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職院校 人才引進 法律風險
作者簡介:應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82
桃李芬芳,育人為先。“興國必先強師”,教師是一個神圣而光輝的職業,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鍛造人。近年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并把它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行業更倍受關注,高職院校人才引進工作變得迫切而更加重要,如何正確運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高效引進人才,壯大師資隊伍,同時又能避免法律風險,是當下值得討論的課題。
少時養成鴻鵠之志,長成方可展翅高翔。青年是黨和國家發展的生力軍,高校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艱巨任務。習總書記提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人才引進工作關系到教師隊伍的穩定、教育教學的質量,是各項工作順利推動的重要前提。如今教育行業競爭愈加激烈,特別是高職院校為努力成為全國示范院校、優質院校,必須完成一定的師資建設指標,因而要重點引進高層次及緊缺人才,對學歷、專業、職稱都有特殊要求。為此,他們都盡量滿足人才需求,在簡章編寫、合同條款等方面都予以照顧,但由于未認真研讀相關法律法規,又存有“借政策漏洞、鉆法律空子”的僥幸心理,減少了正規程序,因而時有違約行為的發生,殊不知增添了許多法律風險。
(一)簡章發布不嚴謹,易引發締約過失責任
部分高職院校大多由于地理位置、教學資源、專業建設等問題,教師資源比較缺少,為引進專業技術類人才,學校一般都在待遇方面下功夫,例如“安家費、住房補貼、科研經費”等,或簽訂協議“工作年滿幾年或者科研成果達到一定水平享受住房或者補貼”,因而為達到引進人才目的,在簡章里寫上夸大的物資獎勵條件[1]。而今簡章發布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雖根據《合同法》第14、15條規定,高校所發出的招聘簡章因面對群體不固定、雙方未簽訂合同表示成立,算不上要約,但一貫認為是要約邀請。邀請人雖一般不承擔法律責任,但也僅限于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為達引進效果,有不少高職院校簡章未經人社審批便已開始宣傳,待掛網后某些具體條款又無法執行,致使應聘者認為有不誠實發布簡章的嫌疑。
第二,在雙方合同簽訂之前的締約過程中,學校一方若出現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及一定的互負義務,或者發布虛假信息,給對方造成損失,易構成《合同法》第42條規定,法律界俗稱的“締約過失”,將承擔受損害應聘者直接或間接損失。
(二)合同條款約定不清晰,規避法律責任
“高校教師實行聘任制”,這是《高等教育法》之規定,因《勞動合同法》第96條也載明 “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規定。” 可見既然適用此法,那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簽訂合同便應該是雙方作為平等主體條件下的真實意思表示[2]。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將聘用合同內容予以規定,但目前關于合同條款的規定存在以下問題,表現為:
第一,眾多高校聘用合同內容大都是 “按部就班”,采取格式合同不是協商產生,對于被引進者本身有不公平的現象,且因隸屬關系,當事人無法參與商定,不能達成雙方真正意愿表示。
第二,學校為規避責任,通常都會對合同中服務年限延長、將崗位調整和其它違約責任予以模糊,例如,若有“高風險職業”,合同中可能會出現關于規定的防護措施表述的簡化,若出現學校違約,便想借違約條款約定模糊為由,減輕自身違約責任。
(三)爭議解決機制不健全,易引發訴訟風險
合同簽訂之后,本應按此規定公平、誠信履行,但高校因人事爭議引發的訴訟案件卻時有發生。專科院校沒有本科學校體系成熟、成立時間較短,人事組織機制尚待建立,若能找到一種有效且較為合理的方式解決爭議,免于公堂之上,便能減少風險。通常當爭議產生時,學校會面臨以下問題:
第一,沒有專門成立的校內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聽取雙方的辯解爭議,彌補人事部門有時不能解決當事人糾紛的缺陷,予以提前并有效處理,免于學校被仲裁或者起訴的風險。
第二,爭議解決需要有熟讀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人社部文件等具體規定并且有實際勞動爭議處理經驗的專人處理,但目前高職院校人手有限,并不能兼顧法律人才的引進,大都借助法律顧問咨詢,但其通常有很多服務對象,很難設身處地分析案情爭議,且咨詢費用相對較高,可見成效一般。
(一) 嚴格職能部門審核程序,招聘簡章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