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卿春
摘要:電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為促進社會進步、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配電網是重要的電力基礎設施,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配電網走向了智能化、自動化的發展道路。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文章主要對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
引言
當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互聯網已深入到千家萬戶,“互聯網+”的實行,極大地推動了國民消費水平,并且促進了各類產業的發展,同時各產業生產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提高,增強了行業創新能力,為我國構建新經濟和新動能提供了有效舉措,并且為我國其他部門增添了新動力。我國傳統的電力系統與“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技術相融合,已成為我國的重要戰略目標,這也標志傳統電力行業在“互聯網+”智能配電網方面的轉變。因此,探討研究“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行維護技術對我國電力系統的未來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1智能配電網運行和維護中所面臨的難題
1.1在我國社會發展當中,配電網產業屬于基礎產業,然而
由于部分地區存在各項制約因素不斷降低配電網網絡設施水平,提升建設成本,使配電網改造建設周期不斷增加,嚴重導致有線配電網網絡設備發展不均勻,無法全面覆蓋各個地區,降低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為了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需要定期檢修和維護智能配電網裝備,這樣就需要配備專業的維修人員,采購專業的檢修維護工具和零部件。在日常運行期間對配電網裝置進行檢修和維護工作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即使如此也無法達到滿意效果,配電網運維檢修效率為:
1.2“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平臺,采用信息技術融合傳統行業和新型行業形成一種新的發展態勢。“互聯網+”可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同時可有效擺脫業務開展的地域性差異,從而使智能配電網成為電網維護和運行的樞紐,使智能配電網的業務和信息做到統一。產業與產業間的融合可有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對能源的供需要求有著深層次的改良,對能源調度的成品可有效降低,對能源傳輸中的損耗也有著較好的控制,同時對設備的基礎投入可極大降低。所以在“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行和維護技術的使用中,可對傳統的電力系統所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和避免。“互聯網+”不僅僅是整合和分析數據,同時可以對大數據進行發掘,可將服務轉化成虛擬空間,并且實現資源共享。在實際的運行中,可明顯意識到實行“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技術對用戶的體驗有著極大提升。
2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
2.1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平臺
智能配電網在我國的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正在遭遇發展瓶頸,這樣的背景下,借助“互聯網+”的東風,打造智能配電網運維平臺,有利于提高電網系統的預警能力與風險抵抗能力,可以準確地發現配電網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做出反饋、有效解決,這對于實現智能配電網供電效率、供電質量的提高以及削峰填谷,均可以產生積極作用。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平臺,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1)信息采集中心。借助信息采集設備,網絡化采集智能配電網運維工作中的問題,并由技術人員對數據信息進行整理、歸檔、保存;(2)配電網運維專家中心。建立基于全球范圍內的專家交流中心,廣泛收集智能配電網運維專家的聯系方式,并提供在線聊天、視頻會議等服務;(3)配電網運維診斷中心。綜合應用人工神經網絡診斷算法、故障定位技術以及模糊或統計診斷技術,及時、準確地診斷智能配電網故障問題;(4)典型案例分析中心。廣泛收集往年發生過的典型案例,采集設備故障時的數據以及故障檢測數據,詳細分析故障問題;(5)服務交互平臺。借助微信互動平臺或者是APP,為社會大眾、維修服務尋求者與提供者、故障診斷尋求者與提供者發布智能配電網運維的基本常識,使其無需上門,便可以自行解決智能配電網的基本故障,并可以及時了解、跟蹤。
2.2判定電力故障
電力系統輸配電網絡工作頻率為50Hz,按照傅里葉算法的精度要求,需要將正弦波形分為多個采集點;啟動定時器,并且將250μm設置為定時中斷;在到達定時時間之后,需要啟動采集程序,之后利用并口與轉換芯片之間進行通訊,這樣就能夠對離散數據進行采集,之后使用傅里葉算法對離散數據進行計算,得到最大值和有效值;對比分析數據值與定值。如果比較之后發現數據值處于正常范圍之內,則需要應用發送程序將參數與無線發送模塊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反之,則需要判斷故障類型,之后發送故障類型。
2.3數據共享技術
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平臺,為了實現平臺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多方面人員的共同努力,而多方協作的前提是信息數據共享,這就需要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一線運維人員、高技術研究者以及運維專家,均在數據共享平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作為一線運維人員,其主要職責是負責處理客戶上傳的各種故障問題,并完成設備檢測、診斷、維修以及完善維修檔案等一系列維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線運維人員需要與技術人員、維修專家等實現數據共享,經過共同討論分析后,通過互聯網幫助客戶解決故障問題。其次,高技術研究者,收集智能配電網的實時運行數據以及廠家原始數據,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判斷、評估運維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并應用互聯網,對一線運維人員實施指導與培訓,使其攻克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然后將疑難問題及其處理措施上傳到互聯網上,以供相關技術人員交流。最后,運維專家,主要負責分享維修經驗,并開展遠程故障診斷、分析以及維修工作,積極研發新技術,上傳通用診斷及維修知識等。
2.4強化能效優化體系
根據總電費、電價、峰谷平用電、容量分配等預警信息,確定電能運用能效,根據無功受罰、故障頻率、故障類型、故障成因、故障危害,確定線路改造方案,釋放線路載荷效能,強化維護費用支出效能。積極識別電能耗損、線路載荷飽和度、維護行為成效數據,以此確定配電網運維過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識別到相應數據信息下,由智慧決策處理單元整合散碎數據,值班人員或遠程遙控人員匯集系統反饋、運維記錄,編制配用電能效報告,交由管理層審閱;其次,根據能效評估報告,確定配電網系統配用電能效不佳成因,確定設備故障、設備性能不佳、系統布局不合理、智能分配漏洞、用電申請不嚴謹、異常用電等現象,匯集成配電網升級改造方案,指導規劃配電網運維改進工作;最后,執行能效優化方案,做好用電負荷線路評估工作、工作環境評估工作、設備替換折現工作、新設備采購工作、設備安裝工作、設備測試工作,參考、比對配電網升級改造方案,確保線路載荷分配高效能、電能無用功損耗下降、配電網故障頻率及危害下降,以此強化線路載荷能效、電能能效、維護成本能效。
結語
互聯網+智能配電網,可以使運維人員實時掌握配電網的實際運行數據,有利于監測配電線路負荷情況,發現故障時準確定位,從而可以提高運維效率,是促進智能電網進一步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卓永昌.配電電氣系統中的運維一體化管理分析[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32):183.
[2]崔俊.智能配電網自動化應用實踐的探討[J].自動化應用,2017,11(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