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明
[提要]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金融科技逐步滲透于汽車金融行業中,這使得汽車金融行業面臨更多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汽車金融要想提高在多層次、差異化競爭模式下的行業競爭優勢,需要借助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優勢,促進汽車金融行業在風險管控、銷售模式等方面的轉型發展。本文主要針對當前汽車金融行業存在的問題以及“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汽車金融的發展,對整個汽車金融行業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汽車金融;金融科技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4月7日
我國汽車行業和汽車金融業務的發展相對于歐洲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因此和歐洲發達國家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發展差距,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廣泛普及。大力發展各類汽車消費金融業務,對于有效促進我們國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以及有效提振車市消費信心等多個方面都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對于我國汽車消費金融業務依托“互聯網+”模式發展的理論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汽車金融概況
汽車金融業務主要是指和汽車產業之間密切相關的各種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直接參與開發、設計不同類型的關于汽車產業的金融服務產品并通過這類產品為汽車產品生產商或汽車產品銷售商搭建的一條資金融通渠道,以此更好地滿足我國汽車廠商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中的資金需求。實現汽車信貸、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產品與汽車行業的各類產品之間的融合,推動我國汽車行業和金融行業產業之間的互動發展。
二、我國汽車金融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汽車金融服務的市場認可程度較低。我國汽車金融業務主要有傳統商業銀行和汽車金融財務公司兩大資金供應商,但在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存在著專業化程度和資金供給不匹配的問題。一方面雖然傳統商業銀行是資金的主要提供者,但汽車金融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在其收入中占比較小,大多商業銀行不愿耗費大量的財力去聘用與汽車產品相關的專家。因此,商業銀行在違約車輛處理等方面缺乏經驗。為了盡量降低違約率,防范違約風險,商業銀行總是制定非常嚴格的貸款條件,例如要求貸款方必須提供足夠的擔保金或有其他固定資產作為擔保,以此保障借貸資金的安全,并且大部分商業銀行只貸給相當于擔保物價值70%左右的資金。這些嚴格的貸款條件,使得部分商業銀行推出的汽車金融產品無法很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汽車企業旗下的財務公司通常規模較小并且很容易受到商業銀行等金融公司的影響,導致汽車企業旗下的財務公司出現消費者信賴程度低、產品需求量少等情況,使得其專業化的優勢難以發揮。
這類矛盾的出現使得我國的汽車金融服務業務的市場認可程度處于較低水平,并呈現出問者多、貸者少的局面。
(二)我國汽車金融評級制度尚不健全。目前,一些汽車金融中介機構片面地追求業績,在貸款者資質上把控不嚴,存在著只要代理商能推銷出去產品,即使存在一些違規行為也會被這些汽車金融中介機構默許。面對商業銀行苛刻的貸款條件,一些信用程度較低和缺乏契約精神的貸款者會選擇這些愿意為高利潤冒更大風險的小型金融公司,而這些信用程度較低的人貸款購車,極易出現騙貸和車輛二次抵押等違約狀況的出現。并且這類狀況一旦出現,小型金融公司又缺乏足夠的實力應對這些違約狀況,因此這些汽車金融公司通常面臨著較高的壞賬率。因此,如何實現在前期對購車者的個人征信的評級以及后期的風險控制成為汽車金融發展的關鍵。
三、“互聯網+”汽車金融行業發展優勢
(一)“互聯網+ ”在汽車金融中的應用,創新汽車金融服務和產品提供的種類和方式。“互聯網+”在傳統汽車金融服務中的廣泛應用,創新了傳統汽車金融服務和汽車產品售后提供方式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創新汽車金融服務平臺業務,使得汽車金融平臺不僅為汽車生產銷售企業提供汽車金融服務外,還為促進汽車研發生產和產品售后等各個環節同時提供汽車金融服務,打通汽車后市場;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會對未來汽車電子消費服務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同時,“互聯網+”背景下以租代購的新汽車產品模式興起,對于消費者而言手續相對簡便,審批寬松,極大地契合了購買力不強但消費欲望較強的新興年輕消費群體。對于經營方,以租代購等資產交易頻次更高;由于車輛的所有者是運營方,因此運營方可以很好的切入汽車后市場和處置不良資產。以前汽車租賃平臺涉及的業務范圍較廣,不僅包括前端汽車市場采買,還包括后端的汽車維修保養等汽車后市場的相關服務,也就是說意味著將來的平臺利潤增長點會越來越多,發展的空間也會越大,平臺的整體估值也必然會隨之有所提升。對于資產的管理有著更明確的規則,易于對風險的把控,降低了業務成本。以租代購方便了對車主信用程度的審核,降低了購車、租車的門檻,拓寬了業務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新車的銷售量和舊車的資源利用最大化。
