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長偉 周爽
幼兒體育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幼兒天性愛運動,運動能夠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然而,現階段幼兒園體育課程目標設定較為凌亂、內容單一且有“小學化”傾向,幼兒園實施課程的隨意性較大,而且已跟不上當前幼兒發展的需求。筆者正是基于當前幼兒園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從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角度,基于核心素養[1]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以下簡稱《指南》)兩方面分析幼兒園體育課程開發的現實需求和內容建構,旨在促進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有效實施,進而實現大中小幼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
一、相關概念的解釋
關于體育課程,在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3]
在此,筆者在參考中小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主要聚焦的幼兒園體育課程,是指在幼兒園開展的以幼兒體育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活動,包含幼兒體育理論、幼兒體操、幼兒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幼兒自主體育游戲、幼兒園特色體育活動六大內容,側重對幼兒身體的養育過程,是以基本動作技能的培養為主線,為幼兒的后繼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促進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協調發展。
二、體育課程一體化視角下的幼兒園體育課程建設的現實需求和理論基礎
(一)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體系中幼兒園體育課程不可或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強調,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為主線,完善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建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體系。[4]那么,幼兒園體育課程要不要納入一體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我國幼兒體育存在諸多問題,從根源上講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幼兒體育在體育領域和學前教育領域并未受到重視,且兩者之間的交叉和交流較少造成的。近期國內有學者研究指出,幼兒走的敏感期是2歲左右,跑是3~4歲,踢是3.5~4.5歲,擊打一般是3.5~5.0歲,接球和攔截能力是4.5~5.0歲左右,投是4.0~5.5歲,平衡是4~5歲,滑冰是5歲,跳躍、游泳、騎車、跳繩在5~6歲左右[5]。如果在敏感期內缺少了適宜的運動體驗,將可能導致未來動作發展的遲緩、缺陷或者不熟練,運動能力匱乏。這也可能就是導致“上十幾年體育課,依然無法掌握一或兩項運動技能”的原因之一。為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博士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社科基金子課題、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項目“大中小(幼)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也將幼兒體育納入子課題是非常及時和有必要的。
(二)幼兒園體育課程內容建構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在2012年8月聯合國發布的《作為學習結果的“核心素養”草案:幼兒、小學和中學》這一材料中,確定了“核心素養”指標體系的7個學習領域,其中就包含身體健康這個核心素養(圖1)。其中幼兒教育成為學習領域國家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由此可見,幼兒也是“核心素養”的培養對象,從全球來看,從幼兒階段開始符合當前教育實際。
而一體化體育課程的建構中注重體育的價值回歸,不僅強調“育體”“育心”的綜合育人價值,體現“以體樹人”的持久性與階段性,還明確提出體育是“生命教育”的理念,不只是停留在“身體教育”的層面,體育還能使人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保障和更有質量[6]。這也正是核心素養培養的時代需求。對于幼兒而言,主要就是通過幼兒園開設的體育課程以及日常體育活動,形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符合和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體育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幼兒的后續學習和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幼兒園體育課程內容選擇要依據《指南》。教育部副部長沈曉明曾指出:“生長發育規律是重要的教育規律[7]。”《指南》中健康領域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特點下按照3~4、4~5、5~6歲3個年齡段從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3個方面提出了各年齡段的典型表現以及適宜體育活動的內容。因此,幼兒體育要遵循幼兒的動作發展規律,以發展基本動作技能和提高幼兒運動能力為主要內容,同時兼顧適宜性體能素質練習,如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等。同時《指南》中指出: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游戲,學習特點主要是體驗式學習,因此,在一體化體育課程建設中要基于幼兒園課程和幼兒發展實際需要,要以游戲為主要手段,并且要注重領域知識之間的整合。幼兒園體育課程建構時,教師要注意通過生活化、趣味化、多樣化的游戲內容選擇、情境設置、環節創設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教授幼兒基本動作技能,并在游戲中引導和滲透其他相關領域。以幼兒園律動操《十二生肖》為例,這里面既有對小動物形象生動的刻畫,也有我國傳統文化生肖的排序問題,整套操在發展幼兒肢體動作的同時,還結合了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和兒歌,從多領域知識角度促進幼兒的學習。
