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星
摘 要: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可以促進小學教育向著多元化、個性化、實踐化方向發展,有助于形成校本教育的特色,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校本課程的開發還有助于形成個性發展與特色能力,促進所有學生的綜合發展,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校本課程開發還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新時代還要構建科學化的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體系,解決校本課程建設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小學 校本課程 開發措施 優化辦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34
校本課程開發對于小學校教育發展意義重大。由于對校本課程開發認知偏差,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取向不當,以及教師教學能力不足,因此影響校本課程開發質量,降低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新時代還要從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現實需要出發,全面提高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一、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問題
1.開發方案不科學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持續時間長,資源占用率高,時間成長與經濟成長較高的教育科研活動。有些小學校缺乏完善的校本課程開發機制,校本課程開發缺乏合理的設計,教師與學校領導未能積極參與校本課程實踐,既沒能正確認識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也沒能更好地發揮校本課程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學校缺乏正確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內容、方法均有待更新。另一方面,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不好,未能監督校本課程開發的全過程,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隨性較大,校本課程開發還缺乏可行性的充分論證。由于校本課程開發管理不充分,因此影響了校本課程實施的價值,降低了校本課程的質量。
2.師資水平待提高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一個完善的機制,強調依靠學校教師力量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有效性與科學性。但是,當前很多小學校教師不重視參與校本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的配合不足,缺乏專門的團隊從事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小學校不重視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我國一線教師從事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不足,教師不具備主動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和意識,因此阻礙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很多小學校教師沒能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教師也未能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獲得實際利益,這使得小學校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3.教學資源不豐富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充分的資源支持,強調合理進行人力物力資源的配置。小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有限,校本課程開發的設計、優化、創新與互動能力不足。一方面,國家教育管理行政機關、各大專院校沒能有效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開發缺乏必要的器材、教材與場地設施。另一方面,校本課程開發占用的資源較多,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需要長期的堅持。一些小學校管理能力不強,校本課程開發缺乏實際能力,教師和校長對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不足,沒能充分地銜接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沒能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無法提供充分的資源保障。
4.缺乏個性化方式
目前,雖然小學校在開發校本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個性化程度不高,校本課程開發的模式不能相互借鑒,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不足,開發校本課程的成本較高。首先,校本課程開發停留在學校的設想當中,沒能充分地調研全校學生的廣泛學習需要,校本課程開發的專業程度較低,沒能構建學校與家長、學生廣泛聯系。其次,校本課程的個性化程度不高,資源配置能力不當,不能根據學校教育工作需要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有力整合。有時學校開發校本課程的理念與實踐教學背道而馳,實際上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優化措施
1.提高課程開發可操作性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還要從小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強調滿足所有學生成長需要,構建普及性強、難易適當,有助于所有學生發展的課程。為了提高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成功率,還要找準校本課程開發方向,判斷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研究現有的教學資源是否承載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首先,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當進行多方論證,深入地了解學科課程建設的情況,把握校本課程的定位,進一步把區域特色文化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聯系起來,開發貼近生活的校本課程。例如,融合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校本課程,構建專項教學的實踐基地等。其次,校本課程的開發理清重難點,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要點,在教材編寫等工作前明確具體的工作目標,找準開發校本課程的方向,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可操作性。最后,校本課程開發還要組建優質的團隊,尤其加強教育理論的研究,從思想上、理論上保證校本課程開發方向正確。
2.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校本課程開發是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創建小學教育品牌的重要機遇。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于實現學校教育的多元化和特色化發展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特長,同時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還要促進教師高度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教師積極投入相關工作,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加強教學的教育研究工作,促進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深入反思。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基地進行的一種課程實踐,學校教師必然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學校還要重視提高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能力,要求教師掌握正確的校本課程開發方式,具備多樣化、綜合化和專業的教學研究能力。還要積極組織開展教學交流活動,消除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畏難心理,鼓勵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給予必要的經費補貼,提升校本課程開發在職稱評聘占比,促進教師主動投入相關工作。
3.尋求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校本課程的開發還需要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應當不斷完善校本課程開發的合作機制,促進多方面幫助解決校本課程開發的問題,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質量。校領導應當高度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調動多方面的資源配合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強調專家、學生、家長、相關專業領域人士共同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活動。小學校還可以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或高校研究部門給予理論指導,將國內外先進的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質量。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當獲得家長的廣泛支持,大力形成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良好宣傳氛圍,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成長需要,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針對性。學校還要大力尋求經費供給,獲得必要的政策支持,增強校本課程開發的動力,提升各方面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決心。另外,還要借鑒同行的相關工作經驗,建立校際交流機制,努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解決校本課程開發現實問題。
4.充分發揮學生能力特長
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能夠尊重學生的成長需要,通過校本課程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特長。一方面,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補充學生某方面知識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構建師生互動的關系,促進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把握教學中暴露的問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解決課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優化學校教育特色,形成學校教育品牌,從根本上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首先,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教育需求研究,界定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目標,針對學生成長需要明確開發校本課程工作方向,例如,哪些是本校學生成長的薄弱點,哪些就應當成校本課程開發的著眼點。其次,學校還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事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優化課程體系設計,完善課程實施評價機制,努力打造特色文化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更好地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進一步促進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校本課程開發任務。
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優化校本課程實施體系,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要點,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以多種方式配置開發資源,進一步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效率,保證校本課程的實用性,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 甘素艷《淺談小學校本課程建設》,《學周刊》2015年第8期。
[2] 魏登尖《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問題審視及解決對策》,《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