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城市公共環境設施作為體現城市公共性文明、規則性、人文性的主要指標,是體現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以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置的影響因素作為切入點,結合鄭州市公共環境設施的現狀,分析研究城市公共環境設施對城市形象建設各個層面的制約;并提取城市建設中硬件、軟件形象建設作為典型,強化公共環境設施除使用功能之外,在城市形象建設中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 公共環境設施;城市形象建設;鄭州市;可持續發展
引用本文格式 任東改.基于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現狀的城市形象建設研究——以鄭州市為例[J].創意設計源,2020(2):34-37.
Abstract As the main indicator of urban public civilization, regularity and humanity,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urban imag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 Zheng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onstraints of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on all aspects of urban image construction, and extracts the typical hardware and software image construc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use funct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 urban image construction Value meaning of design.
Key Words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urban image construction; Zhengzhou;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聯、省經團聯調研課題“改革開放40年鄭州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的發展變化”(項目編號:SKL-2019-1789)階段性成果。
一、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的影響因素
制約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置的因素較為多樣,既受城市特有的自然、人文環境因素制約,也受市民生理、心理實際需求的制約。
(一)自然與人文的環境因素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環境,這一環境既包括城市所處地理位置上的自然環境,也有歷史人文形成的文化環境。自然環境因素包括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地勢特征,所處氣候帶溫度、光照、空氣平均濕度、氣壓等條件;人文環境包括城市已有的歷史文脈、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等因素。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公共環境設施的需求在意識層面便有了回歸自然的要求,人們渴望在緊張的城市生活之余能近距離地感受更多的自然氣息,個性得到較多的釋放。自然環境層面影響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的地方,主要是考慮如何借助大自然的優厚條件,較好地利用大自然的依附性、順應性因素。具體表現為在公共環境設施的設計中考慮設施自身的顏色、造型、材質、技術等多個方面與城市環境、區域環境的匹配,從而實現公共環境設施與城市自然環境較好地呼應協調。公共環境設施設計在與城市一系列自然環境條件有良好共生相融關系的同時,還應體現一定的城市時代個性[1]。
城市環境的另一個方面是人文環境,對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產生影響的人文因素主要是城市的文化傳承、地方史志體現、城市特色等內容。城市公共設施作為城市文化體現的載體,具體的文化表達不應只拘泥于單純的仿古形式,要想體現一定的精神訴求,就要向更美好的方向靠攏。依據單個城市地區內不同的人文特征,把富有獨特城市特色的文化符號應用在設計表達中,充分考慮它們的物質使用和精神傳遞功能,提高其整體設計的藝術性,體現出每個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內涵[2]。讓公共環境設施在更好為人服務的同時規范著人的行為,給文明有序的環境以更有力的保障。
(二)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因素
生理需求主要指人在使用設施時的舒適度、愉悅度的滿足情況,各類公共設施是直接為人們提供服務的,因此生理需求又與人體工程學緊密相連。除卻觀賞性的景觀設施,其他類別的公共環境設施都在為市民提供具體的使用功能。具體使用功能首要滿足的條件是符合人生理上的需求,使用上的生理需求受人體自身尺度以及人在使用設施時所需空間尺度等條件的影響,應盡可能滿足人體工學的要求,體現其功能的科學性和設計的無障礙性[3]。
