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舒賢
摘要: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當前民辦高職思政課的教學困境突顯,存在來自學院層面、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范圍廣泛的問題,需要通過領導認知、考核體系、實踐教學、增加思政教師以及教師政治素養業務水平雙提升等方面統籌解決。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困境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6-0076-02
一、當前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院層面
民辦高職院校屬于社會辦學,教學經費多來源于投資方董事會,而董事會領導層更多地關注于招生規模,而能夠擴大招生規模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就業率,體現在課程上就是專業課,所以思政課往往處于弱勢地位,表現之一就是教育經費不足,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難以開展。由于思政課學時較多,按照正常授課計劃實施來看,思政課教師要完成授課任務,需要嚴格按照授課計劃進行,而授課計劃中學生課堂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校外實踐更無從談起。思政課要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在新時代00后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學情、思想特點著手,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當前00后學生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學習規律與學習習慣也有新的特點,因此思政課要在復雜的現實環境中發揮實效性,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也尤為重要,但由于思政教育經費不足,實踐教學實現的可能性較低,多數民辦高職院校并不開展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這扼殺了思政課發揮效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是思政課的實效性存在巨大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辦高職院校對于思政教師人員配備上還存在諸多問題,理論上思政課教師人數符合國家教育部要求,但是實際承擔教學任務的思政課教師非常少,民辦高職院校在招聘思政教師的時候名額分配較少同時要求較高,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思政課教師稀缺的狀況,這就要求在職思政課教師自身承擔較多的教學任務。同時學院對于包括思政課教師在內的公共基礎課教師的考核要求較高,認為公共基礎課教師工作重復性較強,教師的備課壓力較小,所以在工作量考核等方面要求包括思政課教師在內的公共基礎課教師的工作量要高于專業課教師,這樣的考核標準并沒有考慮到思政課的特殊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同時承擔“基礎”課、“概論”課以及形勢與政策講座等三門課,備課任務與授課任務普遍較重,但思政課教師的這種狀況并沒有被考慮到。同時民辦高職院校思政部部門運作尚不成熟,人員構成較為單一。思政部門人員除了思政課教師,缺乏相關的行政人員。因此,思政課教師往往身兼數職,在承擔較多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必須承擔思政部的行政職責,這無疑加重了思政課教師的工作強度與工作壓力,在時間與精力上對思政課教師都是比較大的考驗。
盡管各個高職院校紛紛加入了思政課改革的大潮中,但實際成效并不顯著,改革并不徹底,部分院校的思政改革工作只是面子工程,落實不到位,導致思政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卻看不到實效,因此產生疲憊與厭倦感。多數思政課青年教師有較高的教學與科研熱情,愿意付出極大的努力與精力投入到崗位與工作中,但是教學工作之外的一系列成效甚微的改革,并沒有為思政課青年教師提供良好的改革和教科研環境,這極大地影響了思政課青年教師對于思政改革與思政課建設的熱情與積極性。
(二)教師層面
多數思政課青年教師由于教學能力與教學經驗不足,對于教材體系的把握能力還需增強,對于教材體系如何向教學體系轉化、教材話語如何向教學話語轉化還存在較多困惑,難以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授課過程中,部分思政課教師完全依附于教材,但又無法精確定位課程重點與難點,如何正確并且有效剖析重點與難點也成為了思政課青年教師的問題所在,導致在思政課授課過程中存在一知半解、含糊其辭、講不清楚的狀況,教學內容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講解,因此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是多為“假”“大”“空”,直接降低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同時教學是一門藝術,思政課特殊的課程屬性對教師的話語藝術要求更高,思政課教師需要發揮其較高的話語藝術性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青年教師教學經驗尚淺,多數思政課青年教師還處于啃教材的階段。如何將教材話語完美地轉化為教學話語,對學生學習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在此方面還需進一步鍛煉與提升。思政課教師要想講好思政課、講活思政課,在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的基礎上,還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去認真研究課程、研讀教材,但由于思政課教師人數有限,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在承擔“基礎”課、“概論”課以及形勢與政策講座等三門課程的繁重授課任務的情況下,要保障備課質量,做好授課前的準備工作,難度較大,最終影響授課質量。
正確的教學認知是教學的第一步,部分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認知出現問題,認為“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完全從學生出發,忽視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脫離了教學目標。因此調整方案出現偏差,一味地討好學生,授課內容未經過嚴格過濾與篩選,認為只要是學生喜歡的才是好的教學內容,課堂過度“民主化”,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使部分學生出現態度不端、思想偏差、認知失調等問題,思政課的實效性難以發揮。
(三)學生層面
