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
摘要:高職院校的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若要有效融合起來,必須依托一個平臺、兩支隊伍、三個帶動機制、四項培養管理機制,形成新的“黨建+學生管理”的模式。這樣可以解決基層黨組織人員結構分配不合理、組織活動形式單一、對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能力不足、學生管理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學生主流價值受到多元價值沖擊、學生干部思想培訓和業務培訓不能有效融合等諸多難題,開創黨建和學生管理新局面。
關鍵詞:高職院校:“1234”路徑:“黨建+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6-0017-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幾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碑斀裰袊叩葘W校擔任著培養青年的重要使命,隨著職教二十一條的頒布和高等職業學校百萬擴招計劃的實施,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即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如何將高職院?;鶎狱h建和學生管理這兩項工作更好地融合,形成有效的“黨建+學生管理”模式,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課題。
一、高職院?;鶎狱h建工作的現狀
(一)基層黨組織人員結構分配合理性有待加強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以各二級學院為單位形成二級學院的黨總支,黨總支下設教師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教師黨支部的人員組成為二級學院負責人和專職教師。學生黨支部的人員組成為二級學院學生工作負責人、輔導員、班主任以及學生黨員組成。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各二級學院很多班主任是由專職教師兼任,專職教師歸為教師黨支部,導致學生黨支部人員配備不足,黨建工作能力亟待提高。
(二)黨組織的制度建設有待加強
由于各二級學院教師和學生的人數不一致,部分基層黨組織存在只重視總支和支部的建設,無暇顧及黨小組的建設,導致黨的制度落實不到位。使得上級黨組織的決策不能及時傳達到每一位黨員,從而影響了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開展。除此之外,對于學生黨員的發展和評價,參與人員局限于支部書記、輔導員和班主任,代課教師很少參與其中,使得對學生的評價存在不能全面覆蓋的情況,影響學生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
(三)黨組織活動形式較為單一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的活動較多的是通過座談會、入黨積極分子大會,入黨積極分子聽黨課的形式進行,使得學生對于黨組織活動的認識停留在坐一坐,開開會的層面。黨建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還不能完全貼合,不能圍繞學生真正的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組織活動。
(四)學生的黨團工作缺乏理論武裝
學生的黨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1)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2)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3)學生黨支部和班團組織建設。當前高職院校對于這三項工作基本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而大部分班級的班主任并沒有經過嚴格的黨團組織相關的培訓,很多班主任是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和學習成績進行普通的推優,并不能從思想政治、能力素質。道德品行和現實表現四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衡量和考察。
(五)對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高職院校對于學生黨員的管理依然停留在說教和開會,對于學生黨員的管理缺乏創新性,對于學生黨員活動的開展缺乏趣味性。影響了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高職院校學生結構發生變化
由于近年來高等學校擴招,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在同等批次學生中處于靠后的位置。高職院校學生入學通道有三條,一條是通過普通高考進入學校,這一部分的學生處于高考最后一個批次;一條是通過綜合素質評價招生,在高考前進行單獨招生考試,這一部分學生生源素質參差不齊;一條是通過百萬擴招考試,這一部分學生社會身份不一,有些年紀已經接近中年。高職院校還有一部分學生屬于五年一貫制高職院校的生源情況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學生管理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當前高職院校雖然一直強調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格局,但學生管理的任務依然絕大部分落在了輔導員和班主任的肩上。根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高校應按照師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健全輔導員隊伍,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多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人員配比達不到既定標準。班主任很多是由任課教師擔任,任課教師由于課程任務以及各大專業化大賽,對很多學生管理工作也是疲于應付,導致高職院校實際參加學生管理的人數少之又少。
(三)學生的主流價值受到多元價值沖擊
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使互聯網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是思想政治狀態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書本以及教師的講授,他們對于社會熱點事件會給予更大的關注。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社會主流價值和多元價值在學生群體中并存,如何鞏固我國主流思想意識形態在高職院校學生中的地位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學生管理創新能力不足
由于各大高職院校不斷在擴招,導致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一個學生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學習、生活,這對學生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而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依然延續之前傳統的教育模式,班級管理在學生管理中讓然占據很大的比重,如何能在學生管理中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改革創新學生管理方法,是需要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
(五)學生干部思想培訓和業務培訓不能有效融合
當前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學生干部的遴選、培養和激勵工作,但在考察選拔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發展潛力,對于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的考察則較為輕視。在進行學生干部培訓時也更加重視對學生工作業務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方面的再提高。如何將學生干部的思想培訓和業務培訓有效融合也是學生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思考與解決思路一一基于“1234”基礎上的黨建+學生管理模式
在高職院校中,基層黨建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都是在校學生,二者的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創建并運行“黨建+學生管理”模式,既可以落實和推進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又可以促進開創學生管理新局面。筆者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建立了基于“1234”基礎上的“黨建+學生管理”模式的初探?!?234”指的是建立一個工作平臺,完善兩支隊伍建設,建立三個帶動機制,完善四項培養管理機制。
