治療的過程中,應當按照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氣血分析檢測結果,對其氧氣的濃度進行合理的調整,使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大于95%。護理人員可以使用播放舒緩的音樂、放松療法、播放溫馨的視頻等轉移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注意力,當患者的疼痛情況較為嚴重時,可給予鎮痛類藥物以減輕疼痛程度,增加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護理人員應保持輕柔的語氣以及和藹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認真觀察患者面部表情的改變情況,如果患者出現焦慮、緊張、煩躁、恐懼等心理,應耐心進行寬慰,使其保持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態進行治療。開展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時,將頭部妥善墊好軟墊,并定時更換頭部擺放的位置,防止眼眶,耳廓受壓,將雙手置于舒適功能位,胸部,髖部,膝、踝關節等均加軟墊,檢查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位置是否妥當,并檢查氣管插管的深度與俯臥位前是否相同,認真檢查各種管道固定是否良好。由于患者常不能自主進行咳痰,應當嚴格遵照醫囑定時為患者吸痰,且按照患者病情的改變程度,隨時調整吸痰的頻率。在進行吸痰的過程中,動作必須輕柔,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及心率的變化,認真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保證每次為患者吸痰的時間短于15s。住院病房內可以放置綠色植物,以增加生活的氣息;病房內應保證柔和的光線,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營造溫馨、放松、舒適的環境;盡可能降低室內的不良噪音。根據患者文化教育程度的差異,采用宣傳展板、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個人指導和電視錄像等多種教育手段進行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相關專業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認識的掌握程度。創造舒適、安靜和良好的睡眠環境,確保每天可以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使患者認知到睡眠質量對預后的重要影響。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氣道護理評分、臥位護理評分、腸內營養護理評分、口腔護理評分和氣囊套管護理評分。采取SF-36量表判斷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軀體角色限制、總體健康感、軀體功能、情感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軀體疼痛、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活力8個方面。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的氣道護理評分、臥位護理評分、腸內營養護理評分、口腔護理評分和氣囊套管護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軀體角色限制、總體健康感、軀體功能、情感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軀體疼痛、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活力評分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的軀體角色限制、總體健康感、軀體功能、情感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軀體疼痛、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活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重癥肺炎是由缺氧、感染以及器官功能減退等多種因素而導致。隨著免疫抑制宿主的不斷增加、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重、抗生素耐藥率的升高、病原體的迅速變遷和基礎疾病的增加,造成肺炎特別是重癥肺炎患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4]。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會受到嚴重損傷,甚至導致呼吸急危癥,因而臨床上往往會采取機械通氣干預治療,以確保在利用人工氣道的基礎上促進氣道通暢的恢復,建立空氣以及生理氣道之間的有效連接[5-6]。護理工作是患者康復和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均具有顯著的效果。隨著醫學模式以及健康模式的不斷轉變,人們逐漸認識到常規的護理干預缺乏針對性,并未完全發揮護理職能的作用。優質護理方法將患者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中心,全面實施責任制護理,將護理專業的內容深化,在接診后給予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強化基礎護理工作,使患者在掌握自身疾病情況的同時,提高護理的依從性[7]。研究顯示,俯臥位能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氧合,提高存活率,ICU護士對完成俯臥位方法的掌握尤為重要[8]。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的氣道護理評分、臥位護理評分、腸內營養護理評分、口腔護理評分和氣囊套管護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優質護理能提高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氣道護理評分、臥位護理評分、腸內營養護理評分、口腔護理評分和氣囊套管護理評分。觀察組的軀體角色限制、總體健康感、軀體功能、情感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軀體疼痛、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活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優質護理能提高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軀體角色限制、總體健康感、軀體功能、情感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軀體疼痛、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活力評分,其原因是,優質護理方法要求護理人員一方面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綜合的基礎護理干預,另一方面還需要將護理責任制度嚴格落實,不斷深化護理服務的內涵,可以明顯提高護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在滿足患者生活方面需求的同時,使其心理狀態得到平衡,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能提高重癥肺炎伴呼吸急危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戎群芳,張育才,徐梁,等.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兒動態無創肺動脈壓力監測及其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5,30(04):123-124.
[2] 張志強,馬海英,馮憲軍,等.重癥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臨床特點與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06):1297-1299.
[3] 胡婷婷,蔡艷霞,王雅莉,等.系統性護理干預在NCPAP輔助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02):117-119.
[4] 李曉如,李志軍,王東強,等.APACHEⅡAPACHEⅢ評分及PSI評分評估老年重癥肺炎預后的對比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11):1013-1016.
[5] 杜紅,吳鋒耀,劉升,等.對比艾滋病與肺結核合并重癥肺炎行機械通氣患者的病原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01):39-43.
[6] 王德鋒,吳翔旻,聶曉東.有創與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9):153-154.
[7] 鄧艷瓊,牟丹,陳美玲,等.以人文關懷為主的優質護理對機械通氣重癥肺炎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08(03);161-162.
[8] 蔡曉云,黃淑萍,黃慶萍,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俯臥位通氣的實施與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15):136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