三、幼兒園體育課程的內容建構
為了避免出現幼兒園體育課程五花八門、幼兒園園本課程與購買課程的片面性,幼兒園體育課程需要從整體上進行建構,不是僅指體育游戲課程、幼兒籃球課程或幼兒足球課程等,而需要從體育學和學前教育學兩大領域、從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角度系統性、層次性和科學性地構建幼兒園體育課程。
(一)幼兒園體育課程理論知識部分。一體化體育課程建設中,于素梅博士就提出了知、能、行、健的體育課程目標體系(圖2)[6],為此在幼兒園體育課程建設中幼兒需要知道的體育相關的知識也需要通過綜合主題活動的形式進行設計,主要是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和談話活動向幼兒傳遞運動相關的知識(包含體育知識、健康知識、安全知識等),如幼兒園可以開展《神奇的關節》相關活動,以集體教育活動的形式向幼兒演示和講述有關人體關節的知識、關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關節等知識。
圖2 一體化體育課程內容結構
(二)幼兒園體育課程實踐部分。幼兒園有其獨特的地方,在課程建設時不能等同于小學、中學、大學的體育課程,而要從學前教育和體育教學相結合的角度去建構,同時還要兼顧幼小銜接。為此,幼兒園體育課程實踐部分具體可以從幼兒體操、幼兒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幼兒自主性體育游戲和特色體育活動5個方面進行內容建構。
1.幼兒體操。幼兒園體操活動是我國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從時間段上可以分為早操、戶外活動時間的集體操;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徒手操和器械操;此外還有很多分類方式,比如模仿操、武術操、幼兒健美操等。在此,從幼兒園普適性(適合全園幼兒)的角度可以分為基本體操和體育律動操,基本體操主要包含幼兒園的早操、上下午戶外活動開始前的自編操以及幼兒園開展的小跳箱、小單杠等活動,而體育律動操是近年來從香港、臺灣等地區傳入境內,以肢體動作配以歡快的音樂的律動形式展現出來的。
2.幼兒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此處的游戲主要指的是幼兒教師帶領實施的體育游戲。在幼兒體育課程內容選擇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展開,一是民間體育游戲,一是幼兒教師創編的體育游戲。幼兒教師組織和實施的體育游戲能夠結合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需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發展幼兒身心,并可以將其他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其中,這也符合幼兒園課程發展的整合趨勢。
3.幼兒體育教學活動。革命先驅惲代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小兒自為之運動,或陷于劇烈,或陷于偏執,每無益于身心,或反有害,非可以絕對放任者也[8]。”因此,幼兒的體育活動需要給予合理的引導,避免其放任自流。在當前幼兒園教育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之時,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在自主化游戲的沖擊下,也有變得可有可無的趨勢,有的幼兒園已經取消了幼兒體育教學活動,這是不可取的。為此,建議幼兒園在體育課程建構時要將體育教學活動納入正常的教學之中,科學規劃,按照年齡特點進行課程內容選擇,每周進行1~2次。
4.幼兒自主性體育游戲。幼兒天生就是游戲“高手”,幼兒園要高度重視幼兒的自主游戲,這也是幼兒園與其他學段課程內容的重要區別之一,因此,幼兒自主性體育游戲要緊密結合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指南》中規定幼兒園除特殊天氣外每天不少于2小時進行戶外活動(寄宿制幼兒園每天不少于3小時),其中1小時是體育活動時間。體育活動時間除了教師組織進行的集體游戲,還需要為幼兒計劃出分散、自主活動時間,為此,這部分內容要緊密結合戶外區域活動,通過戶外環境創設和戶外體育游戲道具的投放,讓幼兒在戶外游戲中具有開展自主體育游戲的可能性和條件。
5.特色體育活動。近年來,幼兒園在發展中追求特色成為一種熱潮,很多幼兒園都在進行特色課程建設。在走訪幼兒園的過程中,基于體育視角,有些幼兒園會以某項運動來定義園所特色,特色籃球課程、特色足球課程、特色跳繩課程等雨后春筍般出現,這反映出幼兒園在進行體育課程建設以及內容選擇方面出現了偏差。其實就特色而言,多數幼兒園實際所做和需要做的就是認真思考什么是特色體育活動。基于幼兒和幼兒園發展角度,筆者認為幼兒園特色體育活動更多地應該聚焦幼兒園常年堅持做的、形成一定體系和傳統的活動,如幼兒園每年春秋兩季經常開展的幼兒體育運動會、體育節、親子戶外體育活動等。
體育課程建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針對我國目前幼兒園課程改革較為混亂、園本課程持續發熱的現狀,學前領域需要基于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和學前教育視角下能有效融入體育學和學前教育學的幼兒園體育課程。在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幼兒園體育課程不可或缺,只有基于普適性的角度建構幼兒園體育課程的內容,才能讓幼兒園在進行體育課程選擇或者園本體育課程建構時能認真思考幼兒園體育是什么樣的課程,需要什么樣的體育課程內容。只有全面、系統、科學的一體化體育課程建設內容,才能真正實現從幼兒階段起的學生終身體育發展,從而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4]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5]吳升扣,姜歸萍,龔睿,等.3~6歲幼兒本體感覺能力和粗大動作發展水平的特征及相關性研究[J].體育學刊,2016,23(1):131-135.
[6]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的旨趣和建構[J].教育研究,2019,12(479):51-58.
[7]搜狐.教育部副部長沈曉明: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認同生長發育規律是重要的教育規律[EB/OL].https://www.sohu.com/a/116260588_488292.
[8]張文鵬.惲代英體育思想探驪[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