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葵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歷了硬件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兩個階段,近年來,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主要聚焦在基于大數據的數據處理、分析和應用的智慧化校園建設。公共數據平臺是實施數據分析和應用的基礎,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是指以學校信息化建設技術規范為基礎,統一數據交換標準,建立安全高效充分共享的數據中心,利用數據抽取、轉換、清洗和數據庫技術,整合各類管理信息系統數據,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集成、共享和管理,為學校管理和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共享和管理學校的各項數據,納入公共數據平臺的數據源應該依據《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的指標,從各類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教務系統、學生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辦公系統、財務資產系統等)中進行采集,它包含了學校的基本信息、辦學條件、實踐教學、辦學經費、師資隊伍、專業課程、產學合作、招生就業、社會評價等數據。這些數據基本包含了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服務所產生的各種數據,以《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為依據確定的公共數據平臺數據源是學校辦學條件、管理水平、人才培養情況的基本反映,校園公共數據平臺的建成也為數據采集提供了標準化和自動化途徑。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技術角度而言包括了如下部分:本校信息標準體系的定制、基礎共享數據庫建設、數據中心(包括相關業務所需的各類數據)建設、數據應用設計等。
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建設為實現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化、一體化、自動化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學校數據標準體系的制定,使校園信息化中個業務系統的建設遵循統一的信息標和原則。通過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完成基于統一數據庫以及統一身份平臺認證的應用集成和服務,實現業務應用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實現了數據采集的自動化。
(一)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需要建立統一數據標準
數據標準是學校各個教育管理系統之間實現信息交換而制定的一套技術規范,適用于各類教育管理軟件,可用于解決學校內部及其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數據傳送、資源共享等問題。數據標準參考《高校管理信息標準集》并結合高職院校實際制定。數據標準集應包括命名規范、信息標準的體系結構、信息標準編制原則、數據標準編制規范、代碼規范說明、通用數據項的描述規范六個部分。
(二)建立公共數據平臺的數據庫
根據學校業務數據標準建立數據庫(如Oracle),通過Oracle的數據同步工具ODI軟件,把所需數據從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抽取到公共數據平臺數據庫中,再根據業務需要進行操作。
首先,要完成數據接口。數據庫層面的數據抽取,遵循關系數據庫的相關標準接口,應用層面的數據抽取,遵循WEBSERVICE的接口標準。其次,數據獲取。包括兩部分:一是從管理信息系統(數據源)到公共數據平臺;再次從公共數據平臺到數據使用部門或系統。最后,做到數據統一。利用數據同步工具ODI,它具備快速高效的對復雜數據的運算和轉換功能,并且適合在使用各種不同的數據庫之間完成數據轉換,使公共數據平臺和各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同步。
(三)公共數據平臺的應用
公共數據平臺的主要功能是數據的集成和共享,具體應用場景可在各類管理中體現。公共數據平臺的應用是公共數據平臺建設的重要一步,之前的信息標準、數據庫建設、數據異構處理等主要是以信息化的專業知識操作在后臺運行,用戶要得到公共數據平臺建設后所帶來的信息化智能化,需要做好公共數據平臺的效果呈現,比較典型的應用有:用戶利用公共數據平臺實現的統一身份認證功能對業務系統開展更快捷方便的訪問;校內各級管理部門利用公共數據平臺實現各種業務需要的數據自動采集、匯總和分析;校級層面利用公共數據平臺生成的數據、報表為學校規劃提供數據支撐。
通過建立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將各業務系統(校園門戶、教務系統、學工系統、校園一卡通、 OA等)的用戶身份進行了整合,使得用戶只需通過一次身份認證過程就可以訪問具有相應權限的其它業務資源。基于公共數據平臺實現的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功能,使教職工、學生通過一個賬號訪問相關聯的業務系統,實現單點登錄單點退出。
公共數據平臺的建成實現了數據共享和集成,校內各部門每年需要填報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即可通過公共數據平臺為基礎實現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填報。
高職院校進行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需要大量的過程性數據對內部質量進行支撐和說明,公共數據平臺完成了校內各項數據的有效積累和存儲,基于這些數據按質量保證體系的指標生成的報表、數據,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改工作提供了自動、完整、有效的數據呈現,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和規劃提供了數據依據。
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是一項涉及校內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需要建立校級層面的工作運行機制。數據源來自各部門各業務系統必須由專項工作小組調度相關資源進行數據源的采集。公共數據平臺對接各業務系統需要各部門專人參與完成公共數據平臺和業務系統的數據對接。公共數據平臺的具體應用需要按學校和各部門的業務需要做數據呈現,提供數據匯總和分析。通常成立由校級領導擔任組長的公共數據平臺專項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公共數據平臺建設工作辦公室,由各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信息中心負責技術工作。
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是一項專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需要專業隊伍做技術保障。通常由校內負責信息化建設的技術部門為主擔任平臺開發工作,各部門信息員做好技術配合。通過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完成公共數據平臺建設的分工任務。建設過程中專業技術開發人員需要加強必要的技術學習和培訓,各部門信息員還需要熟悉本部門業務工作流程,并能實現流程的數字化轉化。
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需要一定的硬軟件條件支持,必須建立配套的資金保障。主要包括數據庫軟件、服務器、網絡設備、安全設備的采購和運維。公共數據平臺對校園網速度和穩定性要求更高,這也倒逼校園信息化的網絡建設向前進步。
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是信息化、智慧化校園建設中的重要性環節。公共數據平臺完成了數據集成,有利于數據的收集和共享,解決了“信息孤島”的問題。數據的互聯互通為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校園建設奠定了必要基礎。高職院校公共數據平臺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一步。
參考文獻
[1]孫瑋.基于ODI技術搭建高校數字化校園公共數據平臺[J].軟件工程師,2014(7).
[2]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信息標準.2006.
[3]張烈超,劉開文.高職高專數字化校園數據共享的策略及實現[N].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