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佩佩 駱嵩 劉紅賽 錢偉東



[摘要] 目的 探討磁敏感血管征(SVS)與心源性腦梗死的關系,探討其是否對心源性腦梗死有診斷意義。 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7月符合入選標準的入院4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腦梗死兩組,并在發病72 h內予以常規頭顱MRI、MRA、DWI及SWI檢查,記錄其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及影像學資料,記錄磁敏感血管征(SVS)在兩組患者中的出現情況,分析SVS是否對心源性腦梗死具有診斷價值。結果 在48例患者中,24例(50.0%)觀察到SVS。與其他卒中亞型(8/28,28.6%)相比,SVS在心源性腦梗死中(16/20,80.0%)陽性率更高(χ2=12.343, P<0.05)。結論 SVS能預測心源性腦卒中,對心源性腦卒中具有診斷價值。
[關鍵詞] 磁敏感血管征;心源性腦梗死;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4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3(a)-0045-04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ally Sensitive Vascular Signs in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SHI Pei-pei1, LUO Song1, LIU Hong-sai2, QIAN Wei-dong1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Province, 233004 China;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Province, 233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ally sensitive vascular signs (SVS) and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explore whether it has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for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met the admission criteria from October 2017 to July 2019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ardiogenic and non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s, and routine head MRI, MRA, and DWI and SWI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record the general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the patients, the occurrence of magnetically sensitive vascular signs (SV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whether SVS has diagnostic value for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48 patients, SVS was observed in 24 cases(50.0%). Compared with other stroke subtypes (8/28, 28.6%), SVS had a higher positive rate in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16/20, 80.0%)(χ2=12.343, P<0.05). Conclusion SVS can predict cardiogenic stroke and has diagnostic value for cardiogenic stroke.
[Key words] Magnetically sensitive vascular signs;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Diagnosis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1],是人類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栓栓塞是導致大多數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原因[3]。這些血栓主要來源于大動脈硬化(LAA)和心臟栓塞。如果在腦梗死的急性期,正確評估中風病因(心源性、動脈粥樣硬化等)并及時給予適當的干預(靜脈溶栓、介入取栓和保守藥物治療)非常重要。每種卒中亞型在臨床特征、生物標志物、放射學檢查結果、神經嚴重程度的時間變化和結果方面可能各有不同[2],診斷也通常較復雜。通過進一步了解血栓的影像學特征與病因之間的關系,有助于確定中風病因。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是一種新型的影像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可應用于多種疾病[3],其在急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主要是利用不同組織間的敏感性差異,通過評估不同組織的磁化率來獲得圖像。對順磁效應相對敏感,較傳統的t2*加權序列具備更高的敏感性[4],在AIS中,當梗死形成時,嚴重的腦血管灌注壓降低,可使腦部氧的代謝率增加[5],局部組織缺氧使脫氧血紅蛋白含量提升[6],不成對的電子使其具有順磁性,可使缺血區和正常腦組織區的局部磁場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不均勻的磁場和快速去極相。磁敏感血栓(susceptibility vein sign,SVS)指在SWI或GRE序列上的一種低信號表現[7],其所在的責任動脈直徑比相應的正常腦動脈大。SVS的形成主要與責任血管形成的新鮮血栓內脫氧血紅蛋白的含量明顯增高有關,可造成周圍空間相位改變,導致信號去相位,從而導致成像上的顯著信號丟失,使T2﹡明顯減低,增高的脫氧血紅蛋白能改變磁場的均勻性,在SWI上主要表現為分布于責任動脈血管走行區域內的低信號影,由于SWI對順磁性物質比較敏感,可放大其T2*信號,因此,SWI可敏感地檢測到血栓。心臟栓塞性卒中的血栓主要由紅細胞組成[8],由此可推測SVS在以紅細胞為主的心源性栓塞中陽性率高,但目前對于SVS能否預測心源性腦梗死尚未形成定論,相關報道仍不多,所以在該研究中,方便收集了2017年10月—2019年7月4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檢驗了 SVS的存在是否可預測心源性卒中,探討SVS是否對心源
