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摘?要: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當前教育的熱門課題。本文從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原則入手,結合教學實際論證了整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具體方法,并提出幾點非常基本的整合過程中應當重視的問題。論述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還需要我們繼續思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育還有待大幅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閱讀教學;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結合
信息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的閱讀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并在理解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兩者整合起來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一)目標性
整合必須有一個明確、具體、恰當的目標,沒有目標的整合只是“混和”。比如,《做風車的故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訓練語文基本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對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子、段落、問題的體會。而不是讓學生用電腦設計風車,或者是利用互聯網查閱有關風車的資料,也沒有必要對查閱的風車資料進行交流與討論。
(二)有機性
要求將信息技術“無縫鏈接”到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而不只是停留在現有技術的簡單“組合”、“捆綁”、“拼湊”。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教例、課例用電腦播放給學生看后進行討論,這種“整合”的層次有待提高。
(三)實效性
現實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學手段,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圍。最基本的訓練和基本技能還是得扎扎實實地訓練。因為計算機畢竟代替不了人,也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能夠輕易提高人的生理素質和心智水平,要讓自己的思維敏捷、手腳靈活還是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鍛煉。
(四)適應性
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對文本進行必要的閱讀;教師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引導學生將課內和課外相結合
這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根本所在,要將課外的廣闊空間和課內的“討論——共享——提高”有效結合起來。
二、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大展所長的地方主要有哪些?
信息技術如何有機整合到閱讀教學中?要系統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育、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們聯合進行,自頂向下逐步求精和課程實施者的自下向上逐步整合兩個過程的不懈努力,最終達到有效統一。下面我所要論述的屬于一些基本方法和具體方法。
(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低年級或者是信息技術知識不多的學生時,可以用幻燈片將課文與美讀結合起來,并且配合優美的輕音樂,背景還可以配上正在朗讀內容的圖片、圖像、事物的構造、相應的動作。讓學生欣賞或者是跟讀,可以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中沉浸到作者的寫作意境中去,還能讓學生有信心、有勇氣地體會并實踐“把閱讀當作快樂的事兒”。
(二)創設情景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輕松地在學生頭腦中繪制絢麗多彩的圖像、清晰深刻的運動、還伴奏有使人身臨其境的音樂,這種超文本前后聯系、有效貫通,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而且出口成章。很好地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幫助學生個性化解讀課文。比如,教學《武松打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之后,播放經過處理的電影片段給學生看,之后再次讓學生閱讀課文;也可以制作成幻燈片或者是動畫片,加入一些超級鏈接、提示按鈕,并將課文的文字對應到圖片或者是圖像之中,還可以將課外拓展的內容也鏈接起來。讓學生自由點擊觀看或者是統一觀看,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三)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與探索
如果外部條件較好,課件設計需要的素材也交給學生自學課文后查找、篩選素材,并記錄自己疑惑的問題。可以進行必要的分組合作、小組討論,并找出較有價值的一些素材或者問題。如此,也就有可能“讓學生有自己的話,提出自己的問題,有自己的想法”,能夠在教師組織的有限時間和空間的課堂內“暢所欲言”,或者是形成比較獨特適合學生個性的想法和看法。教學的 “三維目標”也就輕松達到,還有望“探究型、討論型、研究型、探索實驗型等多種教學方式”得到落實、鞏固和發展。
三、在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中,值得重視的三點
(一)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讀之后寫讀書筆記和提出問題
新的閱讀教學提倡的“自主策略”、“探究策略”、“合作策略”、“交流分享策略”“實踐策略”,實際上“自主策略”是最基本的——只有“自主策略”達到了,其余的策略才有達到的可能。
(二)以問題為紐帶和驅動力
閱讀教學中,要“以問題作為各抒己見、交流共享的紐帶”。信息技術的引入,能使教師和學生從更廣闊、更現實、更深層的地方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探究式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畢竟文學家、作家比普通人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受、更深刻的思考。如果我們馬馬虎虎閱讀,很難體驗到作者那種獨特的眼光所在,更難體會出作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含義和意境。
參考文獻:
[1]任長松.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程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7.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6.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
[4]崔巒.小學語文教學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
[5]靳玉樂.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什么——談新教材新功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