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帆 劉微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的時代已經來臨,可視化設計正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切合中國創新發展軌跡。可視化設計是將原本深奧的理論知識或某種現象通過可視化設計,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表達方式來進行廣泛的傳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能看見直觀性知識短片。課堂上借助可視化的原理將疑難點通過視頻短片表現出來,讓學生更加接受、理解知識內容;市場上,營銷者也通過可視化設計,將自身的產品直接面向給群眾,獲得群眾的認可。設計者要完成對知識的可視化設計,必需要對知識進行充分地認識,如此才能實現設計的正確性。在充分了解二十四節相關知識的前提下,采用知識可視化設計原理,借助視覺傳達技術將知識以短片的形式展現出來,更好的傳播二十四節氣文化。
關鍵詞:信息化;可視化設計;二十四節氣;視覺傳達設計
一、課題背景
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烈指出我們必須發展科技,以科技推動中國發展。在當代世界格局中,技術成了重中之重。我們必須掌握更多核心技術,登上科技高峰,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習近平強調,為了實現我國更好、更穩地創新科技發展,我們必須要處理好“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二者缺一不可。“科學普及”是基礎知識和理論培養的過程,是將“科學”這一概念潛移默化地灌輸到大眾的思想中,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大眾將會有意識地投入興趣和愛好到科技當中,是“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而“科技創新”是最終目標,是中國人民貢獻自己寶貴智慧(科學知識)的艱苦奮斗過程,習總書記在創新大會上很明確地指示:我們必須要創新,科技創新是個總范疇,也是我們的總目標(文獻1)。知識可視化作為科技的前沿,我們實現更好、更穩、更優越的發展。再結合科技創新的原理,運用可視化設計實現對科學知識更好的普及。
二、淺談知識可視化設計
1.知識可視化的的來源和在國外的發展
在2004年“知識可視化”正式誕生,這一原理也從模糊的狀態面向大眾。但在很早的時候“可視化”這一詞語已經產生,“可視化”的相關研究也很早就開始了。在1987年2月,布羅斯·麥卡密克(Bloss McCamic)的《科學計算中的可視化》一書中,“可視化”這一專業術語第一次呈現于人類的眼球,“可視化”的研究也隨之開展而來。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可視化”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可視化”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從簡單的“科學計算的可視化”到“數據可視化”到“信息可視化”再到現代社會更為全面的“知識可視化”。2004 年 7 月,M.J.愛普拉 和 R.A.伯卡德一同編寫的《知識可視化——通向一個新的學科及其應用領域》這一工作文檔(文獻2)發布,知識可視化正式作為了一個新的研究范疇。
2.知識可視化的中國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大門越打越開,外來文化也大量流入我國,“知識可視化”設計理論也包含在其中。在今天,很多領域都將“知識可視化” 展現的淋漓盡致,包括教育、國防、建筑……其中教育領域使用“知識可視化”更為出色而且尤其直觀,一首深奧的古詩,一篇難以理解的文言文,一個復雜的數學練習題等等,這些教育的難題,給學生還有老師帶來諸多困難,但是如果借助“知識可視化”,再加上視覺傳達設計,將相關難點用圖片或者短片的方式表示,將會把空洞的知識展現的特別立體。老師以別具一格的方式教學,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乏味的課堂,學生學習得特別愉悅。“知識可視化”幫助中國教育更上一層樓。“知識可視化”給中國帶來的利益不可估量,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他更好地服務中國大眾。
三、二十四節氣知識可視化設計
1.二十四節氣知識概述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長期觀測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就“二十四節氣”而言,近幾年相關學術論文眾多,如《生態視角下二十四節氣的有益性話語研究》,文中說道古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并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進行了詩文創作,留下了不朽的知識供后人欣賞參閱。二十四節氣其中每一個氣節都有自己的氣候分析,可有效指導農民生產活動,讓農民能夠順應自然時序。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出中國2000多年歷史文化的優越性。
二十四節氣的當代價值。如今的科技發展迅猛,農名耕作也不需要像古人一般細觀天象,可直接通過“網絡信息化”就能了解天氣和氣候實況,科技創新便利了大眾,但是二十四節氣不能被遺忘。在當今社會格局中,各國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二十四節氣”作為古代文明,其文化底蘊及其豐厚,極具代表性地彰顯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洶涌浪濤中能夠平穩航行,不被侵蝕。
2.二十四節氣知識可視化設計理念
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獨特的歷法,我們應傳承和發揚二十四節氣文化。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二維動畫已經能夠很好地與知識可視化實現無縫結合,能夠直接展現出二十四節氣內涵和中心思想,又不失其獨特性。一部優秀的二維動畫短片作品通過文字、色彩、圖形可以將“二十四節氣知識可視化”進行有效的傳播,在遵循“二十四節氣”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視覺傳達設計:舒適的背景的音樂、不同節氣的場景圖片、精準表達的字幕等等使知識更具畫面感,在科技的渲染下使“二十節氣”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揚二維動畫短片可以給人們帶來更有趣、直觀的視覺效果,視覺沖擊力很強。好的二維動畫短片可以瞬間吸引觀看者。以視覺體驗為亮點的二十四節氣二維動畫短片創意設計能夠更好的讓觀看者了解二十四節氣知識,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由此可見,以知識可視化設計為設計切入點的二維動畫設計是具有靈魂的,對于促進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知識的繼承于弘揚有著深遠的意義。
結論:
信息化時代已然到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旗幟正在孕育升起,對中國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了能夠在這場革命中獲得更大的發言權,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我有責任還有義務將自己所從事的科技領域發展的至尚至美——“知識可視化”。
面對數字化時代和體驗經濟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更好實現“知識可視化”中國化是當前我國專職設計者們和技術員們必須要做的,在合乎中國發展趨勢和背景下,使“知識可視化”更貼切地服務中國,為中國帶來更大利益和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EB/OL]. 新華社
[2] ?M. J.Eppler & R.A.Burkard,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ICA Working Paper #2/ 2004[R]. University of Lugano,Lugano,2004
[3] ?趙國偉,黃榮懷,陸志堅.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方法[j].開放教育研究,2005.11(1):23—27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