性腦梗死具有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收集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中風患者的資料,符合以下標準:①發病<3 d,經DWI證實為新發腦梗死;②影像學檢查無禁忌證;③臨床資料完全,影像學檢查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功能不全、幽閉綜合征等不能配合者;②患者及家屬有一方不同意者;③影像質量不夠清晰影像判斷。然后按TOAST分析標準將患者分為心源性腦梗死(20例)和非心源性腦梗死(28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等)。
1.2? MRI檢查方法
使用3.0T 分辨率的磁共振掃描設備,行T1WI、T2WI、DWI 、SWI及 MRA 掃描。SWI用高分辨率梯度回波序列,TE 28.31ms,TR19.91 ms,翻轉角 15°,成像野 216 mm×216 mm。MRA 掃描參數: 采用 3D-TOF 技 術,TE 3.45 ms,TR25.00 ms,翻 轉 角 15°, 視 野19.3 cm×19.3 cm。
1.3? 觀察指標
于影像學檢查完成后觀察兩組患者SWI中SVS表達的差異性,分析SVS是否與梗死面積相關,并分析其是否能預測心源性腦梗死。
1.4? 統計方法
主要通過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得的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兩組患者在危險因素方面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在20例心源性腦梗死中有16例發現SVS(80.0%,見圖1),4例無SVS(20.0%),28例非心源性腦梗死中有8例發現SVS(28.6%),20例無SVS(71.4%),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在48例腦梗死患者中,SWI檢查中24例發現有SVS,24例無SVS,MRA中有27例發現有血管狹窄,21例未發現,P>0.05,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3? 討論
缺血性中風的病因多種多樣,包括心源性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確定缺血性中風亞型很重要,因為這有關治療策略的制定。心源性栓塞的栓子主要產生于心內膜和瓣膜,栓子脫落后進入腦內,造成相關疾病的發生,心房顫動、心肌梗死等都是致使其發生的病因,其中心房顫動是心源性腦卒中病因中常見的一種,該文研究中,20例心源性腦卒中,房顫有17例,占85%。
3.1? SVS形成原理及研究進展
SVS是SWI或者GRE上的一種征象,Liebeskind等[9]對32例大腦中動脈閉塞的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研究發現,磁敏感血栓征與血栓組成成分相關。在他們的研究中,在GRE成像上,56%(17/32)的患者出現了的磁敏感血管征。他們發現與纖維蛋白占優勢的血栓相比,磁敏感血栓在紅細胞占優勢的血栓中為常見,具有磁敏感血管征的血栓中紅細胞的平均百分比高于沒有磁敏感血管征的血栓。與Kim等[10]的研究一致,在他們的研究中,59%(22/37)的患者出現了SVS。SVS陽性的血塊中紅細胞的平均百分比明顯高于SVS陰性的血塊,而SVS陰性患者的血栓中纖維蛋白含量明顯較高。每個脫氧血紅蛋白有4個不成對的電子,這些電子具有順磁性。在SWI上表現為低信號影,即SVS。但SVS與中風亞型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李紅雙等[11]的研究認為心源性患者的SVS比例更高,但張俊成等人[12]表明,SWI中SVS不能成為腦梗死病因的預測指標。該研究通過對4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發病3天內行SWI等序列掃描,結果顯示,SVS在心源性腦卒中中比較高,與心源性卒中有關,且與MRA對血管狹窄或閉塞的檢出率無明顯差別。在該研究中,在心源性腦梗死中,20%的患者未檢測到SVS,這可以用心源性卒中自發再通的發生解釋。自發性再通常發生在心臟栓塞性中風的早期,可能影響患者SVS的檢出率降低。另一種可能性是,由于血栓可能是一個主要由纖維蛋白組成的白色凝塊,所以在SWI上沒有檢測到血栓。
3.2? 腦卒中血栓研究進展
第一次組織病理學研究表明,由于纖維蛋白、紅細胞和血小板等主要構成成分含量的不同,造成腦血栓的栓子也不同。傳統研究認為新鮮的紅血栓是含有纖維蛋白和紅細胞的混合物,主要來源于低流動區域如心源性血栓,而白色血栓,主要含有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出現在快速流動的血液區域如動脈粥樣硬化。Sato等[13]的研究與此一致,他們對17例中風后30 d內死于心臟栓塞(n=11)和大動脈粥樣硬化(n= 6)中風的患者的腦動脈和血栓的研究發現,血栓中紅細胞的比例和總面積在心臟栓塞中明顯大于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纖維蛋白的面積比在心臟栓塞中大3倍。然而,Liebeskind等人[9]對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栓進行的組織病理學分析卻得出不同的結果。他們測量了50例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和纖維蛋白的百分比,結果顯示血栓成分與中風亞型之間沒有關系,Boeckh-Behrens等[14]的研究發現與非心源性血栓相比,心源性血栓纖維蛋白/血小板比例更高(P=0.009),紅細胞更少(P=0.003),白細胞更多(P=0.035)。這可能能為SVS預測心源性腦梗死的不同結論提供出參考依據,因此,有關腦血栓構成成分的研究需進一步深入以解決這些爭議。
