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積才
近年來,各種“抄襲門”事件層出不窮,什么論文抄襲、論著抄襲、報告抄襲,什么博士抄襲、教授抄襲、名家抄襲等,可謂樣態百出,這些抄襲事件一經曝光,往往占據新聞頭條,輿情十分兇猛,社會公共資源消耗十分巨大。值得關注的是,基礎教育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不少抄襲現象,尤其是有一些名校長、名師也在抄襲之列,嚴重影響了社會公眾對基礎教育學校教師的認知預期,嚴重偏離了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嚴重傷害了立德樹人的教師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極大損害。
基礎教育一線教師有沒有寫論文、出論著的必要?為了更好地教學,答案是肯定的。國家現在正在實施的“教學成果獎勵制度”,其出發點就是要鼓勵優秀教師專心從教,安教樂教,并不斷實踐,不斷提煉優化,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論文論著的形式,把自己長期的教育教學經驗提煉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主張,顯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能因為存在抄襲現象就因噎廢食。就像“電”可能導致人觸電死亡,那人類就不要用電了?鼓勵教師們專心教學,潛心研究,爭做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正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國家政策預期。
問題的根源是教師通過發表論文、出版專著來沽名釣譽,博取名利,并且通過抄襲等學術失信的惡劣方式來實現。用不正當手段來獲利,只要是一個正常的社會,都是不能容忍的。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浮躁的原因,當前國家發展欣欣向榮,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生活方式豐富多樣,一些群體或個人出現情緒焦躁,急功近利,盲目狂熱、弄虛作假、好大喜功,不擇手段。有價值觀不正的原因,認為獲得權力就是獲得成功,于是追名逐利,蠅營狗茍,只求實惠,不講原則,不談使命擔當。其原因是作為教師,失去了對教育工作的敬畏,導致師道失守,師德失范。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引領學生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可以說教育影響人的一生,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所以教育被定位為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教育關乎國家社稷、民生福祉,所以教育是神圣的,教育事業是一份神圣的事業。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因教育神圣而師道尊嚴。為師者要敬畏教育。
敬畏教育,關鍵在于敬。一是要有恭敬之心,放低自己姿態,把教育作為人生大事,謙卑而恭敬的內心,心正而敬;二是要有虔敬之誠,端正自己內心,把教育作為自己人生唯一大事,正心而敬,虔誠而敬;三是要有崇敬之道,理順自己心事,把教育作為根植于心的大事,把教育作為自己的一門心事,孜孜以敬之道,終得心想事成;四是應有重敬之德,要提升敬之重心,把教育作為天之大事,師道為天道,重敬方為敬,以不能承受之重以敬。
教育神圣,為師者要敬畏教育,要正師道,行正道,方能理順并重建教學關系。教學關系,首先為知識關系,教學的媒體是知識,師生通過知識學習建立聯系;其次是生命關系,教學是基于生命能力而展開的體現生命活力的一種關系;第三是生長關系,學生來到學校,第一要義是學習成長,生物意義的身體生長,文化意義的精神生長;第四是倫理關系,教學關系本質上是人(師生)之間的倫理關系,倫理關系不能失序。
當前教師抄襲導致教學倫理關系失序,要在建立規范的倫理關系前提下重建學術誠信。
一要加強師德教育,這是固本工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為師者要為人師表,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從而“行其道,得其道”。
二要加強法制建設,這是建制工程。在我國學術誠信制度不健全、懲治學術不端行為還缺少相應法律依據情況下,加強法制建設,通過立法來界定學術不端行為的類型和性質,懲戒的組織和程序,學術不端行為者的法律責任和后果。依法治教,抄襲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等法律責任,要通過法制建設來保障學術誠信,做到有法可依。要鼓勵并建設由各種社會力量來共同監督的機制或平臺,合力整治,要對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做到零容忍。
三是加強懲治力度,這是治標工程。目前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各種文件、各種規章制度,可以說林林總總,但都約束力不強。應建立機制解決教師抄襲問題,就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其實質是:喝酒開車,拘留15日并開除公職。是否在治理教師抄襲的制度設計時,可以參照酒駕治理機制?“為師不抄襲,抄襲不為師”,為師抄襲,終身禁入;抄襲等行為屢禁不止,就因為抄襲的代價還不夠沉重。
師道尊嚴,選擇教師就是選擇高尚,就是選擇尊嚴;為師者,應以誠信為本,遵守規矩,自律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