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時代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
作者簡介:李奕蓁,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D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56
如果把1978年以來中國的歷史進程比作一部故事的話,毫無疑問,改革開放不僅是它最鮮明突出的主題,也是它最激蕩人心的情節。1978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0多年一以貫之的改革開放,為社會主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視野。4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顧中國這段極不平凡的歷程,對這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道路經驗做出總結,對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頗有裨益。
科學的理論是改革順利推進的思想保證。改革,意味著思想上的解放,也意味著理論上的創新。迄今為止持續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破除舊思想、形成新思想的過程。通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我們突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從而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通過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實踐,我們有力地回擊了姓“社”姓“資”、姓“公”姓“私”的詰難,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思路,推動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主動解放思想,不斷推進理論上、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創新,才使得中國的改革開放順利進行,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這一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要把握我們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這就充分說明,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戰略任務的確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我們黨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的成果。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從改革啟動到現在的全面深化改革的40多年,是順應歷史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且具有清晰發展邏輯的過程,折射出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蘊含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說,按照改革的進程,吸取經驗教訓,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繼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新時代的改革不停步、不止步,不斷深入發展的重要遵循,也是形成現在的全面深化改革格局的重要保證。
回顧改革開放,它不僅是國家的改革與發展,也是民生的改革與發展。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目標所在。從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提前定調“包產到戶”的萬里書記,到南方談話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從腳踏自行車到高級轎車,從低矮平房到高樓大廈,這一系列的巨大變化,都是源于改革開放對人民的重視。只有把改革開放的命運與人民的利益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才能從廣大人民群眾中贏得擁護、贏得支持,保障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在談及其他各領域的實踐時,也反復強調人民群眾在各大領域改革發展中的重要性。可以說,盡管改革內容截然不同,但目標指向及價值理念殊途同歸。這是當前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終共同目標,也是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新時代,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應該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改革工作的根本指向,重視民生問題,希望借由全面深化改革這一系列重大舉措來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自1992年十四大正式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及作用愈來愈重要。中國的改革開放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以市場為導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不斷發展又為現階段的全面深化改革扎下牢固根基。
回顧黨中央幾十年來提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關表述的不斷變化,可以看出市場在其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而這也推動了改革開放的向前發展,從而加速了全面深化改革縱向推進。由此可見,經濟體制改革居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位。實踐中,在深化經濟領域革新的同時,應當兼顧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共建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也是我們不斷探索改革規律的歷史。在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在“摸著石頭過河”中不斷探索出改革的規律,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道路。在改革開放中,我們靈活運用改革的方法,先行先試、先易后難、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這樣的由點到面,先易后難的的改革推進方式,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推廣機制普及經驗,成為我國改革開放漸進式改革戰略的重要經驗。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正確處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中不斷把我國的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采取將改革結合治理的方法,“全面深化改革”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恰如一體兩面,不可割裂、相互依存。在改革的過程中,應重視治理,只有將改革與治理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真正得到貫徹、落到實處;只有將改革與治理緊密結合,才能在改革的推進中實現治理,在治理的過程中促進改革。
由改革開放始,我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如此大成就的關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像一面在前方高高飄揚的旗幟,指引我們堅定信念,堅持正確的方向。
實現改革的總目標、統籌推進改革必須要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革開放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贏得最終勝利。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但不是說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我們的改革就一勞永逸了。社會主義制度同樣需要我們來進行改進和完善。不斷將全面深化改革向深層次推進,重視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堅持腳踏實地,在改革這條道路上奮勇前行。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主要矛盾不斷發生轉變,如何實現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緩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發展,成為現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而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我們的執政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實現自我完善,著眼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形成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改革道路。
總而言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前提條件,堅持黨的領導將在各方面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應積極求變,翻然改進,爭取早日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
4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總結,又為新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中國已進入新時代,改革也已邁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N].中國政府網,2013-12-04.
[2]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N].人民網,2015-01-24.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