對于風險資金方面的新車管理具有較為標準化的管理特點,易于進行風險把握掌控。對于一些汽車生產廠商來說,因為這樣降低了他們購買車輛門檻,同時這也拓寬了他們互聯網端的汽車銷售服務渠道,會大大促進他們對新車輛的銷售量。因此,“互聯網+”融入汽車金融服務項目,使得汽車金融產品更好地借助于金融科技,使汽車金融成功實現在業務管理模式、獲客服務方式等多個方面的融合創新。
(二)“互聯網+”將推動汽車金融融資放款方式發生新的變化。隨著大數據的應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審批效率也逐步加快,秒批率在四年內增長約為66%,并且從申請到放款的最快速度達到500秒。通過人臉識別和電子簽名技術運用于互聯網金融平臺,使得4S汽車銷售店不必往返于放款機構,而是可以一站辦理。這相對于傳統汽車金融機構來講,手續異常簡便。同時,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擴大征信的覆蓋率,實現信息共享,防止貸款者資料造假,極大地提高風控效率,減少風控成本。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的P2P項目也已經成為我國汽車租賃金融的一種新的融資放款渠道。2011年,P2P車貸平臺正式開始大量發布線上小額車貸服務項目,主要以經營個人小額汽車貸款抵押和個人小額汽車消費貸款購車的兩種形式,交易金額規模相對較低,大約在3,000萬元左右。并于2017年,全年各家車貸平臺成交交易金額累計增至2,477億元,7年多的時間累計增長2,470多億元。
四、“互聯網+”背景下汽車金融發展建議
(一)實施汽車金融行業人才培養戰略。汽車金融行業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需要必要的人才支持,通過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運營模式,加快自身汽車銷售人才和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推動人才投資、資金投資雙向投資,彌補人才空缺的短板,助力汽車金融服務平臺更好發展。
(二)拓展業務范圍,提高產品個性化程度。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普及,人們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以90后為主的新興消費群體。這些消費群體對于互聯網金融有著更多的消費需要,并且互聯網消費也逐漸成為了其主要的消費方式。這類新興消費群體對各類互聯網平臺提供的金融服務產品已經有著比較清晰的產品認識,對與其相關的汽車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產品也具有較高的接受度,因此他們對“互聯網+”這類汽車金融的產品購買力和興趣點值得我們關注。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會使汽車這類消費產品在市場某種程度上“3C”年輕化,即這類年輕的消費群體并沒有找到足夠的消費興趣長期持續使用同一輛新型汽車,他們總是更多地青睞于各類車型更新潮、更先進更有技術的新型汽車。因此,他們需要的是個性化、針對程度更高的產品。
在這種新型消費觀的影響下,汽車金融平臺應加快推進業務創新使購車模式從單一消費模式購車轉向模塊化汽車購買的私人定制購車模式,同時也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實現一人一貸款模式,推動汽車金融業務更加個性化,更有針對性。并且可以設計其他增值服務例如通過在線購車、申請小額貸款即可享受免費送車到家上門服務等方式提高行業競爭力和用戶黏性。
(三)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1)可以利用區塊鏈數據存證技術,將購車租賃放款合同通過數據指紋方式放入區塊鏈中,從而為這個合同蓋上時間戳,以便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內一旦發生合同糾紛,便可運用該技術證明在某個時間點這份合同已經存在并且雙方都認可生效;(2)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產品溯源。消費者可以利用區塊鏈溯源技術了解所購汽車的生產過程或所租汽車的使用狀況,防止汽車租賃公司把原本汽車損耗歸責于新的消費者;(3)放款機構可以通過區塊鏈溯源碼快速定位汽車,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程度較低的人將汽車進行二次抵押的違約風險。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地增強汽車金融平臺的風險管控力度,防范風險,另外還可以增強消費者對汽車金融行業的信心,擴大汽車金融行業的銷售量。
五、結語
我國的汽車市場的銷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不斷快速增長。汽車金融的市場滲透率仍將繼續擴大,推動信用經濟的推力也在不斷增強。“互聯網+”汽車金融發展是整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一個必然趨勢。汽車金融行業要想實現健康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借助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的廣泛應用。同樣,汽車金融發展也需要高度重視其可能蘊藏的信用風險。因此,汽車金融的發展需要各方通力協作,共同研究和制定相關措施,共同將我國汽車金融業務推向更加健康良性的快速發展的新軌道上去。
主要參考文獻:
[1]殷笑梅,張澤凡.我國商業銀行汽車金融業務策略研究[J].納稅,2020.14(6).
[2]王曉倩.淺析中國汽車金融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現代商業,2013(20).
[3]余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汽車金融的轉型發展[J].時代汽車,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