民辦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經濟困難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等,缺乏家庭的直接教育與正向熏陶。多數高職學生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孩子到學校就是學習一門專業技能,所以專業課學習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沒用。同時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家長自身的唯金錢論直接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認知出現較大的偏差甚至形成錯誤地價值觀。民辦高職院校部分學生家庭難以承擔學生的學習生活費用,家長更希望學生能夠盡早步人社會,早日賺錢幫助他們承擔生活壓力,因此當學生出現厭學、退學等消極情緒時,家長往往不以為然甚至“尊重”學生的想法,負面的家庭教育與學校的思政教育之間無法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通過擴招、學徒制等方式招收學習的學生,學習背景及個人經歷較為復雜,多數學生再次入學僅僅為了取得畢業證書,對于上課內容尤其是思政課內容并不關心,多數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形成,對于思政課教師所講授內容存在質疑、甚至抵觸隋緒,這對于思政課的教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解決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問題的對策
(一)學院層面的高度認知
民辦高職院校領導層應該形成對思政課的正確認知與高度關注。院領導層應清楚學院思政課教師真實的人員配比情況,了解教育部關于思政課師生比例的要求,做到嚴格把握和控制1:350的思政課師生比例,在教師數量安排上保證思政課的有序開展。
民辦高職院校對于教師的考核要求普遍較高,除了較高的教學工作量,還要求科研成果、教師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專業課教師有較多機會帶領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項比賽,在教師考核及職稱評定中占據優勢,而思政課教師在此方面完全處于劣勢。因此在教師考核與職稱定級時,應考慮到思政課教師的特殊性,而非“一刀切”。筆者建議相關民辦高職院校建立分級考核體系,可從教師的思想素養、政治素養、職業素養三部分對思政課教師進行考核,在職稱評定方面應充分考慮思政課教師的特殊性,更關注他們的科研水平。
民辦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為思政課教師提供較好的培訓與學習機會,公共基礎課尤其是思政課缺少與企業合作的機會,教師在進行學習培訓與科研時,缺乏經費支持,這給思政課教師在提升教學能力方面形成了較大的阻力,因此學院應該充分考慮思政課教師這樣的現實困境,在科研經費的預算中,為思政課教師助力。
民辦高職院校應切實進行思政工作改革,在聽課、評課、評教的過程中,重點關注課程思政的因素,將此因素作為評教的一項重要考查指標,提升專業課程教師的政治素養,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緊密結合,在發揮思政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加強各專業系部同思政部的通力合作,發揮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的合力作用,在民辦高職院校真正形成“大思政”格局。
(二)教師層面的努力提升
與其他任何學科與專業的教師不同在于,思政課教師必須有堅定的政治信仰與政治認同,而部分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缺乏這種堅定的政治認同與職業認同,無法真正發揮思政課教師的思想引領作用,這就在根源處出現了問題。因此思政課要想真正發揮其實效性,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政治定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是提升思政課實效性的第一步。
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環節,而備課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研活動的質量,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的教研活動中,汲取優秀教學資源,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方法。主動參與到聽評課、說課大賽、講課大賽等活動中,對比優秀教師的教學課堂,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及時調整改進。
民辦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正確定位科研,正確認識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蒲惺窃诮虒W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與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思政課教師堅持閱讀、拓寬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提升自身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民辦高職思政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更應該積極投入到科研隊伍中,主動與部門科研經驗豐富的同事或者教授請教,逐步探索并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通過科研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民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多表現在管理的體制機制問題、整體教學環境問題以及教育主體的問題。只有不斷完善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管理體制、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增強教學主體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才能夠更好地打造一堂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發揮其對高職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堅定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他們的工匠精神,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作者簡介:羅舒賢(1991-),女,漢族,山西運城人,單位為運城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