心理需求包含人具體的情緒、情感、愿望等,而且不是直接表露的,也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一成不變。人心理需求的細微性、多變性等特點正是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傳遞城市文明的重要方面。任何一項公共環境設施的設計都不可能拋開人的心理需求而獨立展開,否則與今天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提倡以及致力于改觀的人性化設計相脫離,更是違背了人作為環境使用主體的本質。
當下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的設計應立足于城市公共設施的現狀,以城市的自然環境為基礎,結合城市歷史文化特征以及城市發展目標,力圖對城市歷史與文化給予較多的展現;最大程度地滿足市民多類別、多層次的使用要求,并對人的心理情感產生相應的關懷和觸動,引發市民對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的歸屬認可。
二、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現狀分析
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城市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呈現出蓬勃的狀態。當下的鄭州市正在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其城市形象的塑造對于城市文化的表達、城市文明的展現、城市現代化程度的發揮都有重要的意義[4]。每個城市的發展都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其公共環境設施的發展也勢必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更新,當下的省會級二三線城市公共環境設施類別已較為豐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將以鄭州市為例,從照明設施、交通設施、景觀設施三種與城市形象關系密切的類別來分析城市公共設施的現狀。
(一)城市公共照明設施
隨著年輕群體的夜生活不斷豐富,夜間活動逐漸增多,為滿足夜間活動安全的需要,以及城市光照環境的滿足,現代城市的照明設施,除了路燈、樓燈,在城市交叉路口、步行街、商業店面等區域還做了一些藝術照明設施,展現城市夜間的迷人風采。同時,現代城市也離不開現代的公共照明系統。城市照明設施包括道路照明、環境照明以及裝飾照明。道路照明主要有各類高度的路燈、反光燈;環境照明主要有廣場射燈、地燈、草坪燈等;裝飾性照明有各種廣告燈箱、霓虹燈等。
以鄭州市的公共照明設施為參考調研得知,其三環內主城區的道路照明設施基本滿足城市的夜間照明需求,且能分出一定的層次。其中鄭東新區以千璽廣場如意湖為中心的環形周邊輻射區環境照明中的外墻面射燈、廣場燈、地燈、草坪燈等各類照明燈具設施都有設置。夜間城區光線層次豐富,區域內道路、建筑、公共活動區照明設施的光線分隔明顯,渲染出了整個鄭東新區的中心環形輻射性、秩序性以及層次性,異常美麗(見圖1)。另主城區的二七廣場、大上海、大衛城,以及花園路國貿360等商業區的裝飾性照明設施較多,且色彩豐富,商業繁華景象較濃。但同時在市區臨近三環邊上接近四環的區域道路照明設施匱乏,照明時間和照度都不夠,且過于程式化,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而老城中心商業區的裝飾性照明雖顯繁華,但過于雜亂零散,光怪陸離,缺少統一的秩序性和層次性,不能有效地體現城市特色和主城區的夜間文化。
(二)公共交通安全設施
當下城市區域不斷膨脹,快速地向城市郊區延伸,城市中的各類交通安全設施不僅實用,而且對城市各類人流的疏導、規范美化城市公共秩序都起著很大作用。城市各類交通工具交織互通,公交BRT車站、共享自行車停放處、路障設施、人行天橋等城市公共環境交通設施具體類別較多,滿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安全方面的多種需求。
城市的公共交通設施主要包括了公交車站、地鐵站、路障設施、自行車停放設施等。源于城市主城區范圍的擴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對城市公共環境設施影響最大的就是公共交通設施,它也可以說是更新最多、最快的一個類別。從道路擴充、高架橋縱橫交錯到地上、地下交通共進;再到普通公交、BRT快速公交,貫穿城市東南西北的地鐵,以及近兩年發展起來的城市共享單車也是鋪天蓋地。城市交通安全設施不斷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見圖2),各類公交站臺、地鐵站口、共享單車停放點數量雖在不斷增加,智能化手段也在推進,但就省會級城市而言,像武漢、杭州、鄭州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依然還會出現擁堵。交通設施是規范城市秩序最有效的方式,但仍出現明顯甚至嚴重擁堵的情況,是因為交通設施規劃仍有改進提升的空間。
(三)城市景觀設施
城市的景觀設施是純粹的觀賞性設施,沒有具體的物質使用功能,設立的意義多為了點綴城市環境,增加城市公共環境的層次變化,表達城市的歷史及文化,烘托城市的氛圍和形象,是城市公共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設施類別。
以鄭州市為例,其景觀設施在主城區設置的較少,高新區和鄭東新區則相對稍多(見圖3),最近幾年所增加的設施也都有一定的城市文化體現。但就整個城市而言,從體量、形式上普遍缺少現代感、設計感和形象性,沒有太強的識別性和標志性,對城市歷史的傳承、城市文化的解讀、城市性格的表達滲入較少。
