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春城實驗小學 王義東
“情境串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數學問題教學中,依據學習理論、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知水平,創設一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階梯式的情境系統來提供數學信息,使學生從這些數學信息中探索與獲得數學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設計情境串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情境串的融入能否更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以下的五個方面是“情境串”設計中需要關注的要點。
“在構建理想課堂愿景時首先要對‘什么是學生’進行過思考,而理想課堂要致力于幫助學生實現當下的幸福生活,要在教學內容上為學生幸福生活奠基。”由于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選取的情境應該具備適合小學生的主流的中心思想,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觀和價值觀起到正向的導向作用。所以,選擇或設計的情境串要具有積極向上的中心思想。這就需要在情境的設置中要注意不能出現如暴力、犯罪等類型的元素,也不能出現思想訴求不明朗或不端正的元素,所采用的一切情境元素都應該是積極正向的。
例如:在三年級的一節計算練習課中,教師設置的情境串是“豬豬俠智勇闖關”的故事,具體的設計是森林里發生了一場災難,只有順利拿到森林秘籍,才能消除災難。豬豬俠想要拿到森林秘籍,但一路上需要闖過很多個難關,需要同學們來幫忙闖關。每一個難關都是由難度逐步升級的計算練習組成,學生每闖過一關都會獲得下一步的闖關線索,最終完成所有任務,順利幫助豬豬俠拿到森林秘籍,拯救森林里的生靈。
以上范例中的情境串所體現的中心思想是樂于助人和不懼困難的品格,它們都屬于積極向上的品德范疇,對于學生具有良好品格的塑造作用。諸如此類的具有積極向上的中心思想的情境串既對數學課堂教學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對學生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生活情境的創設,不能只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數學課堂的情境串設計是立足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應具有數學學科的特征,為學生營造數學學習的課堂氛圍。基于這樣的要求,情境串的設計要注重在一些方面注入數學元素,并借助情境串的數學氛圍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學的學習。具體的實施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情境串的設計在課件中有相應的主題色彩、版面、背景等視覺設計,根據數學課的表達訴求,可以將背景、版面等視覺注入一些數學元素,比如:符號、標識等,營造出數學化的表達氛圍,達到凸顯學科特色的要求。除了視覺設計之外,還可以從背景音樂、故事旁白等聽覺角度入手。比如:故事的旁白中注入數學化的元素如“數字王國”“圖形世界”等,學生在聆聽這樣的旁白講解中,會身臨其境般地進入營造出的數學化的故事情境,更好地融入情境串。
數學學科特色在情境串中的凸顯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串中更加自然地融入并沉浸在數學化的氛圍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情境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于課堂,融入課堂教學主體,理清知識發展和遞進的結構,并借此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發生。“教師在情境創設時要注意整個情境的真實性和邏輯性,不可創設出夸張的教學情境”。因此在設置情境串時,要注意情境邏輯應該簡單明了,讓學生自由無阻地融入到情境中去,不能出現讓學生用花費額外的精力來理解“劇情”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情境邏輯簡明并不是表示情境邏輯很簡單,很容易讓學生預料的情節發展的設計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也是沒有實踐意義的,這就失去了情境串設計的價值。同時,情境串中情節的呈現形式也要簡明清晰,易于學生讀懂理清。例如下例,教師的兩次情境串設計的教學嘗試,深刻體現了情境邏輯要簡明的重要性。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我借助了“小黃人趣游校園”的情境串,將一些實際的圖形面積問題穿插在游覽校園的途中,從而串聯起“畫示意圖”解決復雜圖形面積問題的知識點。初次嘗試,情境設計如下圖:

根據課堂中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對于這個情境里的位置轉換理解困難,究其原因,是因為該情境串中出現了過多的位置變化,并在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現,造成了學生無法順利理清情境發展邏輯,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在后續的教學中,該教師改善了情境串的呈現形式,如下圖。

將原設計中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示意圖配合旁白呈現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情境發展的順序,學習效果獲得了顯著的提升。
上例說明了設計情境串時除了要注重邏輯簡明,還要注意情境呈現的形式也應該簡明,利于學生理解,促進學生在情境串中的融入,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故事人物作為情境串的重要元素,對于情境的順利發展和教學效果的烘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情境串中人物的選擇應該慎重。故事人物也是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根據小學生對于事物專注的情況,故事人物的選擇應該是典型的,廣為學生所知的,這樣的人物能夠加強學生的情境代入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故事人物應該具有時代性,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切忌是教師熟悉的典型人物,因為教師與學生對于故事人物的認知是存在著時代分層的,通俗來講,很多故事人物教師很熟悉,但是學生幾乎聞所未聞。
比如:在一節課中,教師使用了“阿凡提”這個人物來串聯起情境。當故事人物剛剛出現時,很多學生發出了“這是誰啊?”“他穿的怎么這么奇怪啊”等等的疑問,與同桌議論紛紛,并持續了整節課,徹底攪亂了教師對于這節課的情境設計。可見,“阿凡提”這個人物的選擇是失敗的,教師自己非常熟悉,但對學生來說則是充滿著疏離感的故事人物,最終導致學生無法融入課堂情境中,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在故事人物尤其是主體人物的設定時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認識,選擇學生熟悉的、具有強烈代入感的人物,比如當下學生很喜歡看的動畫片的人物如“豬豬俠”“光頭強”“芭芭拉小魔仙”等,這些人物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情境串作為串聯起整節課整個知識體系的框架性內容,其故事的發展要具有完整性,不能出現情境串“有頭無尾”的情形。比如有些老師在利用情境串時,教學內容已經結束了,但是情境串的劇情還沒有結束,所以就匆忙結局或者索性不交待情境結局,這樣所造成的戛然而止的直觀感受會折損學生整節課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在另一個層面損壞整個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情節設計除了保證基本的完整之外,還要注意情節設計應該是吻合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順序。簡單說來,應該注意:情節設計要在課堂教學內容表現最高潮處即教學重難點突破之處設置最跌宕的情節,讓學生借助沖突強烈的故事情節順利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這樣就可以借助情境串的發展,順勢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從而利用情節的輕緩設計來有意識地安排教學內容或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達到更加有效的教學。
情境串教學重在情境串的設計,設計適宜、巧妙的情境串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形成更具生長性的數學學習力。積極的主題思想、鮮明的學科特色、簡明的情境邏輯、典型的故事人物、完整的情節發展,這些構成了數學教學的情境串設計的共同要求,立足于此進行貼合具體教學素材的細節設計,就可以形成具有實踐價值的情境串教學理論,助力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