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重視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完成各項教學任務需要大量的訓練項目作支撐,進行課前小測是常規練習的表現形式。實踐證明,課前小測的有效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知識積累水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課前小測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理論知識的理解,在不斷的練習中鞏固基礎知識。通過探究實現初中英語課前小測的有效性的舉措,能夠為科學系統的初中教學活動提供方法論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前小測;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廖麗萍,南寧市三美學校。
一、課前小測的現狀
1.課堂教學資源緊缺,課前小測缺乏保障。高效課堂的開展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利用課前時間進行小練,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集中精神準備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初中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吸收對未來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持續的課前小測,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及時在課堂上調整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初中英語教學活動對學生影響深遠,教師必須探究有效的課前小測方式,確保學生得到正確引導。
雖然我國不斷加大對中小學教學資源的投入,但由于學生總量大,人均資源依然面臨不足。初中英語教學任務繁重,以有限的課堂教育時間開展常規教學活動已經捉襟見肘,難以為課前小測提供足夠的時間保障。進行課前小測,不僅要預留學生做題和思考的時間,還需要教師對小測進行講解,進行課前小測會增加常規教學的壓力,因此教師需要加快教學進程,保證教學活動符合教學目標,但盲目加快將會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容易對常規教學起反效果作用。資源緊缺還體現在教師精力不足上。
2.課前小測內容單一,難以實現學生全面提升。唯成績論是目前主流的教學思想,卷面成績是衡量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指標,要求一切教學活動均需要圍繞短期內快速提高學生成績而展開,導致課前小測集中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應試技巧的實踐教學。英語學習圍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口語是英語知識最常見的應用方式,但往往由于常規考試缺乏的對口語的檢測,學生缺乏口語訓練,導致出現只會寫、不敢說的情況。聽力小測開展的麻煩,有教師為簡化手續刪減聽力訓練環節,容易讓學生出現學習上的缺陷。
3.課前小測開展盲目,缺乏針對性。不少課前小測缺乏針對性,導致訓練效益下降。復習和預習是課前小測的主要內容,固化的測試模式難以對學生產生高效的幫助。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利用錯題進行小測復習時,教師若采用同一套標準便難以完全符合學生的實際效益。例如檢測題目難度過高,后進生難以解答,會對學生造成打擊。測試題目難度過低,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課前小測是長期持續的過程,但教師忽視制定教學目標,導致課前小測盲目開展。
二、實現課前小測有效性的舉措
1.掌握課前小測的時間性,避免阻礙教學進程。 進行課前小測,要求教師對小測時間進行把控,合理估算問題解決時間,一般規定在3到5分鐘的范圍較為適當。短時間的小測難以量化訓練,因此教師要精簡小測內容,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和答題時間。規定時間可以營造迫切感,能夠讓學生產生如考試般的緊張心理,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應試技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總結時間,例如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小測時,教師可以立刻評議。對新知識進行預習檢測時,教師可以先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小測問題進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課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先進行修改,再進行講解,能夠鍛煉學生的預習能力和課堂學習能力。
2.制定明確的小測目標,進行綜合訓練。單獨一堂課中,課前小測占比微不足道,但因長期持續開展,課前小測便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制定長遠的教學目標,例如每次小測的教學目的,并定期檢測學生能力提升情況。小測的內容以教材理論要求為主,但仍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前小測效率。為彌補教師教學精力不足的問題,可以開展英語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相交流,相互解決教學難題。在課前小測時相互監督,并協力尋找答案。但學生間統一的答案未必正確,教師要堅持最終總結,確保學生得到正確的方向引導。結合分層式教育進行小組合作和課前小測,對存在不同英語學習問題的學生進行歸組,例如口語能力低的學生一組、基礎單詞積累薄弱的學生一組,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課前小測,有的放矢地開展訓練活動。
初中英語教學對課前小測的有效應用,關鍵在于教師要持續執行,只有長期保持才能發揮出課前小測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所需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趙培培.芻議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前復習環節的優化[J].新課程研究,2019(21):112-113.
[2]何嫻.小班化教學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前預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