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學 段 娜
一輪復習重在打基礎,二輪復習則是素養提升關鍵期,也是高三備考的攻堅階段。總體而言,二輪復習具有學科內知識綜合性強、習題訓練時效性強、能力提升針對性強等特點。提前籌劃,制定策略,減少無效和低效環節、確保備考有效性至關重要。
學生是復習備考的主體,教師要立足學情開展教學。為此,我進行了問卷調查,下面以問卷中兩個典型問題為例說明。
問題1:你認為目前對你來說最難的題型?(選1 個)
A.實驗設計 B.新材料信息題
C.語言表達題 D.圖表曲線題
從這個問題的反饋(圖1)可以看出,通過一輪復習,學生能力提升明顯。但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實驗設計依然是難點,這反映出在二輪復習中需要投入時間繼續重點對這一模塊進行專題復習。此外,另外三個能力模塊還需要針對性提升。建議以問卷結果為載體,明確具體學生的薄弱模塊,進行跟蹤記錄,便于后期進行針對性指導。
問題2.你努力學習生物學科的原因?(選1 項)
A.高考科目 B.感興趣,覺得生命科學很好玩 C.以后想學生命科學相關的專業


學生反饋的結果(圖2)令我不勝欣慰。在三個選項僅選擇一項的前提下,學生在高三努力學習生物學科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高考備考,有28.48%的學生是因為感興趣而努力學習,甚至有7.59%的學生明確表示以后想學生命科學相關專業。這說明教師在二輪備考中要采取針對性措施的開展教學,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根據系列學情分析,從以下幾方面制定備考策略。
理解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不能僅靠閱讀新課標內容去望文生義,而必須建立在深入理解生物學學科本質的基礎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不僅是學生以后適應社會的基本素養,更是高中和大學的重要銜接。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一個直接目標是幫助學生順利考入大學,大學對選拔人才需具備素養的要求是中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參考。核心素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學生進入大學繼續學習之前需具備的基本素養。新高考模式的變革催化課程改革的加速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二輪復習課堂的出發點依然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不是要“滲透”給學生,而應是教師設計課堂的核心,是教學效果評價的根本。
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是注重過程,打造高效課堂。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原理表明,能量流經某一營養級時,輸入量=同化量+糞便量。教師的教學如同輸入量,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的課堂同化量。要減少課堂中的低效環節,通過合理的問題導學,增加課堂的思維量,把課堂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
要給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舉手回答和教師提問回答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思維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總會有很多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適時捕捉并充分利用這些問題,培養學生質疑、求實、勇于探究的能力。
以思維導圖形式設計板書。二輪復習更需要注重知識體系的生成,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構建知識體系。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梳理基礎知識,教師的演示很重要,用教師的規范帶動學生的規范。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是高中生物學常用的模型。教師可從不同模型構建角度給學生設置課堂任務,引導學生體會建模方法,學會運用模型,縮小學生認知水平和構建模型間的差距。如復習“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時,可以借助數學模型幫助學生解決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進而深刻理解密碼子概念。復習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可以用實物構建各時期細胞物理模型,繪制各時期染色體、DNA、姐妹染色單體變化數學模型曲線圖,畫出減數分裂配子形成過程概念模型圖,突破難點,提高學習效果。
致力于培養具備良好科學素養的公民的科學教學,應在真實情境中展開,幫助學生建立起日常生活經驗、頭腦中原有的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2019 年全國Ⅰ卷選擇第3題,將一株質量為20g 的黃瓜幼苗栽種在光照等適宜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植株達到40g,問其增加的質量來源。這個題目其實是取自《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解讀(2017 版)》關于概念教學論述的一個實例。設計課堂活動時,可定期基于章節以頭腦風暴形式說出相應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概念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加深概念理解,建議以概念微專題形式進行積累總結,再以概念為主線進行知識梳理,構建模型。
高中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普性質。從學科知識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用學科知識解釋生命現象,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生命觀念。二輪復習打破章節限制,建立橫向和縱向的知識聯系,促進了學生對生命現象的深刻理解。高考“應用性”的考查要求在高考真題中落實度逐年增加。教師的課堂設計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創設合理情境,設計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活學活用。對課堂的科普化處理有助于實現備考過程和高考真題的接軌。
高中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傳承,將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教給學生,因此,二輪復習不可忽視回歸教材、理解概念的重要。此外,還要細化正課、自習課堂時間安排,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整理時間。
高考題就是在一個個模擬的情境下,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的練習也是如此。教師要立足學情,結合核心素養進行習題組編。習題量要少而精,嚴格控制難易梯度,把高質量的資料呈現給學生。循序漸進,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能力提升。
注重原創試題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通過改編高考題,實現知識的進一步整合;深挖教材,人教版新、舊版本教材的科學家訪談欄目、STS 欄目內容都可以命題;多閱讀文獻,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并進行習題原創;陳閱增先生的《普通生物學》不僅是教學的重要參考,也是教師原創習題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研讀《課標》,挖掘其中的素材。
原創習題時,建議多以我國科學家的成就為背景原創習題,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輪復習作為高中和大學的重要過渡,培養興趣,在達成社會責任目標的同時,有助于學生科學地做好生涯規劃。此外,鼓勵學生增加生物學閱讀。利用閱覽課閱讀生物學雜志,在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提高獲取信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增強生物學學習興趣。
在每次調研考試結束后,引導學生從核心素養角度深入分析、正確認識自身學情,如因審題出現問題,其實是反映出需要提升獲取信息能力,而不能簡單歸結為不細心等。隨著復習的深入,尤其是到了遺傳學和實驗設計專題時,個別學生會覺得力不從心,甚至部分同學依然會有畏難情緒……教師需要適時抓住契機開展學科德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堅定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