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喜艷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者與實施者,班級管理水平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不斷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解決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還要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的體系,創新班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小學 班主任 班級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51
小學班主任組織實施的班級管理是根據班級建設的目標采用的具體管理措施,是全班學生集體參與的,對各種資源進行計劃、協調、控制與利用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得到全面和充分地發展。小學班主任應當高度重視班級管理工作,以高效的方式方法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小學班級管理低效的主要原因
1.忽略學生個性差異
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任務繁重,班級管理的日常事務復雜,班級管理往往采用統一管理的方式,沒能在班級管理實施中采用差異化的辦法,導致在班級日常事務、思政教育和處理學生問題時不細致,不能考慮所有學生的具體情況,影響班級管理有效性。小學生普遍處在性格成長發展當中,學生個體未能定性,個體間的差異較大,有時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時沒能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在班級管理時憑借主觀臆測,導致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不認同,班級活動時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還有的班級管理多以批評、糾正、制約手段為主,沒能達到培養和引導學生成長效果。
2.學生參與互動不足
有些班級管理未能形成教師、班干、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體系。班主任教師沒能設置良好的班級氛圍,不注重積極征求學生的意見建議,班級管理主要采用教師垂直管理,班干部的作用沒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教師不注重鍛煉班干部工作能力,不能通過班干部起到團結同學、開展思想工作和宣傳班級管理理念作用。教師沒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班級管理計劃,不能抓住開展班級管理時機,無法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獲得良好體驗,不能促進學生發揮潛在價值。由于班主任的大包大攬,未能給學生提供自我管理機會,打擊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積極性。
3.缺乏現代管理理念
班級管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采用循序漸進的管理方式,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反思、自我管理和個性化成長。有些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陳舊,沒能滲透質量管理、創新管理和差異化管理的理念。不能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習情況、班級建設的角度開展班級管理,缺乏班級管理工作的規劃,缺少應急處置的預案,沒能積極對學生宣傳班級建設理念,導致班級管理工作推行困難,班級活動任務執行效率低,沒能在良好的班風中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效用。總結、優化、使用班級管理的正確方法才能全面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
二、小學班級管理的改革指向
1.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高效的班級管理要求學生認同并與主動參與班級活動,強調提升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共同發揮班級建設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領導者,必須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例如,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凡是涉及班級管理的事物應當主動征詢學生的意見建議,積極采納學生的合理化建議,放手讓學生開展自主管理活動。班主任還要大力建設好班干部隊伍,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專長和個體意愿促進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實踐,給學生安排班級管理的適合崗位,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班主任應當給學生設置班級管理課題,調動學生為班級建設的積極性,運用榮譽機制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2.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理念
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解決班級管理的矛盾問題,核心在于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采用差異化的班級管理模式,給予所有學生參與班級事物的空間,在班級管理中給予所有學生必要的成長空間,建立學生與班集體的情感紐帶,真正地讓學生個體統一于集體當中。因此,教師還要提高班級凝聚意識,大力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在班級管理中肯定學生的價值,賦予所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使命和責任感,真正將班級擰成一股繩。班級管理還要采用愛的教育方式,讓所有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同學的溫暖。
3.提高班級管理的靈活性
為了解決班級管理中的問題,還要提高班級管理的靈活性,應當尊重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制定具體的班級管理方案,做到班級管理工作以學生為本。首先,切實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班級輿情,適時對學生進行有效思想引導,始終把握班級發展大方向,保持班級輿論風氣主流傾向,形成良好的集體教育氛圍。其次,了解學生的個體情況,針對學生的特征與遇到的問題采用差異化的管理方式,適時借助集體力量影響學生個體。班主任還要采用必要的獎勵措施,培養學生主動承擔班級事物的意識,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采用先進的管理措施。
三、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優化路徑
1.充分組織好班會活動
高效的班級管理應當充分地發揮班會的作用,通過班會的形式集中解決班級問題,統一學生的思想,擬定班級管理的階段性任務,積極地征詢學生意見建議。班會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平臺,是解決班級問題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地闡述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發表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建議,通過班會增進師生之間了解,讓學生與教師的思想觀念充分地統一起來,加深學生對班級管理制度的印象,提高學生對班級管理的支持率。例如針對有些學生上課說話,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班主任可以設置學習紀律主題班會,通過班會的形式展示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常見現象,運用情境模擬的方式演示說話同學對教師、同學造成的影響,然后提出治理上課說話問題的措施,形成班級管理的共識,讓學生的思想認知得到必要強化。
2.創新師生溝通的機制
小學班主任的高效管理建立在良好的師生溝通基礎之上,教師必須以有效的溝通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溝通讓學生增進對班主任的了解,建立學生對班主任的充分信任和必要尊重。首先,班主任需要通過非正式社交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課下溝通機制,引導學生主動走近教師,積極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還要通過微媒體的方式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家校互動,通過微信等方式保持與家長的必要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了解家庭教育的信息,以便于針對性地調整班級管理工作方案。第三,師生之間溝通還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不僅采用微信群方式,還可以通過親子活動進行,通過家訪等方式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效。
3.采用活動性管理方式
班級管理還要具有實踐性,僅僅憑借理論說教是不足以優化學生思想認知的。教師應當組織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通過活動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加強師生溝通,發揮班主任的榜樣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班級互助風氣。首先,班級活動應當具有主題性,可以圍繞著主題節日、紀念日,例如運動會、班級大掃除等,宣傳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賦予學生參與班級建設的任務。教師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應當鼓勵士氣,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通過小組活動等方式調動學生的集體意識,發揮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力。其次,班級主題活動還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夠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同時融入班級建設理念,大力提高學生對班級和學校的認同感。例如通過保持環境主題活動、勤儉節約主題活動,以及少先隊活動等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還要控制好班級活動的節奏,強調活動中的安全事宜,保持班級管理活動的有效性。
提高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效率,應當完善班級管理工作體系,豐富班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構建教師與學生良好互動機制,在一系列主題性、實踐性、互動性的活動中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提升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意識,并且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和價值理念熏陶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立娟《談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語文學刊》2013年第22期。
[2] 郭強《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嚴與愛》,《中國校外教育》2013年第4期。
[3] 康吉波《淺析差異化管理對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作用》,《試題與研究》201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