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夕彬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更有效地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這樣才能體現出應有的教學效果。對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開展更加高效的互動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精神,通過互動教學的有效促進,使整體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充分提升。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等相關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提升互動教學水平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互動教學 實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25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出更加明顯的教學成效,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要著重做好教學互動工作,使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更及時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實現查漏補缺,著重做好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順利地開展,并有更加良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據此,有必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互動教學的相關實施策略等內容進行探討。具體來說,相關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切實可行的互動教學方法
“互動”主要指的是在人們之間所產生的各種形式、程度和性質的互相作用和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所涉及的互動主要指的是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互動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等相關內容。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針對文本或者相關問題進行更有效的活動,然后教師和學生之間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提問和回答,實現良性互動和反饋,這樣才能呈現出更加良好的互動效果。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各類互動形式進行有效把握,然后進行針對性的互動和交流。在具體的互動過程中,要圍繞著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而開展相對應的互動交流,在交流、溝通、合作等相關方面充分體現出互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來進行相對應的教學和指引,針對各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解決。互動教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也要充分結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和教學理念而開展相對應的教學和指導,通過更科學合理的互動和交流,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養成更加良好的互動習慣和終身學習意識。
二、進一步思考互動途徑,凸顯互動效果
從具體情況來看,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某些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教師的作用,以教師作為主導,并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力地位,由此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被嚴重限制,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到互動教學過程中來,這對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升都會造成嚴重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充分思考學生的主體性,使其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深入思考互動的途徑和方法,使互動的效果得到充分的體現,在互動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得到相對應的指引,在語文綜合素養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在活動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預習的時候生成問題
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著重做好學生課前預習工作,是互動教學的必要環節,同時也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前提所在。針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能夠在預習的過程中和文本進行有效的對話,形成互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形成相關問題,以此形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能夠在預習中與文本對話,形成問題,某種程度上就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都具有比較強烈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因此在實際的預習過程中,會有更為強烈的求知愿望,然后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學生能夠針對課文的情節進行更深入的掌握和理解,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提出,然后帶著問題進行聽課,這樣能夠呈現出更加良好的課堂學習效果。例如,在《桂花雨》教學之前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相對應的預習,要充分掌握常規的字詞,然后找出文中描寫桂花和桂花香的語句,針對不懂的句子進行提問,然后在課堂過程中教師為其問題進行相對應的解答,學生進行互動和討論,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質疑,這樣能夠進一步加強互動的效果。
2.導入要具備新穎性和吸引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課文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有針對性地導入,使導入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這樣能夠讓學生順利進入到學習狀態。在導入的過程中要強調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這樣才能使課堂進度更加順利,要新穎有趣,富有感染力。
例如,在《長城與運河》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暑假游玩的學生講述一下自身的經歷,或者讓沒有游玩的學生提出自身的疑問,通過這種方法有效加強互動,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交流,進而訓練其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使課堂的氣氛進一步活躍。如果有的同學到過長城的話,可以描繪長城的圖像,然后通過多媒體呈現的方式,和學生的描繪場景進行對比,這樣能夠進一步引領學生到真實情境中進行感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說出自身的所見所感,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同時也能夠通過互動的教學模式,充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具備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3.精心設問,營造互動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互動式的教學,營造出良好的互動氛圍,這是關鍵所在。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問題設計,使設問更巧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情,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確保問題更有針對性和開放性,這樣才能呈現出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雨點》這篇文章的具體教學過程中,要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情境,針對問題設計而言,要使其具備應有的針對性和情境特征,然后引入動人的故事,以此能夠使故事更加引人入勝,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如可以設置情景:“雨點激起地面的灰塵把老師漂亮的鞋子弄臟了,雨點會落在哪里呢?會有怎樣的效果呢?”在這樣的問題情景之下,學生們紛紛進行回答,這樣可以在一問一答的互動教學過程中,呈現出更加良好的互動效果,可以針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激發和創新,使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調動,這樣就能夠呈現出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實際的互動過程中要把握相關注意事項
1.針對互動模式進行不斷的豐富和完善
在實際的互動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好學生、教師、教材等各類因素的融合和協調。要針對傳統的互動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創新,以此呈現出更加良好的互動效果。教師要針對教學過程中自身的角色進行有效明確,擺正位置,然后進一步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提問,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針對問題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把握好提問的數量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而言,要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針對課堂中的提問環節等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針對提問數量要進行有效把控,講究適度性,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程度。在互動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進一步有效形成相對應的解決問題的氛圍,確保各項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以此體現出良好的互動效果。
3.在提問的過程中要掌握提問方法
針對具體的互動和提問來說,要針對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要著重把握提問的時機和質量等等。例如,某老師在《負荊請罪》的公開課中提出:廉頗請的什么“罪”?“負荊請罪”的目的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往往是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并沒有充分實現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總之,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互動教學,落實相對應的互動教學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在操作過程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構造出更加良好的互動氛圍,針對互動時機、模式、內容等,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在語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破傳統模式的弊端,確保互動的相關策略能夠得到充分的落實,以此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完善的學習思維而提供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語文學刊》2019年第8期。
[2] 王偉《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探究》,《文教資料》2011年第5期。
[3] 劉天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互動教學的相關策略》,《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