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個性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個性化地收集組織提供數字資源的服務形式,目前該項服務的現狀是理論功夫有余而踐行力度不夠,未來應圍繞圖書館3.0模式,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深層次個性化服務。
關鍵詞: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思考;
個性化服務是學科服務的內容之一,是高校圖書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而開創的一種服務形式,包括信息個性化和服務個性化兩方面,是圖書館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理念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的必要手段。
一、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系統現狀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知識渴求的不斷提高,用戶信息需求個性化日益突出,個性化信息服務越來越受關注。20世紀末21世紀初,Yahoo、Google等商業站點陸續推出其個性化服務平臺,圖書館界也開始研制開發個性化服務系統,實施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有關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的研究和進展,在國外大學圖書館開始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早。2013年僅北美提供數字圖書館個性化系統服務的大學就已經有40多家了,諸如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華盛頓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等圖書館。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網絡個性化服務平臺名為Mylibrarye@cornell3系統,由目錄、更新、文獻傳遞、鏈接和內容五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設置都凸顯個性化特點,所以五個部分的構成均冠以“My”來限定。
1.重視程度不夠。
首先,學校對圖書館不夠重視,在人才和資金支持上有限,影響圖書館個性化深層次服務的開展。其次,圖書館自身不夠重視。第三,宣傳不到位,用戶對圖書館館藏、服務和功能缺乏全面了解。
2.服務形式單一。
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必須有網絡技術和平臺提供支撐才能有效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形式是否多元,服務的內容是否豐富,取決于圖書館的技術手段和水平。目前,由于技術手段有限,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很難在形式上有創新,千篇一律的圖書館介紹、書刊查詢、數據庫、新書通告、最新通知,與讀者即時聯絡與直接溝通的工具仍然是電話、QQ、微信、email等。
3.專職館員缺乏。
個性化服務需要提供的是基于用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它要求館員必須首先對用戶的使用習慣、潛在的信息需求、服務的內容層次等個性化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梳理,然后再將分析的結果和信息主動定期提供給用戶。目前,山東大學圖書館從體制上入手,專門成立了學科服務中心,未來在個性化服務和支持“雙一流”建設上定會有所建樹。
4.信息挖據有待深入。
信息挖掘,是基于資源信息、用戶信息以及用戶的歷史訪問信息記錄,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獲取用戶感興趣的知識,旨在幫助用戶發現數字資源中隱含的規則與方法,發現容易被忽略的要點和元素,并將挖掘出來的信息通過歸納、總結和分析以后推送給用戶,不僅僅是用戶需要,也是圖書館提高知識服務含量的需要。但因為從事該項服務的館員大多是兼職,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上館員本身的業務和技能有限,信息挖掘欠深入,或者根本就沒法進行。
二、開展個性化服務之舉措
針對目前個性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圖書館3:0雖然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好的愿景,但如何有效實現,并保證服務水平,還需要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
1.領導層在思想上要重視。
意識決定行動,方向決定方法。個性化服務提供的是智能化和個性化的知識情報信息,解決的是用戶的實際問題。圖書館應該樹立個性化服務的理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頂層設計上要有基本的框架和預期。
2.加強管理體制改革。
改革管理體制,構建與個性化服務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學科館員專職化,發揮館員專業特長,激發館員創新熱情,是有效開展個性化服務的保障和前提。
3.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圖書館的各項措施包括個性化服務,最終都必須在領導支持的前提下,由館員來落到實處。圖書館個性化服務乃至學科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取決于館員隊伍的專業結構,學科館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館員業務能力培訓機制,比如通過繼續教育、短期進修班、學術研討會、參與科研項目、海外研修、請相關學科專業的專家來館講座等形式,走出去,引進來,提高館員專業水平、綜合素質、服務能力與創新技能,加強館員隊伍整體水平。
4.加強技術創新。
圖書館3.0時代,要想有效開展個性化服務并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由強大的技術基礎做支撐。因為,個性化服務的核心是用戶驅動。個性化服務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必須從用戶的需求和環境出發,結合圖書館資源、用戶本身的知識結構,尤其是用戶潛在的需求跟蹤、知識的捕獲、積累與傳遞、知識的挖掘再造,以及知識的利用與評估等,所有這些構成虛擬資源體系的知識與服務構成要件,都必須充分支持以用戶為核心的個性化服務,尤其是精準的知識服務和情報服務。沒有強大的技術力量,一切都無法實現。
三、結語
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發展之路,應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高館員專業素質與能力,加強技術創新,唯如此,才能從更深的層面上,不斷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拓展和創新個性化服務的形式和方法,拓寬服務范圍,提高個性化服務水平,并進而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發展,提供信息參考和決策咨詢服務,有效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
參考文獻:
[1]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2]智曉靜.論“圖書館學五定律”的發展歷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8(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