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虹
摘 要:數學作業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是延伸或拓展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都備受教師關注。但受應試教育長久以來的影響,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存在著片面性,普遍認為作業設計應重在數量,因此在作業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依然以題海戰術為根本,忽視了作業設計的質量。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開始出現敷衍、應付行為,甚至出現抄襲行為,嚴重違背了作業設計的初衷。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作業設計應更關注質量而不是數量,應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基礎,進行拓展性作業設計,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拓數學思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設計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新時期的重要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備課、課堂教學中在此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做出了調整和優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課后鞏固這一教學環節的優化設計,沒有實現教學流程優化設計的統一。就初中數學的課后作業設計而言,依然沿用的是傳統課后練習題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作業設計形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還有可能會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出現。因此,為了深化新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中,應以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學科素養綜合發展為基礎,實現對傳統題海戰術型作業設計模式的創新與優化,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
二、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教師作為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主體,在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保障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就目前而言,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本身就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影響著作業設計效果。首先,教師沒有意識到作業設計的重要性,相對課堂教學環節而言,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對學生的要求更低,只關注學生對作業的完成結果,忽視了對作業完成過程的關注,導致很多學生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出現選擇抄襲其他同學作業的行為,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其次,作業設計的形式過于單一傳統,初中數學的難度有所提升,需要進行反復多次的推演計算,很多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會因為煩瑣復雜的練習題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很容易引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排斥心理,特別是對于數學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更容易導致他們的排斥抵觸心理;再次,針對作業設計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只注重學生最終正確率,沒有關注學生完成過程,無法激發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動力,無法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用于鉆研的數學學習精神;最后,作業的設計上存在著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弊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況都是不同的,而作業設計的統一性,無法做到對每一個學生真正需求的滿足,過于簡單的練習對于學習拔尖的學生而言,無法起到進一步啟發的作用,難度過大的練習又會導致學習情況較差的學生難以完成作業,容易打擊到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保障作業設計完成效果的基礎,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自控力,在完成作業時,無法做到認真、仔細,既無法保證作業完成的效率,也無法保證作業完成的效果。初中生年紀尚小,無法抵抗外界娛樂活動的誘惑,在沒有了教師的監督管理的情況下,會加劇初中生偷懶、敷衍意識及行為的滋生,導致作業完成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作業設計的價值無法得到有效發揮,數學知識無法得到鞏固,數學能力也無法通過作業練習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此外,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是導致學生作業完成效果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因素。
三、 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的設計要點
拓展性數學作業的設計旨在通過作業練習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的設計中,應把握好如下幾個設計要點。
首先,應做到以生為本,始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情況,設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在作業設計中也保障作業完成目標的多樣化,一方面要關注學習作業完成度,另一方面要給予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準確學習態度更多的關注,并在評價方式中得以體現;第三,在拓展性作業的設計中應提高針對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作業的難度、數量等進行針對性設計,確保不同學習情況、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通過拓展性作業設計實現自身學習效果與學習能力的綜合提升;最后,在拓展性作業的設計中應加強作業的趣味性,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業類型,打破傳統作業設計形式的單一性、枯燥性,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學生能夠對數學作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作業設計環節開展的有效性。
四、 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設計
(一)制定完善且系統的拓展性作業體系
要實現拓展性作業設計的教學目的,必須要制定出完善而系統的對應體系,做好對設計目標、設計框架、作業難度、作業數量以及作業評價各方面的系統設計。
在作業設計目標上,最終目的在于通過作業練習促進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在目標的設計上應做到知識與技能、數學思維、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多方面統一培養,以此實現拓展性作業設計的最終目的。
在拓展性作業框架的設計上,作業框架的設計需分為兩個層次,一個針對所有學生,以基礎性的作業設計為主,一個是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的分層作業框架,保障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基礎性作業框架的設計上,主要從基礎內容、基礎能力、數學情感方面著手進行設計,基礎內容即所學知識的基礎知識,包括概念、運算等等,基礎能力即推理求證、基礎運用等,數學情感即根據所學知識內容聯系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實際;分層作業框架的設計重在體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所有學生對基礎性作業完成情況達標的基礎上,再根據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拓展性作業,針對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
在拓展性作業難度和數量的設計上,同樣應做到因人而異,對于作業難度的設計而言,既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同樣也需要考慮各種能力培養的涉及,如計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間幾何能力等等,不能光結合實際教學目標來確定難度。拓展性作業在精不在多,因此,數量的設計應適當合理,不能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不能過少,否則無法發揮出“拓展”價值。
在作業形式的設計上應做到多樣化,既要包括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的作業,設計鞏固、拓展及反思總結類的題目,提高作業設計效果;也要包括對數學思維與能力培養的作業類型,旨在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等等,可通過討論、合作、實踐等方式實現;還要包括對學習態度與跨學科思維能力培養的作業類型,多以實踐活動、聯系生活實際為主,設置更加開放的作業類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在拓展性作業的評價設計上,不僅要重視結果的評價,還需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在作業評價中,教師應在作業正確率評價的基礎上,增加對學生作業過程的點評,如對待數學作業的態度、書寫問題等等,可以是建議、鼓勵,也可以是總結或引導,總之需要引發學生的自我反思,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通過完善拓展性作業設計的體系,有的放矢地開展作業設計,才能真正發揮出拓展性作業設計的效果。
(二)多樣化拓展作業形式
作業形式的設計應在傳統文本類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如語言型、實踐性等等。在文本類型的作業設計上,也應有所創新,從基礎鞏固到拓展反思再到總結反思,做到循序漸進。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基礎鞏固階段的作業設計應著重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與簡單運用,如給出幾個方程式,由學生辨別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在拓展反思階段的作業設計中,需要在難度上有所提升,在理解基礎概念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運用能力,可布置求值類題型。在總結反思階段的作業設計中,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網架構,避免知識點斷層,在設計作業時,應以總結歸納為主,例如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制作等類型的作業。語言式與實踐式的作業設計,主要以討論、交流、動手操作等形式進行作業布置,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能力等綜合能力,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多樣性的作業類型設計,能夠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傳統作業的抵觸心理,通過探究、實踐、總結反思、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與學習能力,逐漸在數學作業設計環節中實現促進學習全面發展的目的。
五、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初中教育越發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加強對教學各個環節教學設計的優化創新,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有效培養、實現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設計而言,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中的設計創新,還需要給予課后作業拓展性設計更高的重視,完善作業拓展性設計的體系,明確作業設計的目標、內容、過程及評價方式,設計更具多樣性的作業類型,通過文本練習、語言交流、實踐探索等多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實現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鞏固,同時也確保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斌.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設計策略探索[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2):5-6.
[2]倪勇.例談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的設計[J].中學數學,2019(14):85-86,89.
[3]厲承霞.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的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95,97.
[4]黃瓊梅.例談初中數學拓展性作業的設計[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7(2):69.
[5]王開雪.淺談如何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數碼設計,2019(12):336-337.
[6]曾靜.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設計研究[J].好家長,2018(31):94.
[7]龔笛.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研究[J].教育進展,2019,9(2):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