(一)建立一個工作平臺
工作平臺的基本組成為: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為總負責人,學生工作辦公室為工作主陣地,學生會、團總支、特色社團為一線陣地。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學生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工作延伸,拓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陣地;努力探索、多方借鑒,以學生黨建為基點,實現以點帶面,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為主體、學生為基礎的基層黨建+學生管理平臺。
(二)完善兩支隊伍建設
1.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管理隊伍主體是輔導員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提升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定期召開輔導員和班主任例會,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講話等,用黨的理論武裝學生管理隊伍。在業務提升方面,定期舉辦班主任擂臺賽、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學生工作手冊觀摩和評比活動,增強學生管理隊伍的業務的專業性。
2.學生骨干隊伍建設以學生會、黨總支、學生社團三大組織為依托,通過遴選、培養和激勵學生干部的方式促進黨建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效運作。前期考察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工作能力和發展能力,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參與學生管理事務,將優秀學生干部培養為人黨積極分子,將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為預備黨員,實現優秀學生的雙培養體系。
(三)建立三個帶動機制
在“黨建+學生管理”模式中,建立三個帶動機制。三個帶動機制分別是:黨建帶團建,黨風帶學風,黨員帶團員。通過三個帶動機制實現黨建工作和學生管理的高度融合。
1.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團建指的是黨支部書記兼任團總支書記,依托班級團支部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小組;將優秀團員經團總支推優發展為預備黨員。在人學教育時開展入黨啟蒙教育,積極推進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通過“十九大精神”主題班會、“五四青年”習近平講話、“學習馬克思,做新時代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主題教育等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向黨組織靠攏的強烈進取意識。
2.黨風帶學風。黨風帶學風指的是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反思學風問題;建立積極分子結對幫扶后進生的管理制度,促進后進生的轉化。通過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反思近期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不斷開展學風建設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建立積極分子和后進生的結對幫扶制度,幫助學生明確目標,選準參照物,不斷積極進取。對后進生的思想認識、自我意識、信念信心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心智培養,促進學生整體全面提高。
3.黨員帶團員。黨員帶團員指的是黨員為團員講黨課、團課;黨員定期參加“主題團日”活動。這里的黨員既可以是教師黨員也可以是學生黨員,通過黨課進課堂、黨課進公寓、黨課進社團的方式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四)完善四項培養管理機制
四項培養管理機制分別是:先鋒模范指數量化考核機制,黨建四級聯動工作機制,教師學生對接培養機制,“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教育機制。
1.先鋒模范指數量化考核機制。先鋒模范指數量化考核機制指的是為了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建和學生管理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高職院校中對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都實行黨員先鋒指數管理。圍繞理論學習、干事創業、志愿服務、清正廉潔等方面設置先鋒基本指數,量化評價標準,加強對黨員的日常管理。黨員先鋒指數由日?;局笖怠⒄蚣臃种笖岛头聪蚩鄯种笖到M成。高職院?;鶎狱h組織根據黨員考核得分,評出先鋒黨員(90分以上)、合格黨員(60-89分)和警示黨員(60分以下)三個層次。將先鋒模范指數量化考核機制與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性基層黨組織工作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管理工作。
2.黨建四級聯動工作機制。黨建四級聯動工作機制指的是:在“黨建+學生管理”模式工作中,建立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學工辦主任——輔導員和班主任——班級黨支部書記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形成黨總支書記全面統籌、學工辦主任協調推動、輔導員和班主任推進實施、班級黨支部書記具體落實的“黨建+學生管理”模式格局。形成學生管理層面全員參與的育人格局。
3.教師學生對接培養機制。教師學生對接培養機制指的是專職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對接培養學生的管理機制?;緦崿F教師學生比例不低于1:8的對接比例,提高專職教師參與學生管理的參與度。專職教師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技能教育、能力培養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四個方面對所對接的學生進行培養和管理。讓專職教師參與到學生管理中來,徹底實現“三全育人”格局。
4.“第二課堂”思想引領教育機制?!暗诙n堂”思想引領教育機制指的是全面發揮第二課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過把學生黨建作為學生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管理的第二課堂,將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大學生黨員素質與學生管理工作雙提升。依托學生會、黨組織和學生社團的力量,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鼓勵各個學生組織創建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平臺,及時發布相關活動信息和活動成效,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全面推進“黨建+學生管理”模式的建設。
四、結語
黨的建設重點在基層,高校基層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青年學生就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一代的深切寄語。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校作為青年人才集聚地,發揮著吸收新鮮血液的重要作用,把優秀青年發展成黨員是高?;鶎狱h建的主要工作。
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自己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和黨建工作有自己的難點和瓶頸。高職院?;鶎狱h建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高度融合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改革的必經之路,“1234”基礎之上的黨建+學生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進了工作方法,創新了工作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