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星梅 劉艷

【摘要】目的 探討主動脈夾層的超聲及心電圖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確診為主動脈夾層的32例患者臨床資料與MSCT或 MRI檢查結果作回顧性分析,研究超聲和心電圖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價值。結果 經對比后,可看出超聲漏診率15.63%,檢出率84.38%;心電圖漏診率34.38%,檢出率65.63%,超聲診斷的檢出率相比心電圖檢出率是明顯較高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電圖無法為主動脈夾層提供明確的診斷,超聲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率較高,但對操作者的經驗和意識要求較高,實際應用時可較多選擇超聲診斷。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超聲;心電圖;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1
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腔內血流經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后形成血腫,繼而沿主動脈壁繼續延伸剝離的一種重度外科急性病癥,屬心血管疾病,常見于高血壓患者,患病者會產生劇烈撕裂樣或撕扯樣疼痛,發病較急,疼痛會沿病變區域走向逐漸轉移,致使相應臟器供血障礙,致死率較高。因此,主動脈夾層的早期診斷極為重要[1],本文基于此分析超聲和心電圖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確診為主動脈夾層的32例患者臨床資料和治療情況作回顧性分析,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31~82歲,平均(55.24±7.81)歲。臨床表現為胸痛15例、腹痛20例,撕裂樣或撕扯樣疼痛28例,胸悶氣短10例,惡心嘔吐5例,心臟雜音3例。
1.2 ?診斷方法
患者分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和心電圖診斷,主要觀察主動脈內徑、主動脈內膜分離部分及分離范圍、夾層破裂處、假腔內血栓形成情況、主動脈瓣和心包累及情況和室壁運動情況等。后經MSCT或 MRI檢查證實[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經超聲和心電圖診斷后與MSCT或 MRI檢查結果對比的漏診、誤診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組間檢驗運算以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 20.0)進行輔助,對應執行t檢驗、x2檢驗用以開展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對應以(x±s)、(n,%)表示計量、計數資料數據,當P<0.05即表明數值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對比后,可看出超聲漏診率15.63%,檢出率84.38%;心電圖漏診率34.38%,檢出率65.63%,超聲診斷的檢出率相比心電圖檢出率是明顯較高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同時,經診斷后,主動脈分支累及情況包括累及左側頸動脈2支,左鎖骨下動脈3支,左側和右側髂總動脈各1支,右側和左側腎動脈各1支,并出現其他合并情況:心包積液8例,假腔血栓5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10例,左室壁運動異常2例。
3 討 論
使用超聲和心電圖診斷主動脈夾層包括主動脈內徑、主動脈內膜分離部分及分離范圍、夾層破裂處、假腔內血栓形成情況、主動脈瓣和心包累及情況和室壁運動情況等。主動脈夾層發生在主動脈全程的任意部位,而因為主動脈和周圍組織的特殊性,會受到肥胖、肺氣腫或腸氣等因素影響,使檢查結果出現誤診或漏診現象[4],本次研究中未出現誤診情況,但出現漏診情況,超聲檢查漏診5例,心電圖檢查漏診11例,根據本次研究,主動脈分支累及情況包括累及左側頸動脈2支,左鎖骨下動脈3支,左側和右側髂總動脈各1支,右側和左側腎動脈各1支,并出現其他合并情況:心包積液8例,假腔血栓5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10例,左室壁運動異常2例。且經診斷結果對比,超聲漏診率15.63%,檢出率84.38%;心電圖漏診率34.38%,檢出率65.63%,雖然未及MSCT或 MRI檢查結果準確,但超聲檢查診斷主動脈夾層更為準確些。
由此可見,心電圖無法為主動脈夾層提供明確的診斷,超聲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率較高,但對操作者的經驗和意識要求較高,實際應用時可較多選擇超聲診斷。
參考文獻
[1] 毛劍峰,鐘綠萍,嚴汀華.主動脈夾層臨床診治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7):71-72.
[2] 葉長空.超聲在主動脈夾層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現狀[J].醫療裝備,2017,30(0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