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琪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現如今,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廣播電視想要謀求可持續性發展就需要不斷地創新,運用網絡擴展全新的渠道。假如,仍然固守不前,不進行創新發展,就很難在新媒體環境中謀求一席之地。對于播音主持來說,語言來于生活,更需要高于生活,需要在與老百姓相連通和保持內涵之間做出平衡。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積極主動的吸收當前流行因素,不斷地提升語言魅力。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中,語言種類越來越多,播音主持人怎樣在繁瑣的話語系統中找到自身的語言特色,成為了影響主持人語言素養的主要因素。下面本文就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創新渠道進行探究,為廣播但是播音主持節目的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創新
引言
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推廣,社會大眾擁有了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時光。在這種大環境下,傳統廣播電視面臨著巨大的沖擊與影響。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之際,積極探索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創新路徑,是充分彰顯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獨特性、促使其長遠發展的必要手段。
1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主要表現在:新媒體時代中,基于新媒體工具種類數量的持續增加,廣播電視受眾的信息反饋效力也發生較大變化,尤其是在互聯網科學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實際情況下,廣大廣播電視受眾從被動接收信息內容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向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方傳達自己態度、意見或看法的信息內容輸出角色,媒體行業信息傳播途徑得到有效拓寬,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收集到的信息反饋質量與全面性也得到了相應的強化提升。為更好滿足新媒體時代下廣大受眾日益增加的需求,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內容也應當呈現創新特色,播音元素與主持素材應當盡可能豐富多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盡可能豐富自身的語言風格,讓自己的語言內容具備真正的價值。例如,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無論是通過現場連線報道還是演播大廳錄制形式,都可以應用新媒體技術,將新媒體中的音視頻、圖文等內容與主持環節深度有效融合,豐富播音主持語言風格,滿足不同題材內容的形式表達需要。
2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現實情況
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現實情況主要是:能有效合理地處理加工語言,且極大限度還原社會文化的特點是播音主持工作對語言規范性的要求。由于我國目前還有一部分地區的廣播電視臺仍在沿用傳統的播音方式,對社會熱點的更新滯后,同時其工作模式比較落后,播音主持文化水平低,語言缺乏規范性,因而其在主持節目時,與聽眾的情感互動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的質量。一方面主持工作缺乏創新性,一方面不符合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需求,受眾更無法獲得信息的滿足。部分地區還存在主持人播新聞走形式、機械式工作的現象,對自身實際工作原理不了解,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更不明確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而對工作的熱情和對工作的期待值都不高,最終影響了主持工作的效率。憑借語言將信息傳遞給受眾是播音主持的工作范疇,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語言規范性要達標,同時還應具備時代特點,對當下社會要點有鮮明的反饋。在節目錄制過程中,為使受眾能產生共鳴,主持人應該與受眾進行互動,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透過聲音使受眾能獲取有效信息。還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主持功力和靈活應對能力,能有效處理突發狀況。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為保證廣播電視臺的穩定發展,重視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勢在必行。
3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升路徑
3.1提升文化素養
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升路徑之一是提升文化素養。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文化素養,決定了節目的境界和品味。在廣播直播節目播出過程中,主持人往往能動性發揮空間較大,特別是在一些伴隨性、談話類節目當中,只要保證節目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那么主持人隨時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相關見解。為此,主持人必須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培養,在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經驗和豐富閱歷,重視閱讀量的積累,對各方面知識都要有所涉獵,厚積薄發,擴展節目的廣度和深度,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禮。同樣的時段,同一類節目,甚至同一欄目,主持人不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收聽效果,究其原因,無非是主持人不一樣的文化素養,形成了品味、檔次迥然不同的分野。
3.2鍛煉語感的同時,注重鏡頭感”的培養
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升路徑之二是鍛煉語感的同時,注重鏡頭感”的培養。“融媒環境下,廣播主持人已經不是單純的聲音工作者,需要的是聲形俱佳、一專多能。現代廣播的傳播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廣譜特點和方式,對廣播節目主持人需要適應更加立體傳播的環境,提升與聽眾的互動感,增加黏合度。近幾年,我們在直播節目中嘗試加入更多的視頻元素,將廣播、平面、移動互聯及最關鍵的用戶粉絲聽眾相融合。目前,紹興新聞傳媒中心廣播事業部旗下的三套廣播頻率,早、晚高峰時段大板塊的伴隨性節目,都開設了視頻直播,主持人通過視頻直播平臺,讓廣播節目可聽可視,同時與線上節目同步在微博、微信上與受眾實時互動,體現了全方位的廣播互動特色。由此,廣播節目主持人從幕后轉為臺前,其形態、氣質也受到關注,廣播節目主持人繪聲繪色的“畫面”越來越受到矚目,他們不再是單純的聲音的傳播者,而是需要在聲音藝術與形象藝術之間進行完美結合。這樣的背景下,就要求廣播主持人在注重“語感”培養的同時,也要進行“鏡頭感”的再造與植入。
3.3繼續保持語言規范性
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升路徑之三是繼續保持語言規范性。主持人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進行長期而又廣泛的專業技能積累,才可以在面對自己的節目、觀眾時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正如主持人曹可凡所言:“節目主持人每一句感人肺腑、動人心弦的妙語,也都是長期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結果。”電視新聞對播音主持人的專業性要求比較強,主持人要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這就要求其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繼續進行語言積累,除了做到流暢表達之外,必須重視語言使用的規范性,杜絕臟話粗話或者不良言論的傳播,樹立起積極健康的電視新聞形象,吸引更多的受眾。對于一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而言,其用語既要規范,又要具有個性特點。從實踐來看,主持人語言的規范性直接關系著電視播音節目效果,在播音主持過程中采用規范的語言能夠提高節目的質量,使內容或者主題的表達更加明確,更重要的是受眾能夠容易接受和理解。
結語
總之,傳媒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播音主持人刻苦的學習以及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為獲得良好的播音效果,提升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同時令受眾耳目一新,使他們的精神世界獲得滿足,主持人要始終保持語言的規范性,找到屬于自己的語言魅力和主持風格,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表現力,并積極參與新聞的制作,建立自己獨特的播音風格,做出令受眾喜愛的節目。最終,為推動廣播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王悅.如何提高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J].視聽,2018(03):93-94;
[2] ?陳怡靜.基于如何提高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表現力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35):116;
(作者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