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波

摘 要:學業質量監測是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的一項重要舉措。文章根據本校三年來英語質量監測結果在所屬區域內的呈現,通過數據的研讀,診斷本校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從而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并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質量監測;測評框架;數據分析;診斷行為;改進策略
一、質量監測
自2015年9月起,我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正式啟動第一輪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學業質量監測,現已連續實施5年。該質量監測既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實施,又立足本土實際開展實踐探索,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努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助推全市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測評框架
(一) 總體測評框架
(二)學科測評框架
監測從內容維度、能力水平和素養維度三個方面構建英語學科的測評工具指標框架。
三、數據分析
(一)學生英語量尺分數年度追蹤
量尺分數體現學生的英語總體學業水平。2018級學生初一時英語總體學業水平非常喜人,遠遠超過本市的總體水平,并且和本區域的總體量尺分數差距不大,稍落后于本區域的平均水平;然而2018級學生在初二時量尺分數懸崖式下降,下降了70多個分值,不僅落后于本市的總體水平,而且遠遠落后于本區域的總體水平。從各個量尺分數段的人數占比上來看,2018級學生到了初二時各個低分數段人數占比遠遠高于本區域的低分數段人數占比,然而中段和中高段的人數占比卻低于本區域的水平,高分數段的人數占比和本區域的水平差距就更大了,拔尖分數段人數占比為零。
(二)百分等級年度追蹤
根據百分等級圓點圖可以看出百分等級情況。根據數據可知2018級學生初一時的百分等級略低于本區域的數值,而且差距不大,靠近本區域的中等位置;但是到了初二,學生的百分等級懸崖式下降,跌落谷底,由本區域的中位跌落至本區域的最后位。
(三)年度增值情況分析
1.本校在英語各水平上的人數比例情況。通過監測數據可以知道,初一時只有水平I的學生人數比例少于本區域這個級別的人數比例并有一些差距,而本校其他級別的學生的人數比例都高于本區域這些級別的人數比例,但是差距不大;然而到了初二,I、II、III級別的人數比例都明顯下降,但IV級別的人數比例大幅度增高,這就說明了優生人數大面積減少,低分人數大面積增加。
2.本校英語水平Ⅳ和水平Ⅰ年度增值情況。從年度增值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到2019年,水平Ⅰ的人數比例減少了10多個點,而水平Ⅳ的人數比例卻增加了20多個點,變化顯著。
3.本校英語百分等級年度增值情況。我校2018級學生的百分等級下降了12.4個分值,可見下降的幅度之大。
(四)內容維度和能力水平得分情況
1.內容維度。從英語內容維度各指標得分情況圖和表可以看出,我校從2018年到2019年各個維度的指標得分下降嚴重,平均下降了15個分值。初二時和本區域的各個維度的得分差距均超過了11個分值,其中語法運用、文段理解、信息還原三項出現了預警標記。
2.能力水平。能力水平包括記憶與識別、理解與概括、分析與評價、產出與創造。根據能力水平各指標得分情況圖和表可以看出,我校從2018年到2019年的各項能力指標得分同樣下降嚴重,平均下降了14個分值,初二時和本區域的各項能力得分差距均超過了12個分值,其中記憶與識別、理解與概括、產出與創造三項出現了預警標記。
四、診斷行為
(一)學生學的行為
1.學習心理問題。從2018級學生量尺分數的連年走低,停留在區域內的中下游,可知學生出現了嚴重的學習心理問題,即學習動機缺失,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意志力減弱。
2.學習狀態問題。
(1)被動學習。2018級學生由原來的區域內中位到2019年的懸崖式跌落到最后位,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嚴重缺失。
(2)基礎薄弱。品質不高的學習勢必會造成基礎知識的薄弱和基本技能的低下,薄弱的基礎很難造就能力的提升。
(3)能力低下。根據能力維度的各項得分都大幅度低于本區域的分數,可見學生的學習能力令人擔憂。學習能力不是憑空獲得的,它是習得的結果,小學英語跨越到初中英語,無論從深度、廣度都對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能力只有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才逐漸形成。
(二)教師教的行為
1.對學生的心理支持不夠。有的教師重課程、輕學生,即忽視學生的心理特點,把重點放在教材的邏輯順序上,學生的任務則是被動地容納和接受,這必然使教學走向強制灌輸和機械訓練,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畏懼學習。
2.對學生的智力支持不夠。有的教師則重學生、輕課程,即一味強調學生的興趣、自發、自由與主動,忽視系統知識的掌握和技能訓練,片面追求過程的活躍熱烈,未能把學生的興趣與欲求引向理智的方向,未能完成預期課程內容的教學任務,未能使學生精確地理解、系統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
3.對學生的方法支持不夠。不言而喻,方法引領是做好一切事物的重要支持。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有效輸入,使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從根本上使學生能有效地開展學習。
五、改進策略
第一,明確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著重關注學生內心更深層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
第二,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能力。中學生由于其階段的特殊性,對事物的認知取決于態度,故教師應竭力轉變其學習態度。鼓勵中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相應的技能技巧和實際應用能力。
第三,豐富學生學習方式,改進學生學習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實踐中習得技能;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
第四,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首先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和課堂教學能力。其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超強的課堂管理能力。再次以新技術為載體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用新技術來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愛上課堂,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不良的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1]李凌艷,任曉瓊,江照富.我國區域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40-41.
[2]宋一丹.高效能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的蘇州實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