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玫香
摘 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他們的終生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外活動和課本相結合等三個方面闡釋提倡興趣教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興趣帶領著他們去學習,旨在提升學生閱讀水平,讓他們熱愛閱讀,為探索素質教育提供積極借鑒。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興趣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072-02
.
現在的教育體系中,語文課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不僅僅因為語文是必考科目,更重要的是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它是一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關鍵性科目。通過語文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語言的魅力,并且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如何讓活潑好動的學生靜下心來讀書呢?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強的特點,在閱讀之前給學生制造懸念,激發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去閱讀,通過閱讀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讓學生明白通過閱讀書籍可以了解很多知識,豐富自己的閱歷,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很多自己平時不能接觸到的知識,引導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之后,學生能夠獲得閱讀的滿足感,明白閱讀能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情趣。
一、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
學生對于新奇的事物充滿無限的幻想和好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在進行語文閱讀之前,不要急于告訴學生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什么內容,而是給學生構造一個大致的環境,剩下的具體場景和內容需要學生自己去閱讀之后加以填充,比如說學習《奇妙的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時候,海底世界對于人類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領域,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在進行課堂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海底世界的一些知識,比如海底也是充滿各種色彩的世界,就像是人們生活在陸地上一樣,海底也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些動物非常的兇猛,但是有些動物就非常的溫順,那么具體有哪些動物呢?又有哪些動物比較溫順呢?這樣一來就成功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迫切想從課本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學生完成了課堂閱讀之后,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精彩的海底世界的視頻,通過視頻的講解,將學生在課本中看到的內容全部動態化、具象化,這對于學生進一步了解海洋知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后學生甚至會主動去閱讀相關書籍,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二、閱讀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小學階段當然還不是很強調用,但是至少要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識,讓學生了解到閱讀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閱歷,從而將課本內容和生活相聯系,激發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過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進行情境模擬:春節是大家一年最期盼的節日,因為過年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吃好吃的,也能夠見到自己很久沒有見到的長輩,那么過年的由來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過年這樣一個說法呢?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課程開始之前,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們自由發揮,講述自己對于問題的理解,每個學生講述的內容肯定不盡相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那么大家想知道《過年》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答案是什么嗎?這樣就成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迫切想要知道每個地方的節日氛圍和習俗。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先入為主,不要控制學生的思想,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的環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發現原來通過閱讀可以了解到這么多的知識,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碰到自己不知道但又想要知道的事情,就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找到答案了,讓學生獲得閱讀之后的滿足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閱讀上,從而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主動閱讀的習慣。
三、課外活動和課本相結合
當然,單純通過課堂閱讀所產生的作用還是比較有限的,畢竟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并沒有辦法將所有的內容和知識都展現出來,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觀看一些有意義的科教片,讓學生了解課本之外的東西,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教學《家園的呼喚》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去觀看一些相關的科教片,比如《海底世界》《動物世界》,或者組織學生去參觀動物園、植物園,其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生態環境,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地方有如此多的美麗景色,有那么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這些動植物的存在對于大自然整體的生態環境有很大的作用。這樣,再回到課堂去學習課文的時候,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理解。《家園的呼喚》闡述的是如果人類不愛護自然環境,地球的生態環境就會被破壞,那些美麗景色,各種活蹦亂跳的動物都會消失。有了之前的視頻引導,當學生知道這些美好的事物可能都會被破壞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保護地球環境的想法,就會有探索的興趣,希望學到如何保護地球、如何減少人類對于地球的破壞等知識。帶著問題,帶著探索的心情去閱讀,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也會記憶得更加深刻,最終學生也能夠明白閱讀可以讓自己掌握很多日常生活中無法接觸到的知識,書本的內容就是武裝自己頭腦的最好來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閱讀的好處。
四、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放在語文閱讀中,就是讓興趣成為學生閱讀的引導者,讓學生能夠帶著目的、帶著方向去閱讀,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閱讀的效率,也可以提升閱讀的質量。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學到相應的知識,滿足自己對未知領域的渴望,同時也得到了滿足感。在學習興趣的引領下,學生也會自己主動去閱讀、去學習,這才是學生閱讀的最終目的。但是現在社會普遍強調快餐式閱讀,這會給學生的閱讀模式帶來一定的影響,片面追求閱讀數量而不追求閱讀質量是沒有意義的,教師以及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師在進行課堂輔導的過程中,也要告訴學生閱讀的真正目的和正確方法,定期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讀書活動,讓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讓閱讀成為學習的一部分,并且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去,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和素養。
參考文獻:
[1]武鴻雁.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分析[J].文教資料,2019(18).
[2]傅健.興趣、理趣、情趣:語文閱讀教學的“助燃劑”[J].語文教學通訊,2018(10).
[3]溫儒敏.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從“呂叔湘之問”說起[J].課程·教材·教法,2016(06).
[4]黃建淑.激發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探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