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雙院制”育人模式 法學專業 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張博,鄭州西亞斯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96
2018年7月,鄭州西亞斯學院打破高校傳統以專業學院為中心的“校-院”二級人才培養體制,全面推行“雙院制”育人模式創新改革。住宿書院制度,繼承了近代西方高校住宿學院制度和我國傳統書院制度的教育理念,是以大學生宿舍為管理平臺而構建的師生共同生活的育人社區。它旨在充分發揮住宿社區的學生發展功能,通過社區文化建設和育人服務,精心打造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實現全人教育目標。“雙院制”育人模式是鄭州西亞斯學院依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為實現國際化全人教育和通識教育的發展目標而進行的一次制度創新。
目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得并不徹底,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學生普遍實踐性能力較差,能夠直接適應社會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的人才不足。總之,提高法學人才的整體質量,是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目前最緊迫的任務。2018年10月,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基礎上,教育部與中央政法委聯合發文《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該意見提出了建立起凸顯時代特征、體現中國特色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完善,中國特色法治人才培養共同體基本形成的發展目標。
“雙院制”育人模式的提出,契合了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發展目標,但制度創新和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觀念尚未統一,制度設計與貫徹落實亟待完善
“兩院制”中“專業學院-住宿書院”并行,二者互有分工,各負其責,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和管理開辟了新的途徑。但制度上的創新和變革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尚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同時,新制度內涵式建設缺乏統一科學長遠的規劃,尚未形成統一的發展定式;在具體工作的執行和落實上,專業學院、住宿書院以及管理服務部門之間的協作并未建立統一的制度規范。
(二) 教學活動與學生管理相分離,學生主體歸屬感混亂不清
原先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是由專業學院負責貫徹執行教學管理工作,“雙院制”實施后教學活動和學生管理相分離,教學活動由專業學院負責落實和督導,而學生管理則由住宿書院執行。這樣一來,學生從入學以后就有兩個身份。面對“專業學院+住宿書院”的雙重角色,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歸屬不明確,甚至發生混同。即使明確知道自己的專業和住宿書院,對“雙院制”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學院管學習,書院管生活”的層面,對“雙院制”的真正愿景和制度設計缺乏認識和認同。有的學生依然習慣于傳統的專業學院管理模式,而對住宿書院的文化和管理產生排斥心理;有的學生因為住宿書院管理和日常生活以及評優評先等事務息息相關,而遠離專業學院的教學活動,忽視學業規劃和發展。部分學生能夠及時找到自身的定位,處理好兩院之間的關系,還有一部分同學依然迷茫,周旋于二者之間,“1+1>2”的管理效果尚未形成。
(三)缺少專門的崗位設置,專業性學生活動難以開展
法學專業是國家的控制專業,既要求理論又要求具體實踐相結合,除了基本的教學活動以外,還需要本專業的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多參與和法學專業相關的論壇講座,多開展法學專業類的辯論賽或模擬法庭等實踐性活動。在住宿書院制度全面推行之前,諸如此類的工作由學院的專職輔導員負責;“雙院制”后輔導員隊伍納入住宿書院的管理體制,很多事務性工作便轉由專業學院的教輔人員或者部分老師兼職承擔。由于之前對此類工作沒有接觸,再加上專業學院內部的工作分工也比較繁雜,所以無疑給這些員工增加了工作負擔和難度,處理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而負責拓展第二課堂的住宿書院由于育人導師(即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自身專業的限制無法開展。
(四) 缺乏合理有效的信息溝通,雙院協商機制效果不佳
住宿書院制在學生管理方面,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學生融合在不同住宿書院的各個社區,目的是文理滲透、專業互補,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加上兩院信息相互獨立,專業學院的一切和學生相關的信息傳遞等事項均要和所有的住宿書院對接,缺乏效率和工作的精準度,不利于問題的及時解決。同時,雙院協商機制中提出來的問題和困難,并沒有切實及時的溝通協調解決,久而久之打消了工作的積極性,不能形成有效合力。
(五) “雙院制”模式能否改善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狀況仍需觀望
最新的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專業已經是連續三年就業率后三名。關于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討論很多,爭議很大,但不乏有一個共識:法科畢業生的自身素質同社會需求的現實狀況仍有很大的差距。 如此現實不僅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要打下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求專業學院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課堂融于生活,同時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強化實踐教學,拓寬法學教育信息化程度,而教管分離的現狀給專業學院的人才培養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和困難。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雙院制”的育人模式,是一次大膽的制度創新和嘗試,出發點和落腳點依然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理念。截至目前該模式僅僅做到了分工明確,尚未實現協調統一,如何使兩個制度充分發揮各自的功效并且形成合力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 廣泛吸取合理意見,繼續完善制度設計
