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平
摘 要:大數據、云會計對會計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對高職會計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培養能夠適應新技術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要在微觀層面重構課程體系。論述了在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優化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云會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0-0096-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30-4 ? ? ? ?文獻標志碼:A
大數據、財務云等信息技術在會計行業的運用,對會計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新的會計方法和手段必然會代替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高職會計教學也應隨之進行變革。會計人才培養的基礎在于課程,總結現有課程體系不完善的地方,按照新的會計職業能力架構有效彌補原有課程體系不足的地方,是高職院校會計職業教育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1]。
1 ?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更新速度相對滯后。國內90%以上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但其課程體系的設置卻不能針對會計環境所發生的新變化進行不斷更新、補充和完善,使用的會計教材缺少大數據、云會計的知識,無法滿足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二是大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在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沒有結合時代背景進行相應的變革,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人員難以滿足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員能力的需求。三是高職院校現有的會計課程結構設計缺乏靈活性。當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的會計課程體系以事后的會計核算為基礎。在課程設置方面,缺少系統的計算機技術課程,缺乏和大數據、云會計的融合,缺少新興的財務云、大數據挖掘等方面的課程,無法滿足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求[2]。
2 ?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
在以大數據、云平臺為代表的新技術推動下,會計職能已從事后的核算和監督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同時,以大數據、云會計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深刻地影響著會計行業和會計人才培養。通過調查發現,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2.1 ?大數據、云會計時代背景下,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變革分析
一方面,未來會計行業要基于信息決策。傳統會計專業注重會計核算,而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利用大數據處理方法,在合理的時間內獲取并處理數量龐大的企業經營數據,利用數據參與企業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評價。大數據時代,會計專業更注重對財務報表數據以及其他有用信息的再加工、處理、分析及呈報,以滿足管理層經營決策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會計領域,云會計作為一種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新興虛擬會計信息系統,不僅為企業會計信息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和實現途徑,而且作為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的新技術,也對企業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適應大數據、云會計的變化,研究會計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3-4]。
2.2 ?大數據、云會計時代背景下,會計人才工作崗位及能力分析
通過調研可以發現,會計崗位正在沿著核算會計—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的路徑發展。如今的會計崗位不僅需要核算、監督、出納人員,還需要能適應經濟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會計人員的初始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出納業務、會計核算,發展崗位主要負責資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資管理、財稅咨詢、企業風險識別、財務數據分析等工作。2016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院長李扣慶在“管理會計與中國制造2025”論壇上強調,新一代的會計要有開擴的數據視野和整合思考的能力,要有IT能力、業務能力、合作能力、會計數據處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現今,數據收集和分析成為財務部門的必備技能,財務團隊和人員將更多利用數據支持決策。會計人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財務分析的需要思考以下問題,即通過什么渠道搜集什么樣的會計數據,搜集整理的會計數據運用什么方法進行分析,如何利用這些財務數據去服務企業。會計人員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則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云會計如何有效為企業提供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會計決策?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大數據分析引領企業財務決策信息化。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高職會計職業教育需要通過培養綜合素質、專業核算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強化數據分析能力、服務管理決策能力這5個方面提供保障[5]。
2.3 ?課程體系重建:新的會計職業能力要求
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根據企業對會計人才能力的要求,對比原有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完善新的會計專業課程設置。
在以大數據分析引領企業財務決策信息化目標的指引下,融合跨界內容,把過時的課程換成社會需要、職業導向和學生感興趣的跨學科課程,融合技術、實務內容,應對社會經濟和科技環境的變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溝通能力、文字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人文素養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如下5個層次的課程體系。
(1)綜合素質塑造的課程體系。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計算機操作能力、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及守法品質、繼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能力。通過學校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實現這一目標。這方面的課程主要有《信息技術》《公共英語》《政治理論》《大學語文》《經濟應用數學》《公共藝術》《職業素質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經濟法基礎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政金融基礎》《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基礎》等[6]。
(2)專業核算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模塊。該模塊主要強調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培養專業素養。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會計工作的基礎仍然是財務會計,因此本專業學生還需要了解會計賬務處理流程及企業4張財務報表的生成過程,能夠對企業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利潤分配等常見的經濟業務進行基本的會計處理,核算企業所得稅及納稅申報等。開設的專業課程有《企業財務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納稅實務》《企業內部控制》《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制度設計》《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等。
(3)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模塊。該模塊可通過“校企”雙元育人來實現。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究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高職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充分調動校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共建能夠共享資源,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將以前的會計核算實訓課程分解成手工做賬(1/3)、電腦做賬(1/3)、網絡做賬(1/3),增加綜合財務實訓課程,例如財務決策實訓、管理會計案列實訓、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云代賬實訓、財務共享中心項目、金稅三期系統實訓、大數據分析軟件應用實訓、企業內部控制綜合實訓、業財稅一體化實訓[7]。
(4)數據分析技術課程。該模塊主要培養大數據、云會計時代背景下,學生處理企業財務數據的能力,強調學生的數據采集、整理和分析報告等多層次會計職業能力。一方面是如何培養數據分析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是如何運用數據分析工具,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信息,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開設的課程有《大數據在會計中的運用》《網絡支付技術》《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PC端)》《ERP/SAP(局域網)》《云會計(云平臺)》《財務數據分析》《統計學分析》《Excel工具運用》等。
(5)決策能力提升課程。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會計人員的職能已經從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和決策,結合經濟業務事項給出管理層合理化的建議。主要開設《企業商業模式與會計(專題)》《企業業務與財務共享中心(專題)》《企業財務制度設計(專題)》《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等能提高決策能力的課程[8]。
3 ?結束語
大數據、云會計背景下,高職院校重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有層次地推進專業課程的內涵建設勢在必行。可以結合新技術給會計改革與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有針對性地完善課程體系,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最先進的技術工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具有較高會計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自平.基于云計算的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探討[J].現代商業,2015(2):216-217.
[2]趙正榮.“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納稅,2019,13(12):84-85.
[3]何勤.“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究——以浙江省某高職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8,17(23):215-216.
[4]趙彩霞,吳杜,雷國瓊.大數據時代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思考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5):? ?34-36.
[5]程平,何雪峰.“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25(1):55-60.
[6]劉玉梅.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研究[J].會計師,2018(10):77-78.
[7]劉玉梅.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研究[J].會計師,2018(9):74-75.
[8]劉靜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探索與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