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意識的發展,離婚已成為一種常態的家庭結構或生活方式,社會也不再歧視離婚女性,但是離婚婦女作為婦女中的特殊群體,她們的法定權利和生存狀況卻不容忽視,一些婦女離婚時或離婚后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法律或政策保障措施卻過于抽象或不到位。本文擬從《新婚姻法》及司法解釋實施以來的實踐出發,探討離婚婦女權益保護的有關問題,以期引起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離婚婦女 合法權益 ?保護
根據民政部2019年的統計,我國離婚率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一現象的出現,給婚姻立法的理論和實踐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特別是在離婚中婦女權益的保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離婚婦女權益保護的必要性
離婚女性是婦女中的特殊群體,她們在經歷了婚姻的痛苦之后,又面臨著經濟的困境、生存的壓力、繁重的家務、育兒的艱辛,就業上的歧視等等諸多困難,生活質量與離婚前相比大大下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離婚意味著家庭的破裂。家庭破裂尤其對處于弱勢地位的婦女來說,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負面影響。保護離婚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和重要規范。
二、離婚婦女權益受損的表現
(一)財產分割處于弱勢
大多數女性在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很難真正獲得應得的一半份額。離婚時法律救濟的不力使得許多婦女在離婚時并沒有得到法律的照顧和救濟,卻在房子、財產等多方面失去應有的權利,導致離婚后迅速淪為貧困狀態。
(二)撫養子女生活困難
離婚后子女特別是低幼年齡子女隨母親生活較多,而法院判決的子女撫養費數額過低,判決后又難以執行,造成離婚婦女作為單身母親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7條規定:“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钡谑袌鼋洕娣峙溱呄蚨嘣那闆r下,收入不再是單純的工資薪金,特別是一些自由職業者的收入很難衡量,舉證又困難,使子女撫養費數額達不到應有的比例。目前子女的教育、醫療以及生活費用支出都大幅上升,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導致離婚婦女撫養子女生活困難。
(三)孩子探視權受到限制
大多數離婚男女,是帶著仇恨心態和對抗情緒分手的,這種仇恨和對抗并非隨著婚姻結束而終結,而會顯露在探視權上。女性在離婚后要對男方撫養的小孩進行探視絕非易事,困難很多,原因也較復雜,其中有男方素質低下原因,對女方采取敵視、咒罵、毆打等方式阻攔探視。
三、對保護離婚婦女合法權益的幾點建議
(一)確立家務勞動補償制度
就是要使對家庭生活和他方事業發展付出義務較多、貢獻較大的一方,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償。建議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適用家務勞動價值的理念,將女方從事家務勞動和協助男方工作以及對男方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作為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考量的因素,從而保障做出貢獻與犧牲的女方的合法權益,使離婚婦女在離婚時能夠因此適當多分財產,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保障婦女離婚后的基本生活。
(二)《婚姻法》中應具體規定探視權受阻的救濟措施
男方拒絕配合女方行使探視權是可以作為女方提出變更撫養關系的法定事由,在法院綜合考慮以后,可以將撫養權變更為女方,切實保障婦女權益的實現。
(三)重構離婚經濟幫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于何為生活困難采用了絕對困難論,即必須是指離婚后依靠分得的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因而,應修改為“無法維持離婚前生活水平”。才能更好維護離婚婦女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從全面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角度來審視,應當在今后《婚姻法》的修訂中,加大對離婚婦女各項權利的保護力度,為離婚婦女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更多的條件,在保障離婚自由的同時,對婚姻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方切實地提供法律救濟手段和保障機制,才能夠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和對弱者的人文關懷,體現我國法律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的人權理念與精神,也才能夠真正實現離婚自由對人性解放的真諦。
參考文獻:
[1]黃松有主編.婚姻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2]夏吟蘭.離婚婦女權益保障比較法研究.法學雜志,2003.
[3]李繼紅.離婚殘疾婦女權益的救濟途徑.江蘇警官學報,2006.
[4]王熙文.我如何探望我的孩子———我國現行“探視權”詮釋.江南論壇,2007.
[5]潘君妹.離婚婦女經濟救濟制度的完善.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8.
[6]雷紅.離婚婦女權益法律救濟的實證分析.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9.
作者簡介:張艷波,黑龍江率航律師事務所律師, 黑龍江省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