改革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創新的效果也不會一蹴而就,總是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這是一個發現問題,彌補不足,不斷完善的過程。首先,依然要繼續統一思想,要讓所有的參與者熟悉并接受新的育人模式和育人理念,特別是廣大專業學院的老師以及全體學生,從思想上認同,在行動上支持。其次,只有制度日趨完善,效果顯著,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認可,“雙院制”的頂層制度結構到底應該如何設計,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各自的定位到底應該如何確定是首當其沖應當解決的問題。目前,雙主體日常工作運行最常見的兩種方式有:一是“雙軌式”,二是“螺旋式”。前者是指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的運行好比兩條平行的軌道,各自分工,相互獨立,各負其責,最終匯集在學生這一個焦點處。后者指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的運行就像DNA螺旋式結構,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相互交叉,其中的交叉點就是學生。“雙軌制”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二者職責分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容易產生扯皮推諉的現象;不足之處就是割裂了兩院之間的密切關系,容易造成具體工作相互脫離,信息閉塞,達不到協調統一的局面。“螺旋式”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兩院之間緊密結合,能夠快速形成合力,育人效果顯著;缺點在于結構繁雜,必須要有相關的輔助制度來實現對接,實施成本較高。“雙院制”育人模式運行方式的采用,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狀況進行選擇,同時要注意發揮優勢,發現問題,彌補不足。
(二) 增加必要崗位設置,加強兩院溝通協調
新的制度的實施,必不可少需要增加相應的實施辦法,而具體辦法的執行則需要具體的合適的崗位和人員來執行。目前,“雙院制”育人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溝通不暢,執行不力的現象,這和人員配置問題有莫大的關系。以法學院為例,在做好做強最基本的教學科研活動之外,仍有許多和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的事務性工作,譬如:大型的學術講座類活動,學院內專業性學生活動及學科競賽等,這些工作該由誰來負責,由誰來執行,如何考核?將這些工作硬性分配給專業學院行政和教輔人員,明顯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其次,教學和學生管理作為人才培養的兩大抓手,永遠都不能脫離學生而存在,如果過于脫離,育人工作就會形成兩層皮的現象。既然如此,教管分離后,專業學院的教學工作是不是就不再承擔學生的管理?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目前教學活動依然是采取行政班級組織的方式進行,如果缺少了教學管理輔助,那么教學活動將實現不了應有的效果。最后,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作為育人活動中的兩塊主要陣地,再加上全學分制選課制度的推行,同一專業的學生分布在不同的社區,日常運行過程中必然有交叉重合以及信息傳達與溝通上的問題。所以,以上一系列事務,需要專人專崗來貫徹執行,才會使“雙院制”育人模式更具有規范性,育人效果也會更好。
(三) 正確引導學生準確定位,做好學業指導和就業規劃
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堅決貫徹落實《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同時需要結合“雙院制”育人模式的特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制度優勢。首先,應使學生真正了解“雙院制”育人模式的內涵和目標,形成思想上的認同和觀念上的轉變;同時,引導學生準確定位,厘清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的聯系和區別。其次,專業學院和法學院學生所在的住宿書院要緊密結合,加強聯系,共同致力于法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更要堅定理想和信念。最后,完善住宿書院制中的育人導師(班主任)機制,研究育人導師機制新思路,做好對法學專業學生的學業指導,尤其是學業規劃,以及就業指導,從而實現職業理想。
當法學專業人才培養遇到“雙院制”育人模式的現實背景,相比傳統的育人模式勢必會發生一些變化,也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當問題出現時,正確對待,群策群力,積極解決,新的制度才能有出路,有發展。只有“雙院制”育人模式協調統一、良性發展,才能成為法學人才培養的強大動力,才能培養出一批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強、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法律職業人才。
注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_forward_2556964.
王慕蘊.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J].科教文匯,2014.
參考文獻:
[1]張榮光.民辦高校住宿書院制管理模式研究——以鄭州西亞斯學院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9(30).
[2]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
[3]張倩.我國內地高校書院制建設研究[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黃厚明.書院制與住宿書院制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