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賢賢 王曉麗 張林俊
摘 要:經濟全球化發展為跨境交易注入新活力,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已成為高新并購領域向高新技術轉移、國民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自2018年7月6日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揭開了白熱化序幕,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受美國貿易霸凌主義影響,存在多邊并購法律沖突、境外安全審查愈發趨嚴等問題,嚴重阻礙中企跨境并購進程與全球化戰略實施。由此,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深入分析當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面臨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全新升級策略。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跨境并購;新趨勢;新策略
近幾年,監管政策變革與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日漸趨于理性,企業之間不再因無序競爭產生“中國溢價”。且“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帶來機遇,投資并購前景廣闊。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項目共完成161宗,涉及到法國、芬蘭、秘魯等42個國家和地區,信息技術服務、制造業等15個行業,實際交易金額總數達169.5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金額高達92.2億美元。但是,受到中美貿易摩擦、西方發達國家投資限制等因素影響,2018-2019上半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交易顯著減少,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實行跨境并購交易數量與金額大幅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企業實現持續增長和全球戰略性布局的一大困境。因此,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深入分析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新趨勢,并探討其新策略,對中國企業順利實施跨境并購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發展現狀
近幾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發展迅速,整體規模呈上升趨勢,但在2017-2018年間,交易規模有所下降。據中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2018年間,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交易數量由268宗上升到488宗,增長率為82%,漲幅較大;交易金額由374億美元上升到898億美元,漲幅高達159%。其中,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交易在2014-2017年間漲幅最快,交易數量漲幅達86%,交易金額漲幅達152%。但2017-2018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交易數量與交易金額規模均有較大幅度下降,交易數量下降幅度為23.4%;交易金額下降幅度達50.2%。
中國企業跨境并購輻射范圍廣泛。一方面,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發展較快,跨境并購標的區域較為廣泛。中國企業實施跨境并購初期,主要輻射歐洲、東南亞、北亞、拉美及北美地區。后來,跨境并購標的區域還涉及到大洋洲各國家地區。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涉及行業較為廣泛。據前瞻數據庫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行業有計算機與電子、醫藥、機械、采礦業等行業,共有20個左右大類行業。根據新浪財經數據顯示,2019年1-6月,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共完成161宗,涉及行業包括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等15個大類行業,涉及范圍較廣。
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支付方式主要以現金支付為主。當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支付方式主要有現金支付、股權支付以及現金和股權混合支付三種方式。其中,現金支付為主要支付方式。Wind數據顯示,2014-2018年5年間,現金支付的跨境并購數量在跨境并購總數中占比均達到85%以上,交易金額占比均達到70%以上。據和君商學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19日,有300宗跨境并購項目支付方式為現金支付,涉及金額約378億美元,在整體跨境并購項目中的占比分別為85%和73%。股權支付項目有5宗,涉及金額約93.8億美元,占比分別為1%和18%。現金和股權混合支付項目有5宗,涉及金額約42.5億美元,占比分別為1%和8%。資產等其它支付方式項目共有11宗,涉及金額約6.3億美元,占比分別為3%和1%。
二、當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呈現的新趨勢
(一)監管政策向引導規范發展轉變
近幾年,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深化,監管政策逐漸由嚴監管向規范引導轉變。2018年1月,央行、國資委、商務部等相關部委聯合出臺了《對外投資備案(核準)報告暫行辦法》,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備案(核準)提出詳細要求。2018年2月,發改委發布了《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引導規范企業境外并購的項目實施。并且,發改委出臺了《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2018年版)》,進一步強化了敏感行業境外投資監管。2018年7月,國資委出臺了《中央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對海外經營投資方面責任追究的六大情形進行了明確規定。此外,國資委于2018年8月發布了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的通知,其中對需要關注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狀況進行明確規定。中國企業境外并購的監管政策逐漸向引導規范轉變。
