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 張盼盼
摘 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成為新時期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兩個課堂協同育人機制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過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的理論內涵、重要意義以及現狀進行客觀分析,提出了新時期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的優化策略,以期有效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策略
在新時期,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理論基石,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戰場,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協同育人的觀念,積極推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合發展,形成全員化、多元化、立體化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的理論內涵
第一課堂主要指教師以教材為基礎,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開展教學活動,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第一課堂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渠道,也是開展制度化和常態化教育的重要場所。第二課堂則是指在第一課堂教學之外,高校堅持以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為活動載體,積極開展一系列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的育人活動。第二課堂成為高校凸顯大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平臺。第一課堂堅持教育理論育人,重在講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第二課堂堅持實踐育人,重在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第一課堂是第二課堂的基礎,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在協同育人的過程中,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融合,第一課堂充分發揮基礎和保障作用,第二課堂充分發揮補充和拓展作用,兩個課堂都緊緊圍繞以大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目標,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大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有效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二、新時期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的現狀
目前,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的運行正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對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思想認識不到位
大多數高校對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重視程度不夠,思想認識不到位。一般情況下,第一課堂主要由學校教務處負責統籌安排,第二課堂主要由學生處、團委等部門牽頭負責,加上教育工作者思維容易固化,往往會將更多的師資和精力用于開展專業知識教學活動,而出現對第二課堂關注較少、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
(二)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各高校第一課堂的教育體系較為完善,尤其是在教育教學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教育資源配置、教學管理和評估等方面建設日趨成熟。而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外化和延伸,整體教育體系不夠健全,兩個課堂彼此獨立,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協作融合,以致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效果不夠理想。
(三)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相較于第二課堂,第一課堂具有明確化的制度規定、規范化的教育內容、專業化的多媒體設施、固定化的授課時間和場所,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而當前大多數高校對第二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學生對第二課堂的教學任務缺乏主動性和開拓性,活動參與度不高。同時,由于第二課堂教學設計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實踐操作性,其教學效果也不容易進行科學的量化。因此,大多數高校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注入了第一課堂的教學和實踐,對第二課堂的教學投入相對較少。
(四)兩個課堂協同育人考核機制有待健全
目前,高校普遍將關注點側重于第一課堂教學活動,以大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抓手,建立了翔實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重點從教學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開展考核工作,而對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考核僅停留在理論階段,缺乏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相較于考評機制健全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沒有實質性的考核體系,考核形式較為單調,考核內容較為單一,考核標準不夠規范,考核監督評價體制缺乏系統性、連貫性和精細化。
三、新時期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的優化策略
(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第一課堂以傳統的專業知識教學為主,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補充和升華,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以外的各項育人活動中開展。各高校要在兩個課堂協同育人機制的指引下,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第一,高校要貫徹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將兩個課堂的育人思想和育人過程有機融合,使兩個課堂協同育人成為一項系統完善的教育工程。第二,各院系、團委、工會、教務處等部門要堅持學校的統一領導,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和密切合作,從而發揮各部門協同育人的教育功能,提升兩個課堂的整體作用,共同完成協同育人的目標任務。
(二)科學統籌規劃,制訂協同育人的培養方案
各高校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分工,精心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謀篇布局,制訂完善的協同育人培養方案,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整體功能和實際效果。首先,高校要堅持以人才培育為基本目標,根據大學生的專業情況和個性特征,科學統籌人才培養規劃,使教學設計符合大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其次,除必需的課堂教學外,高校要突出教學實踐特色,新增專業實踐,教學實驗、實訓的環節,使高校協同育人培養方案更具時代性和精準性,以滿足大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習需求。最后,高校要認真平衡和科學分配兩個課堂的師資力量、課程安排和教學活動場所等,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緊密融合,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全力打造高校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教育新格局,豐富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拓寬活動載體,實現兩個課堂的有效銜接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協同育人,必須以活動為載體整體推進。首先,高校要始終堅持第一課堂的基礎地位,將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外化和延伸,高度重視兩個課堂的相互契合和有效互補。其次,高校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師通過深入大學生宿舍、召開座談會、開設課外輔導講座等形式,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和基本學習情況,為兩個課堂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最后,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通過開設大學生創新實踐試驗區、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訓基地等,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有效的實踐平臺,不斷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實踐需求,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從而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
(四)加強機制建設,完善協同育人的制度保障
高校要樹立協同育人的教育觀念,準確掌握協同育人的理論內涵,加強協同育人的制度建設,強化各職能部門間的聯動,完善協同育人的考核機制,健全協同育人的監督體系,提高協同育人的運行水平,真正提高兩個課堂協同育人工作的實效性,提升兩個課堂協同育人的整體教學效果。首先,高校要積極完善大學生的考評機制,特別是應將大學生參加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大學生年終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高校要積極完善兩個課堂協同育人教師隊伍的建設,除本職工作外,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工作者之間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努力承擔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衛生健康輔導、就業創業指導等工作任務,真正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最后,高校要加大協同育人的投入力度,完善協同育人的監督保障機制,加大物力人力財力等投入力度,加快第二課堂高質量的師資力量和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綜上所述,新時期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樹立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科學統籌規劃,制訂協同育人的培養方案,拓寬活動載體,實現兩個課堂的有效銜接,加強機制建設,不斷完善協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自由發展。
參考文獻:
[1]潘云智,陳省平,寧曦,等.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模式探討[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4).
[2]徐倩倩,施璐敏.高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共同育人機制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3]甘霖,熊建生.“兩大課堂”協同育人初探[J].中國高校科技,2014,(4).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