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泗門鎮中心小學 葉建松
楊賢江認為,教育須尊重學生個性,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自動”地進行學習與踐行,這既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也是一種高效德育教育的方法。他認為:“自動”是學生本性所決定的,是通過教授、引導使學生形成“自動之力”,進而為其成功奠定基礎。楊賢江“自動”教育思想恰恰是辯證唯物主義中“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具體體現。因此,德育教師的教育實踐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是一種外因,而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自動”則是促進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因,這也提示:學生的“自動”(學)則是在德育學習與踐行中發揮出決定性、關鍵性的作用。由此可見,楊賢江“自動”教育思想與小學德育教育相融合,對促進學生德育學習與學生的“自動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楊賢江認為:具有主動觀念的人,其會覺得會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并在實踐過程中會對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具有被動觀念的人則往往因缺乏主動性而“等待”外界對其的刺激,在缺乏外界刺激時,其往往會對很多事情或是遇到的問題持有漠然、無動于衷的態度,即使其在“動”的過程中,動的程度、動的時間也往往較持主動觀念的人要有較大距離。因此,持主動觀念的人往往更具創新意識與創造性,且善于運用自身的智慧、既有知識或經驗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或目標;同時,他們也會在“動”之前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或方案,并結合計劃或方案一步步地去學、去“動”,且會逐步實現既定的目標。由此可見,“自動”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支配環境,自主地按照既定的計劃或目標去踐行;而被動的人往往只能接受、服從、忍受環境。楊賢江則總結性地提出:“自動的”是成人的,而“被動的”則是成器的,兩者的差異是本質性的。小學生德育教育與楊賢江“自動”教育思想的整合,對促進學生“自動”德育與踐行具有重要作用。
1.基于自動的開放環境
這里的環境,主要指校園硬件環境,好的校園環境建設,可以很好地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我校近兩年注重學生自動發展環境建設。自動發展環境建設的核心是自主、自發、自動,讓學生參與環境建設,在參與過程中,融入智慧、熱情和創造性,萌發熱愛、提升能力、激發動力。以開放式書吧建設為例,主要引導學生親近閱讀,打造書香校園,對學生語文學習和積淀人生都有著重要意義。如何讓學生自動起來?我校嘗試從校21 屆體藝節評選出的閱讀之星中,征集“閱讀書吧展示之星”。從書柜的添置、書籍的選擇、書吧的裝飾、日常的維護,都由“閱讀書吧展示之星”自主維護。同時,學校開放學校閱覽室借閱、開發《階梯誦讀》經典詩文校本教材、開展閱讀考級、詩詞大會等多種形式,推進自主閱讀工程。將閱讀全過程的建設盡可能多地向學生自主傾斜,努力營造由學生發起、學生管理、學生參與的閱讀場。
2.指向自動的展示空間
校園展示空間為學生而設,也應還于學生。學校近幾年,大力建設學生藝術長廊、科技長廊、特色長廊、活動長廊,向學生征集作品,由學生進行布置,讓學生參與評價。以學校“誠意墻”建設為例,德育處根據學校校訓“誠意正心”,向全體學生征集關于校訓的名言、警句,并且說明推薦理由,由全體學生參與選出若干條入選作品,再結合學生迎新書畫大賽,進行現場創作書寫,評選出優秀作品,把這些作品展示到學校近400 米的圍墻上。一次展示,化為學生全過程參與的實踐活動,把校園環境的建設變成學生自動發展的契機。這些展示空間的建設,大大激發學生主動發展的欲望,激勵學生自動發展的信心。
“環境誘起興趣。”因此,小學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必須要重視與德育相關的環境建設,更要為學生、德育教育營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教育環境,進而實現借助良好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自動發展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1.自動成長課程
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身心特點,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德育主題,這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學校經過多年的積累與實踐,逐漸形成基于“自動”發展的德育成長課程。一到六年級德育成長課,教師須結合學生各學段的身心特點、學習規律,有計劃地、分階段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活動。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各學段德育教學內容逐步實現專題化教育、規范化教育。如:六年級主題“畢業的留念”,開展“快樂留念、記錄時光,系紅領巾、傳學長情,書香滿園、根植母校,知法明理、母校叮嚀、畢業晚會、感恩起航”等活動。所有課程內容體現年段學生身心特點,但是核心的課程實施原則是學生的自主、參與、親歷,這樣,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到六年級畢業,學生完成一個不斷循環的發展自動能力的課程群。
2.自動節日課程
節日課程是學校德育課程重要內容。學校體藝節從每年十月份啟動,體育組、音樂組、美術組、書法組、科學組、綜合組、語文組、英語組各組全面參與,邀請學生代表參與方案制訂全過程。每月的主題德育課程,則結合節日主題開展相應活動。如學習雷鋒日,組織愛心志愿者小隊活動,大隊委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并打掃衛生;植樹節,開展“我為大地添新綠”活動;512,開展地震緊急疏散演練;六一兒童節,開展體藝節總結表彰、讀書之星評選表彰活動;暑期,開展暑期假日實踐主題活動。每年各節日課程依序而設,活動參與方式體現自主、參與、親歷,過程向學生打開,結果指向自動,形成自動的節日課程圈。
3.自動拓展課程
德育拓展課程為學生自主實踐提供舞臺,學校開展值日值周活動,由學生組織、學生反饋,學生自主管理,在管理過程中鍛煉學生自主能力;文明先鋒隊,也由學生組成,對校內各種文明現象進行監控;小小講解員是又一支學校學生實踐隊伍,接待客人、進行講解,歷練了講解員的能力;小小服務生,培養學生獨立能力、服務精神,食堂里正副桌長分飯、分碗筷,值周班同學為大家盛湯,處處體現學生實踐為本,將校園生活變成自我成長的精神世界;護書小隊,負責管理校園內開放式書吧;假日小隊,充分發掘家長資源,利用假日,由學生自發組織,開展豐富的有意義的體驗活動。組建、組織,每一支校園實踐隊伍,每一項實踐活動,就是一門喚醒自動意識、發展自我能力的德育課程。活動參與其中,也樂在其中,成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