(二)跨境并購逐漸向市場拓展與技術引進導向型發展
近幾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逐漸由資源合作導向型,轉變為市場拓展與技術引進導向型。在自然資源型企業跨境并購中,根據申萬宏源整理數據顯示,在市場拓展型行業中,2018年中國零售、消費品等以橫向并購為主的行業并購金額較2017年有所增加。在技術密集型并購行業中,根據互聯網數據資訊網數據顯示,從并購數量來看,計算機與電子、醫藥兩大行業連續三年排名前二。從標的金額來看,計算機與電子行業連續三年在跨境并購中排名位于前三,醫藥行業排名位于前五。醫藥、計算機與電子等技術密集型行業逐漸成為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首選行業,并購目的大多是引進高新技術,并實現行業內資源整合。
(三)跨境并購更趨向于依托“一帶一路”進行海外業務布局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進一步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一帶一路”沿線跨境并購總量逐步上升。2018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整體趨冷。在這一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跨境并購交易數量略有下降。根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8年“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數量下降20.9%,下降幅度小于跨境并購總體交易下滑比例(23.4%)。并且,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跨境并購金額占比由2017的15.5%上升至31.2%。在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審核趨嚴背景下,中國企業更趨向于依托“一帶一路”進行海外業務布局。
(二)完善跨境投資風險預警體系,降低企業投資風險
若想降低企業跨境并購投資風險,應完善并購投資風險預防體系。具體來說,相關政府部門可以簽訂雙邊和多邊投資貿易保護協定,擴大企業進行國際投資的保護范圍。同時,政府部門應牽頭完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為企業跨境并購提供有效的風險規避手段,降低潛在風險帶來的潛在損失。并且,各保險企業應不斷創新海外投資保險產品,提高保險產品覆蓋面,為投資企業提供更豐富的保險產品。此外,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其它地區和國家政治風險的研究力度,聯合企業及學術機構形成智庫,對各國投資風險信息進行共享,完善風險預警體系。
(三)升級并優化外商投資安全審查機制,對外形成潛在反制
我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僅對安全審查機制、范圍、內容與程序做了基本規定,對于他國安全審查并未進行詳細規定。由此,相關政府部門應在原有安全審查機制基礎上,通過分析他國安全審查程序與方法,對我國安全審查程序與內容進行進一步優化。并且,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應發揮“雙牽頭”作用,采取部際聯席會議形式,對我國現有安全審查機制進行商議,解決存疑條款,并對相關條款進行補充,保障安全審查機制的完整性。此外,我國應以他國安全審查為契機,盡快制定并出臺相應的配套法規,完善本國安全審查機制,在國家層面對外形成潛在反制。
(四)預先評估美國利空風險,降低美國干擾跨境并購程度
中國企業在應對美國利空跨境并購問題,應從第三方因素、投資方自身性質與投資標的性質三個方面進行深入考量,提前評估利空風險。若并購項目牽涉美國方面,中國實施跨境并購企業應進行自我評估,特別是國有企業。若并購項目涉及大數據、半導體與新材料等核心資源或關鍵行業,需要對潛在風險進行充分估量。并對相關法律進行盡職調查,綜合評估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同時,中國對相關國家實施跨境并購之前,應對涉及美國的相關法律進行深入了解,避免美方后期以此為由實施利空跨境并購,進一步降低美國干擾企業跨境并購的程度。
(五)強化自身風險意識與管理能力,提高跨境并購企業融合能力
我國企業應強化自身風險意識與管理能力,用以提高企業并購后的融合能力。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必須強化跨境并購風險意識,重視對于風險相關信息的采集與分析,然后基于企業運營情況,鑒別與確定風險來源。二是采取差異化的評估方法,對并購企業進行有效風險評估,為企業管理者經營提供決策依據。三是企業在實施跨境并購之后,應改變傳統經營理念,創新管理體制,結合當地文化背景,建立形成高效率、信息通暢與反應迅速的風險預警體系,有利于提升企業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經濟觀察報.323單,7380億!去年中國企業境外并購發生了哪些變化?[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69608 06606 49669&wfr=spider&for=pc.[2019- 04-24].
[2]賈培煜.中國企業參與跨國并購的發展態勢與形勢研判——基于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踐[J].對外經貿實務, 2017(7):77-80.
[3]周師迅.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外部風險與對策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7(5):78-84.
[4]高健磊,裴旭東.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組織優化與模式創新[J].河南社會科學,2017(8):74-79.
[5]寧宣鳳,吳涵,李沅珊.“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境外并購的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問題[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7):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