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朋飛,宮潤華,楊 遙
普洱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改革開放40 年來,我國餐飲業在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業態更加多樣,在增加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大眾對餐飲產品和服務需求呈現增長態勢。2017 年餐飲收入比1978 年餐飲收入增長了722 倍,復合增長率高達18%。新時代背景下,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消費、促進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直是學界研究討論的熱點。從地域層面來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東南沿海、東北地區、中部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近年來對中國熱門區域:四大板塊、三大城市群、兩條河帶、“一帶一路”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邊疆地區從過去的“邊緣地帶”逐漸變為“開放前沿”,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對邊疆地區的研究也在增多。從方法上來看,定量研究為主,通過計算空間莫蘭指數、區域經濟差異系數、區域內產業間的耦合協調度、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度、建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綜合指標。從政策上來看,學者研究政府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從資金、技術、勞動等要素的流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國家政策總的指導方向從過去非均衡發展,向均衡發展。基于此,本文以西南地區云南、貴州、四川(以下簡稱西南三?。閰^研究區域,以期促進西南地區餐飲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餐飲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系統的一部分,與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等子系統聯系緊密。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結合西南三省實際情況并遵循科學性、可得性、代表性原則,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共選擇21 個指標,其中餐飲產業6 個指標,區域經濟15 個指標(見表1)。
表1 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餐飲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收入、就業和產業支撐效應。選取餐飲業企業餐費收入、餐飲業企業從業人數、餐飲業法人企業數、住宿和餐飲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住宿和餐飲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住宿和餐飲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 個指標。區域經濟對餐飲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財政資金、地區生產總值、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和居民收入上的支撐作用。選取地區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公路里程、郵政業務總量、電信業務總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15 個指標。
建立原始數據矩陣。選取了2008-2017 年的西南三省數據作為評估的樣本,所采用的原始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云南統計年鑒》、《貴州統計年鑒》、《四川統計年鑒》等。構建原始數據矩陣X=(Xij),Xij表示第j個被評價對象的第i項指標的值。
量化隸屬度。因為指標體系指標都為正向指標,并對指標中存在的O 值進行處理,根據公式:計算各項指標的隸屬度,構成單因素的評價矩陣Y。
確定評價指標權重。采集到的云貴川的原始數據為,xij其中i為評估指標的個數,即i=1,2,…,m;j為評估年數,即j=1,2,…,n。首先,計算云貴川2008-2017 年分別在m 項三級指標下取值的比重,即:pij=其次,計算各指標的熵值指標xij的差異性系數gj=1-ej,并計算權重值wj=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形成權重矩陣W,權重計算結果見表1。
1.產業綜合評價指數
設F1(a,t),F2(b,t)分別表示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值,其中的a表示餐飲產業的特征向量,b表示區域經濟的特征向量,t表示時間:
F1式中,i 是餐飲產業指標的個數(i=1,2,……,m);wi為指標權重;yij為餐飲產業第i 個指標第t 年的標準化值;
F2式中,j是區域經濟指標的個數(j=1,2,……,n);wj為指標權重;yij為區域經濟第j個指標第t年的標準化值;
2.耦合度計算
在借鑒物理學中的容量耦合系統模型的基礎上,構建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相互作用的耦合度式中,C區間為[0,1],C越大,代表耦合度越高。
3.耦合協調度計算
D=式中,α與β為待定系數,參考已有相關成果,征求專家意見,將待定系數α=β=0.5,D代表餐飲產業和區域經濟兩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根據耦合協調度研究成果劃分偶和協調等級(見表2),D越大,餐飲產業和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程度越高;T是餐飲產業和區域經濟融合的綜合評價指數,反映兩者的整體效益或水平。
4.相對發展系數
為了更好地體現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相對發展情況,建立相對發展系數
F12=F1/F2。 當F12≤0.8 餐飲產業滯后于區域經濟;當0.8 利用耦合評價模型,計算2008-2017 年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狀況見表3、表4。 結合表3、圖1,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綜合評價值F1和F2可以看出,從2008-2017 年云南和貴州的餐飲產業綜合評價指數小于區域經濟綜合評估指數,表明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高于餐飲產業發展水平;四川的餐飲產業綜合評價指數大于區域經濟綜合評價指數,表明餐飲產業發展水平高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2008-2010 年云南和貴州餐飲產業落后區域經濟較多,2011-2017 年云南和貴州餐飲產業發展水平逐漸接近區域經濟發展水平。2012-2015 年“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對高端餐飲帶來影響,餐飲產業出現消費轉型升級,餐飲收入增幅明顯降低(見圖1),餐飲產業發展水平收到影響,但餐飲產業發展仍然呈現增加趨勢。 結合表3、表4 可以看出,西南三省的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差異性較為明顯,四川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等級較高,從2008 年輕度失調發展到2017 年的初級協調;云南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等級較低,從2008 年的中度失調發展到2017 年的勉強協調;貴州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等級較低,從2008 年的極度失調發展到2017 年的瀕臨失調,接近于初級協調。相對發展狀況來看,云南和貴州2011 年前都處于餐飲產業滯后于區域經濟,從2012 年開始,餐飲產業同步于區域經濟。四川基本處于餐飲產業超前于區域經濟??傮w而言,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處于從失調向協調發展,協調狀態基本趨于穩定。 表4 耦合協調度省份歸類 通過對2008-2017 年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水平進行分析,云南、貴州、四川綜合協調發展度差異較為明顯,2008-2017 年四川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相對發展狀態基本同步,云南、貴州從餐飲產業滯后于區域經濟發展到餐飲產業同步于區域經濟發展,但總體協調發展水平不高,2008-2012 年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數值增長較快,2012-2017 年西南三省的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數值增長緩慢,2008-2017年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關系從失調向協調發展,協調狀態基本趨于穩定。 針對以上結論提出促進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政策建議:(1)加強西南地區餐飲產業與區域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擴大餐飲業的邊界至農業、零售業、文化產業、旅游業等領域,如開發美食旅游產品、開展美食節慶文化活動等;(2)發展西南地區特色健康服務產品,以中醫藥民族醫藥理論為基礎,結合休閑旅游、民族文化,研發有市場的藥膳餐飲等;(3)發揮西南地區餐飲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與生態旅游緊密結合,拉動旅游業發展,帶動貧困農民產業致富,實現精準脫貧;(4)推動西南地區餐飲企業創新發展。通過引入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業態創新等手段,對傳統餐飲產業與產能的結構調整,促進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發展水平提升;(5)加強西南地區民族餐飲的持續健康發展,充分利用西南地區地緣優勢和文化交集,對外來飲食文化進行積極探索與大膽創新,如和老撾、泰國和緬甸進行“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飲食文化研究和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合作,對開創“一帶一路”地區新型合作模式進行新嘗試。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鼓勵中國民族餐飲業“走出去”和大發展,積極開拓國內、國際餐飲市場。 為了更加細致的分析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還應該關注:(1)對多系統的互動關系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2)選取國際國內或國內不同的區域進行對比研究;(3)餐飲產業的脆弱性研究,如非典、新冠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等。三、結果與分析
(一)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
(二)西南三省餐飲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以及相對發展狀況
四、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