3.3? SVS對于顯示顱內動脈血栓的價值
該次研究表明,SWI與MRA相比在檢測急性心源性腦卒中血栓方面無明顯差異。考慮到可能由于部分血栓為白色血栓,故在SWI上沒有顯影,但是,即使血栓是一個白色的血栓,它切斷了血流,磁共振成像也應該能夠顯示血管阻塞。然而,在該次研究中,在SVS陰性的患者中,MRA的檢出率也較低,MRA在評價顱內動脈方面很有用,但由于其對血流的依賴性,限制了其對動脈血栓的診斷,因此,認為SWI是評估血栓位置和數量以及急性卒中影像學的合適序列。該研究結果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8、15]。結果顯示,在檢測動脈血栓方面,SWI和MRA表現出相似的敏感性。
3.4? 研究的局限性
該研究有以下幾個局限性:①研究人群的規模太小,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的數量相對較少。②在研究期間,因為影像不完整或者不符合入組要求,許多病例被排除在外。③中風發作前患者的藥物治療等可能會影響血栓成分。④患者的血栓組成沒有進行組織病理學研究,影響結論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SVS在心源性卒中及非心源性腦卒中中有明顯差異性,有助于卒中亞型的確定,對心源性卒中具有預測作用,可為腦梗死的治療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許開喜,陳新建,左濤生,等.3.0T磁共振的SWI和MRA對小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栓形成及責任血管關系研究[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7, 28(1):1-4.
[2]? Horie N,Tateishi Y,Morikawa M,et al.Acute stroke with major intracranial vessel oc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oembo lism and atherosclerosis-related in situ stenosis/occlusion.J Clin Neurosci 2016(32):24-29.
[3]? 李譞婷, 袁俊亮, 范慧敏,等.磁敏感加權成像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7,37(11):972-976.
[4]? 魏江漫, 潘晶晶, 范薇,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評估腦卒中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6, 27(4):232-235.
[5]? 曹志堅, 章正祥, 劉玉鳳, 等.磁敏感加權成像評價急性腦梗死后靜脈血氧飽和度及局部腦氧代謝改變[J].浙江醫學, 2017,39(13):1053-1056.
[6]? 葉彬, 龍莉玲.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腦梗死及其相關疾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廣西醫學, 2018, 40(11):96-98.
[7]? 李虹易, 段陽. 3T磁敏感加權成像技術對腦深部髓質靜脈的新認識[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6,33(6):574-576.
[8]? Park MG,Oh SJ,Baik SK,et al.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for Detection of Thrombus in Acute Cardioembolic Stroke.J Stroke 2016(18):73-79.
[9]? Liebeskind D S, Sanossian N, YongWH, et al. CT and MRI Early Vessel Signs Reflect Clot Composition in Acute Stroke[J]. Stroke, 2011, 42(5):1237-1243.
[10]? Kim S K , Yoon W , Kim T S , et al. Histologic Analysis of Retrieved Clot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rrelation with Stroke Etiology and Gradient-Echo MRI[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5, 36(9):1756-1762.
[11]? 李紅雙, 王琦. SWI在急性心源性腦血管栓塞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8,16(4):341-343,355.
[12]? 張俊成, 王秀河, 鄭建輝, 等. 大腦中動脈雙層磁敏感血管征對腦梗死分型的預測價值[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6, 35(2):166-169.
[13]? Sato Y,Ishibashi-Ueda H,Iwakiri T,et al.Thrombus compo nents in cardioembolic and atherothrombotic strokes[J].Thrombosis research,2012,130(2):278-280.
[14]? Boeckh-Behrens T, Kleine Justus F, Zimmer Claus, et al. Thrombus Histology Suggests Cardioembolic Cause in Cryptogenic Stroke[J]. Stroke, 2016, 47(7):1864-1871.
[15]? 蘇珊, 朱建忠, 秦建,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對急性腦梗死動脈血栓的診斷價值[J].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7,38(7):725-727.
(收稿日期: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