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霞
【摘要】開展素質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育教學是開展素質教育的第一步,在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介紹當前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內容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價值,深入剖析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場所的改進措施,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 核心素養 不足 策略
一、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內容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這一教育理念已經逐步深入到每個家庭、每個教師、每個學生心中。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的新時代“四有”新人,核心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在當今社會,要在教育的過程中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須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具備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而真正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擁有健康體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首要前提。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期,此階段注重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就顯得極其重要。
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以核心素養理論為基礎,從學生的“認知性素養”和“非認知性素養”出發,通過體育學科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所需的體育知識、全面發展必備的體育情感和技能,進而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健康行為。具體來講,構成小學階段體育核心素養的關鍵即學生的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和健康意識。
縱觀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發展,我們不難發現,體育教育一直在強調學生的體魄發展,而“體育品德”教育卻一直未能引起足夠的關注,是小學體育教學發展過程中的一處短板所在?;诖?,通過以上體育核心素養內容的敘述,在小學體育教學培養中滲透體育核心素養,有助于強化學生體育運動的效果,使學生在思想、情感、態度、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引導,為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使其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此外,在小學體育教學培養中滲透體育核心素養,也有助于教師在體育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下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措施,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二、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學內容選擇單一化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教育面臨更復雜的挑戰。特別在人才培養方面,單一的“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提倡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新時代培養人才的必備模式。但是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大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仍然只是在單純的向學生展示教材。在教學內容上仍然只是以單一的體育活動訓練為主,過渡注重運動技能傳授,忽略了對學生體育品格、興趣愛好、健康意識的培養。
2.教學方法機械化
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在傳統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是套路式教學方法,即先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生再模仿老師的動作進行重復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糾正錯誤。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方法雖然可以使學生在經過反復練習之后,熟練掌握體育運動技能。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容易忽略學生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容易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疲勞感,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從而遏制學生對體育課的愛好,難以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練習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教學場地有限
近年來,國家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并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此過程中,體育學科也受益頗多,小學的必備體育器材逐漸配套。但是受我國地形、人口等因素影響,現階段小學的占地規模偏小,使得體育教學場所受限。特別是在大部分貧困山區的小學,由于人員較少且教學場所稀疏,即使配套足夠的體育器材,但是體育教學活動仍得不到有效開展,許多趣味體育活動無從著手。受教學場地有限的影響,加之小學生較少的體育專業知識,使得教師只能一定程度地加大對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策略
1.合理選擇,豐富教學內容
受小學階段限制,小學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符合小學生這一年齡層次的要求。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因地制宜,選擇那些有利于小學生終身發展的內容,重視小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情感需要及精神訴求,以此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教學的積極性,避免出現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在不同的地區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當地小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要充分發揮教師對教材內容選擇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內容真正發揮它應該的積極效果,使之更加適應當地學校發展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對現有體育教材資源進行篩選、改造與加工,生成體育課堂新亮點。比如依托當地民族體育項目和特色游戲(毽球、民間傳統武術、抖空竹、花樣跳繩),對其加以改造和創新,開展當地特色小學體育教學,等等。
在合理選擇、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時,要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游戲法、合作學習法、情景教學法等能充分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教學興趣的手段,培養他們對體育的愛好和克服挫折的頑強意志。比如,在籃球這一體育運動項目中,女生較于男生來講,對于籃球運動缺乏興趣,此時教師轉變思路,設計“一人運兩球”“運球互指”的體育活動,可以激發女同學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在體會到運動的趣味的同時,學習籃球運動的理論知識。
2.創新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學方法不在趨于單一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始涌現。在小學體育教學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游戲可以說是一種學生最為喜歡的教學資源。它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教學,在與老師、同學進行有趣互動的情形中,改變傳統教學形式單一、枯燥無味的情況。基于小學生在此階段好動、注意力無法長久集中的特點,將游戲化教學理念滲透到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更好的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小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價值熏陶。
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開展體育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可以開展“兩人三足”的游戲,培養學生的協調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等。通過探究合作式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真正使學生做到“學會、會學、樂學”。
3.充分利用現有體育場地和設施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體育教學場地受限,即使有充足的體育設施,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體育教學場所短期內無法改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創造力,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器材和學校的每一個場所開展體育教學。比如,在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在把控全場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學校的各個角落空地,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開展小組足球傳球教學活動中;利用廢舊材料,自制沙袋、鐵環、陀螺等簡單實用的體育器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既可以豐富教學設施,也可以優化體育課堂教學。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廣大小學體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當代實際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因材施教。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讓學生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孫麗量.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應對措施[J].新課程,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