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榮
【摘要】目前,我國中小學班級管理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繼承輕創新、重書本輕實踐、重學科輕整體知識、重教師輕學生、重統一要求輕學生個性發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和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就差異化視角下中小學生班級管理進行探究,以期為差異化視角下中小學生班級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差異化 班級管理 問題 策略
差異化管理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運用多元化思維來激勵人的個體潛質,發揮其個人特點優勢,用最少的成本實現多元化目標的管理理念。把差異化管理引入中小學班級管理,能有效的解決中小學生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對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學習素養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差異化管理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提倡多元化發展目標、提高中小學學生獨立性以及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入手,具體闡述差異化管理對中小學生班級管理的價值,并從班級管理體制、學生班級活動機制、班級文化角度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機制保證措施,以達成差異化視角下中小學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
一、差異化管理對中小學班級管理的作用
(一)營造溫馨的班級課堂環境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嚴格的制度管理并非是學生樂意接受和心悅誠服的本意。中小學生天性好動、思想活潑,對許多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有的學生由于性格的驅使,使得他們不安分起來。在課堂上,這一類學生是最不受老師歡迎的。老師往往把他們規劃在問題學生的類別里,在教學提問以及開展各種學習活動,老師對他們會另眼相看。因此,為了進行管理,一些中小學教師相繼制定了許多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約束問題學生的課堂行為。比如,對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老師會進行批評和處罰。在新時代教育理念下,這些處罰方式往往會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使學生在心靈上留下陰影。差異化班級管理方式,實行的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教學課堂中進行差異化管理,不僅能提高教育教學效率,還能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對那些喜歡搞小動作的“問題學生”,老師可以因勢利導,對他們委以重任。如對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讓其擔任文體委員或勞動委員,讓他們承擔責任和義務,改變他們的玩劣性情。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學習效率
差異化班級課堂管理,對不同性格、不同個性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加以關注和關愛,班主任以及相關的任授課老師不僅僅是行學生的老師之責,還要充當學生生活中的朋友和伙伴,以此形成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不再懼怕老師嚴肅的面孔,把老師當成是可信賴的朋友,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會主動的向老師咨詢、交流,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積極的意義。
二、差異化管理視角下中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人和班級領導的核心。中小學生班級差異化管理,需要教師滿懷對教師職業的執著和對學生的摯愛。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技巧,差異化班級管理才能取得成效。然而,一些教師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不太上心,對學生缺乏關愛,在學生班級管理中存在著一些與教育發展相悖的問題。
(一)班級教育管理方法簡單陳舊
一些班主任和教師,班級管理方法簡單陳舊,大多為一些懲罰制度和措施,學生一走進課堂就像走進了一只碩大的鳥籠,處處事事都在制度的監督和約束之下。學生的違紀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都用分數進行量化。弄得學生整天處于高壓狀態,思想情緒極度緊張。這種班級管理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學生不良習氣影響班級差異化管理
受多元化文化的滲透和侵蝕,學生的享樂主義、愛慕虛榮、抽煙喝酒、打牌賭博、沉迷于網吧、游戲、打架斗毆等不良習氣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的存在給中小學班級管理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本職工作和職責。面對思想幼稚、懵懂無知的青少年學生,教師顯得特別的無奈和心痛。
(三)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生長環境不同,對學習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一些學生家庭成長環境好,家長的文化素質高,對子女的教育自然要好。而另外一些學生,父母長年在外面務工,很少有時間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這些孩子成了名符其實的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在心靈上產生了孤獨壓抑的情緒。相對于那些家庭教育較好的學生來說,這些留守兒童學生對學習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在他們的眼里,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學習成績沒有別人好是理所當然的事。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重視力度的不斷加強,差異化班級管理模式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會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學模式被運用和實施。
三、差異化管理視角下中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一)建立差異化班級管理機制
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個性差異,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對學生設置和確立一定的目標,從而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如喜歡運動的,可以發揮體育方面的特長,引導其向體育方向發展。成為國家需要的體育人才。
(二)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應試教育以考試來評價和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這是與現代化教育理論相違背的。因此,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和潛質,建立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育人目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角度、全方位去考量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
(三)倡導和鼓勵學生自治,提升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
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是促進學生自我成長成才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任何外部力量都沒有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來得實在。倡導和鼓勵學生自治,主要表現在班級集體中共同立法守法,在班級學習、生活實踐中,踐行自我管理原則,確立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目標,有效促進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
(四)建立差異化班級活動機制
選擇適合學生個性形成與發展的班級主題活動,以加強班級管理為主旨,針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共識,更好的促進班級管理規范化。
(五)培養差異化班級文化,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
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和營造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生活。學生的班級文化包括班級黑板報、班級學習園地、班級興趣學習小組和班級評價機制等。學生可以在班級學習園地上發表自己的文學作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娛樂活動,可以舉辦班級歌詠比賽、詩歌比賽、朗誦比賽,作文比賽等。通過各種班級文化的熏陶,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凝聚班級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越來越關注和重視。班級作為學校的基本單位和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必然要進行與時俱進的變革。中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基礎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意識教育、優良學習意識教育、優秀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個性化發展教育,是對學生學習成長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要達成其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是最基本的教育手段。差異化視角下的中小學生班級管理,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具有開拓創新思維和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金娟.成都市小學教師差異化管理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楊雪.讓每一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J].當代教育科學,2017,(06):62.
[3]張明新.班級文化建設是新課程的深層改革[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