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宙
[摘要]社會熱點,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垃圾分類、傳染病防控、青少年吸毒和不良生活習慣等與生物學知識高度相關、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密切關注社會熱點、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整合教學,大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素養。
[關鍵詞]社會熱點;生活實際;社會責任;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7-0090-02
“社會責任”是《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同時也分屬“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六大核心素養的“責任擔當”素養。它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做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樹立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與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是近期全國特別關注的熱點;傳染病防控是當今社會持續關注的問題;青少年吸毒及不良生活習慣是當今青少年健康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這些社會熱點、緊密聯系當地的生活實際進行整合教學,或直接開展相關選修課或班會課,將有助于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對社會熱點的關注與討論,促進學生形成生態意識,主動參與環境保護,能積極向他人宣傳珍愛生命、抵制毒品,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如何結合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素養[1]。
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2]。“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已經寫進《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成為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筆者結合廣州市的生活實際,進行深度整合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等環保行動。
例如,在教學“保護我們共同家園”時,筆者以一系列有著鮮明對比的廣州東濠涌整治前后的照片以及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前后的照片導入課堂。學生觀看后無不深有感觸,因為他們很多人見證了污水橫流、臭不可聞、魚蝦絕跡的“臭水溝”東濠涌華麗蛻變為可供市民休閑游玩的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清水粼粼、魚兒漫游的“生態河涌歷史長廊”;見證了瀕臨“消失”的海珠濕地公園萬畝果園發展成為水網交織、綠樹婆娑、百果飄香、鳶飛魚躍的“具有全國引領示范意義”的國家濕地公園。學生由此領悟: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在大力整治前是那么的惡劣,我們應好好珍惜和愛護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環境。然后結合“植樹節”“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濕地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等與保護生態環境相關的節日進行提問搶答,并提出“為什么要設立這么多節日?”等問題供學生討論,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這些節日對應的環境資源正遭到嚴重破壞和威脅,因此需要專門設立節日來警示和保護。最后師生共同學習和解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文明理念,深刻理解“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之間邏輯關系的演進過程:其一,“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二,“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其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為了引導學生主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筆者首先讓學生集體學習廣州的垃圾分類標準,具體從參與垃圾分類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學生此時成為垃圾分類的宣傳者與踐行者,他們會去引導更多人自覺做好垃圾分類,養成勤儉節約、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文明生活習慣,提高家庭和社區的“垃圾分類”意識;其次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愛護花草、愛護動物;勸告父母和親戚朋友不抓捕和買賣野生動物,不吃野生動物;盡力做到低碳出行,多步行騎行,多坐公交地鐵,進而讓學生形成生態環保意識及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3]。
二、健康生活,遠離傳染病
傳染病防控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國家的重視及社會的持續關注。國家制定和貫徹實施《傳染病防治法》,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對傳染病進行嚴格防控。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傳染病的有效防控進行整合,對學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例如,在“免疫調節”的教學中,可以問題串導入:什么是“中國第一病”?(慢性傳染病乙型肝炎)在中國共有多少人是乙肝攜帶者?(超過一個億)哪個省份的乙肝攜帶者人數最多?(廣東省)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與艾滋病傳播途徑相同)接著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科學·技術·社會”欄目中的“艾滋病——威脅人類的免疫缺陷病”資料明確艾滋病傳播的三大途徑。同時提示學生:廣東地區是乙肝傳染病的重災區,同時也是艾滋病的四大重災區之一。這樣,學生必然會感到震驚,進而對本節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視。
又如,在講到“二次免疫”和“免疫預防”時,教師可結合疫苗接種進行教學。首先,呈現《廣州市兒童預防接種證》的實物或圖片,提問:這個證是不是咱們從出生就有的一個證?待學生思考、討論后,告知學生:這個證可重要了,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每個人必須從小進行多種疫苗的接種注冊登記,然后才能入園、入學、入伍、出國等,這是國家預防、控制傳染病最主要的手段,為每一位中國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重要保障。這樣,讓學生認識到接種疫苗對自己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然后,再以每位學生都接種過乙肝疫苗為例,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注射三次(出生后0、1、6月)呢?注射一次還不夠嗎?為什么還要注射二次甚至三次?學生展開討論。在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的過程中,學生對疫苗的作用原理和二次免疫的特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深刻意識到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可開展傳染病防控的專題知識講座或主題班會課,列舉廣東乙肝傳染病和艾滋病防控發展現狀,同時提問:為什么廣州會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重災區?2014年廣州為什么會爆發登革熱疫情?學生分享觀點,討論總結,最后得出結論:廣州市人口密集,外來流動人口多,人源復雜,傳染病易擴散流行;同時該地區氣候相對較熱,雨水較多,蚊蟲多,蚊媒傳播疾病概率增大。這樣,學生就很清楚,要遠離傳染病,就應該注意少去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盡量避免接觸傳染病人,養成勤洗手、愛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提高預防傳染病的意識,進而達到健康生活的日的。
三、珍愛生命,抵制毒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毒品的危害婦孺皆知。2018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禁毒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強調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爭就一日不能松懈。近年來,青少年吸毒已成為一個觸日驚心的嚴重問題。在廣州,青少年中存在抽煙、喝酒、沉溺手機游戲和淫穢色情網站、熬夜、不健康飲食等諸多不良生活習慣。在教學中,筆者結合這些問題,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吸食毒品和不良生活習慣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從而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自覺抵制毒品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例如,在結合“科學·技術·社會”欄目中的“拒絕毒品,慎用心理藥物”小專題進行教學時,筆者首先通過短視頻介紹國家2013年對廣東省“中國第一制毒村”——制販冰毒極為嚴重的陸豐博社村的大清剿,接著呈現習近平主席的禁毒工作重要指示,讓學生深知國家對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視;接著給學生展示多張觸日驚心的吸毒者的照片,讓學生認識毒品的危害,然后在已學的“神經調節”知識的基礎上利用興奮在突觸上的傳遞過程來給學生解釋毒品與心理藥物成癮的神經機制,讓學生認識到一旦吸食毒品,將會墜入自我毀滅的深淵,并領悟到要遠離吸毒人員,不輕信和盲從他人,改變各種不良生活習慣,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能積極參與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最后師生共同朗讀禁毒宣傳口號“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作為總結,再次強化拒絕毒品的信念。
除了上述社會熱點以外,還有非法代孕問題、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非洲豬瘟等很多社會熱點,都與生物學知識高度相關。作為一線教師,要善于留心和發掘社會熱點問題,多開發和利用當地的生活實際案例,并在生物課堂中進行深度整合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分析討論,做出理性的判斷,逐步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形成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不斷加強社會責任感,做生態中國、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實踐者[4]。
[參考文獻]
[1]徐月明.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生物學教學,2019(3):12-13.
[2]王景通,林建華.“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關系的邏輯理路[J].學習與探索,2019(6):28-32.
[3]劉洪來.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J].生物學教學,2015(2):71-72.
[4]譚永平.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外延與整體性[J].課程·教材·教法,2018(8):86-91.
(責任編輯 黃春香)
[基金項目]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課題“數字化的環境下高中生物進行翻轉課堂的嘗試”(項目編號:120173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