鄭州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城市,近幾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也在不斷推進完善。整體而言,鄭東新區和高新區的各類設施較為齊全,和城市規劃中其他系統的匹配度融合性較好,并能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氣息,有效的組織規范了兩個城區的城市秩序和環境。為在戶外公共空間中活動的市民提供衛生、信息、交通安全、休息等需求,且個別設施也能考慮到人在室外活動時的情感需求,為鄭州市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在形象建設及人文表達層面打了一定的基礎。而二七區、中原區、金水區、管城區這樣的老城區城市公共環境設施則配置得相對不夠齊全,放置及管理規范度不夠,且設施自身多陳舊,缺少城市文化的體現和城市形象的表達,多數沒能很好地體現出城市的公共人文關懷,不能對使用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公共環境設施設計在城市硬件、軟件形象建設中的作用
城市形象分為城市的硬件形象和軟件形象兩個方面。硬件包括城市形態、道路、綠化景觀、衛生安全、空間形象、建筑形象、自然環境形象等。軟件包括城市當中人的行為形象、市民時尚、城市文明、群體活動和城市文化形象等[5]。而城市的公共環境設施對城市形象中以上各個維度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僅對城市的整體性、人性化配置、地域風格、生態建設等方面產生影響,同時也對城市的空間尺度、形態、結構、色彩、材料等產生影響。
(一)硬件形象方面
城市整體空間環境的實現離不開公共環境設施這一城市靜態景觀因素。公共環境設施的存在,為城市的外部空間賦予了較多的內容和意義。比如城市公共設施對城市居民的室外休憩、信息提示、道路場所引導、環境美化、公共服務等功能的滿足意義重大(見圖4)。既要在人使用時與給予參與互動的機會,又要滿足具體的使用需要。如此一來對城市景觀的品質給予了提高,對市民的生活質量給予了改善,靜態的環境便成了有趣活潑的動態景觀,空間環境也有了生命。在整個城市環境體系中,公共設施對于組織和劃分空間以及突出區域的作用明顯。城市公共設施作為城市生活的室外“家具”,給予人們的互動參與體驗,使每一個使用者擁有充分的人性化體驗和空間感受。從而實現人、公共設施、城市環境之間的情感交流,使人對城市空間的體驗和認知,完成從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的三個情感體驗階段。同時在城市整體環境的規劃中可通過城市公共設施適當地遮擋一些缺憾或需要暫時保留的景象,保證城市環境的整潔感和空間層次感,通過虛實兼有的手段來塑造城市的形象。
(二)軟件形象方面
城市的軟件形象就是指城市形象的精神和文化內容, 包括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種抽象而無形的東西。但同時也是每一個市民可以感知到的,會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一種印象,是人們評價和定位一座城市必須談及的內容。城市形象是城市生活形態與城市精神的集中產物。城市精神定位城市的形象,同時城市形象又反過來左右城市的精神創建。室外活動是當下城市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對城市整體形象的塑造意義重大,其中城市公共設施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提供最基本的使用需要,也豐富著城市的精神文明。
結語
城市公共環境設施在城市公共空間中不僅為市民提供具體的使用需求,使市民的出行停留有了重要保障,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關注市民的情感釋放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對人心理需求的滿足以及對人行為活動的支持也是完善和塑造城市行為形象的必要條件。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的設置于城市形象的建設而言,體現著城市的文化及形象特征,對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和發展內涵,塑造城市風貌及未來形象,促進可持續內涵式城市發展的訴求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基于城市形象建設的城市公共設施設置要有全局性的綜合權衡,既應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藝術性的美感,也應有貼心的人文關懷,以及開放的設計程序,還應有科學的規范管理。
參考文獻
[1]羅中霞.試析城市公共環境設施設計與城市形象塑造[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7):65-67.
[2]任東改. 城市公共環境設施的情感設計研究[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4):94-99;108.
[3]安秀.公共設施與環境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19-169.
[4]傅游磊. 淺談公共設施設計對城市形象的影響[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2):72-74.
[5]張光.公共空間環境設施與城市形象設計發展的探索[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3):75.
任東改
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