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 要:歷史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借助歷史教學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高尚品格。在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多數歷史教學在史料教學中,沒有合理利用史料優化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質量較低。借助史料教學法使得課堂活動更加有趣,為學生學習生活增添活力,激發學生歷史閱讀興趣,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本文史料教學法的意義和問題,提出幾點史料教學法的利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法;意義;問題;應用策略
隨著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史料搜集和處理能力培養,作為教師應當革新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歷史是一門以史料作為基礎的學科,如果缺少真實史料作為支撐,難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注重史料教學法的應用,豐富課堂活動內容,發掘歷史史料中蘊藏的知識內容,加強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培養。教師應以教學內容作為基礎,引入相應的歷史史料,優化課堂活動設計,構建高效歷史課堂。
一、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教學內容更加真實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其學科特點使得教學內容是不可再現的,在學習中難以對歷史事件進行觀察和驗證。作為初中歷史教學,應當引入史料教學法,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為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提供有效的史料論證,增強歷史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歷史事件,感悟歷史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
(二)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培養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借助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學生有著其身心特點,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作為初中歷史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借助史料教學法,可以深入發掘歷史事件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有效學習歷史知識做好準備。
(三)有利于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培養
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面對相應的考試活動,同時需要加強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和探究能力培養,加強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引入史料教學法,借助相應的歷史史料,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加深學生歷史教學內容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的問題
(一)缺少相應的應用意識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部分教師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對史料教學法認識不足,沒有真正認識到史料教學法的作用,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受到教材和教學大綱的約束,使得課堂活動較為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不少的初中歷史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偏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影響歷史教學質量。
(二)史料選擇缺乏合理性
歷史事件是一種真實發生的現實和事實,史料例證既是通過歷史事實對歷史事件的說明。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史料教學法,需要合理選擇歷史史料,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清晰認識歷史事件。但是,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選擇存在不合理,使得教學內容和史料之間缺少關聯性,導致史料沒有發揮其積極作用,不利于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史料應用缺乏合理性
初中歷史課堂中,引入史料教學法是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歷史知識,以此作為基礎,加強學生史料實證、分析以及應用能力培養。但是,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根據自己的方式,選擇相應的史料,將其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缺少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學生史料分析能力培養,難以發揮史料教學法的作用。
三、 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史料教學法,豐富教學內容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始動力,想要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引入相應的教學方式,構建高效歷史課堂。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規律,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選擇合適的歷史史料,借助其豐富性和形象性特點,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保持學生主動學習動力,構建高效歷史課堂。例如,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元謀人、北京人以及山頂洞人相關知識,了解其生活情況的差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比較能力。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向學生展示相關的歷史史料,如北京人的古猿頭像、面部還原圖片以及燃盡的火堆。對于山頂洞人可以引入1933年龍骨山頂洞穴發現古人的歷史資料。通過這些史料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遠古人類直立想趕走的過程,并且讓學生觀看北京人頭骨復原的動畫,和現代人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討論和掌握知識內容。通過這些豐富的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史料內容,輔助課堂教學活動,結合趣味性的課堂講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掌握遠古人類的變化和發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二)分析對比歷史知識,提高課堂活動質量
初中歷史課堂中,由于受到教學時間和篇幅的影響,一些歷史問題難以在教材中解答,學生對于結論理解不足,對歷史內容了解不夠全面,僅僅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長期處于困惑中,對歷史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對知識內容混淆,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面對這樣的情況,應當引入相應的歷史史料,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深入分析,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的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全面了解清朝君主集權的措施,加深知識學習和理解。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學生需要掌握軍機處設立和文字獄等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搜集相關的史料,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深層次分析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引入相應的史料。教師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并且介紹軍機處成立的時間和原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教師讓其思考各個朝代君主專制的制度方式,開展相應的對比和分析。在具體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課件方式,各個時期的史料內容,讓學生結合史料分析其中的知識內容,開展相應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加深知識學習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借助史料創設情境,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的興趣愛好較為廣泛,精力較為充沛,但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注意力不夠集中,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借助史料教學法,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師應結合歷史史料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例如,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的教學中,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非常多,內容較為繁雜,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學習和理解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引入辛亥革命之前的起義史料,引導學生結合史料進行歸納和總結,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如黃花崗起義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孫中山的發表的《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文》“寂寂黃花,離離宿草,出師未捷,埋恨千古”以及七十二烈士紀念碑。同時,通過音頻向學生朗讀林覺民的《與妻書》。通過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體會絕筆信中對妻子的深情以及對祖國深沉的愛,將家庭幸福、夫妻情深和國家前途以及人民命運有效結合,體會沒有國家和人民幸福,就沒有真正的個人幸福。同時,結合史料內容引入相應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社會熱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對其家國情懷培養。在具體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根據內容開展小組學習和討論,開展深層次的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借助這樣的課堂活動,借助歷史史料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提高課堂活動效果。
(四)深入解讀史料內容,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并非是通過知識灌輸就能完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同樣如此。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需要組織學生自主搜集和解讀史料,在這樣的體驗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需要以教學內容作為基礎,組織學生尋找和解讀史料,促進學生史料實證能力提升。作為教師,需要傳授學生相應的能力,讓學生搜集和整理史料,對史料進行考證和辨別,有效解讀和應用史料,解決相應的歷史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的教學中,本節課程主要是講述二戰之后,社會主義國家從一國向多國發展,之后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說明社會主義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都有著其復雜曲折的道路。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針對知識內容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如:社會主義力量壯大的知識點中,學生可以從經互會成立和中蘇建交兩個方面入手,搜集相關的史料內容,通過圖書資料、網絡資源等方面,對史料進行搜集、整理和驗證。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及毛澤東和斯大林的合影等。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知識點中,學生通過搜集和整理展示錢其琛回答《世界知識》雜志記者問題的談話:這些事情(東歐劇變)來的雖然突然,但都有長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從外部條件來說,蘇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的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通過這樣的史料讓學生解讀,深層次了解東歐劇變的原因。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引入相應的史料,組織學生搜集、整理和解讀,保證史料教學有效開展,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
四、 結語
歷史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必須學習的學科,也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學科。想要取得良好的歷史教學效果,需要注重教學方式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史料教學法的應用,創設良好的史料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深入分析和解讀史料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洪雅娟.運用史料教學法開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99-100.
[2]江艷梅.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2):198.
[3]李騰勇.探析史料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