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所面臨的商業風險更大。在新時代,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轉型之路,分析各種潛在的風險,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為此,本文對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新時期;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商業風險;市場競爭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是銀行(包括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的類型之一,是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主要運營的業務有吸收公眾的存款、匯總、給企業及個人發放貸款、儲蓄、應收和應付票據的貼現等,還承擔一些信用中介的金融業務,業務范圍比較廣。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概述
(一)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
最初使用“商業銀行”[1]這個名字是因為商業銀行在之前做的是短期放貸業務,放貸的人員一般只是面向商人與進出口貿易商,且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商業銀行主要是為人們辦理短期的存款,給大、中、小型企業發放短期商業貸款等基本業務。商業銀行發展到現在,和當時做的“商業”短期放貸業務相比,已經有所不同,現在的商業銀行被人們賦予了另一種含義,這種含義更加廣泛、深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提升,銀行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隨之而來的就是商業銀行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業務,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商業銀行的性質決定了它的職能,所以商業銀行是儲蓄機構,不是投資機構。
(二)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
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比較多。比如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吸收公眾的存款;辦理應收和應付票據的貼現;辦理國內外的結算等。
每個國家的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名稱和經營內容不一樣,主要經營的有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國內的銀行業務還可以發展為國際業務。其中負債業務包括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長、短期的借款;資產業務包括商業銀行的貸款任務和商業銀行的證券投資業務。
(三)商業銀行面對的風險
商業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可能會面對不同的風險,這些風險會使得銀行實際收益偏離預期的收益,從而導致損傷或不能獲取收益。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分為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也稱為違約風險,為客戶違約而引起的風險,如客戶不能按時還款或無法償還債務)、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的波動而帶來的,通常是由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而產生的)、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不能滿足及時支付到期的需求)、操作風險(是指由于銀行自身操作不當而引起的風險)、法律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指個別人員的其他行為而導致銀行產生負面評價)與戰略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所要面對的新時期變化
(一)利差之外收入的重要性提升
以往的商業銀行發展形態主要是在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各種企業資金的需求量較高,所以僅僅依靠擴大信用貸款的投放規模來賺取利潤即可。可是隨著社會經濟從增長高速到增長中速的轉換,部分商業產品滯銷,甚至有些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所以在當今社會以往的通過擴張增加信用貸款來賺取利潤的模式早已不再適應當前形勢,且隨著利率市場的提速,銀行之間存款、貸款的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差的收入更加微小,并且銀行客戶群體日益年輕化,他們更傾向于自主、快速、舒適的高質量服務,在選擇銀行時更加看重于銀行帶給他們的質量服務,如銀行可以提供資金管理方面、資金投資方面、資金支持方面的一條龍服務,所以商業銀行應在廣大用戶期待的資金管理、投資與管理和自身的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提升。
(二)資金成本的不斷增大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完善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銀行的貸款率下降、存款率上升進一步增加,導致存貸款利差變窄,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成本,并且互聯網的理財產品也不斷地涌現,使越來越多的客戶放棄使用儲蓄存款而轉移至同業存款科目,大大提高了銀行資金的成本。
(三)銀行業的開放度增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銀行業已從過去的封閉式競爭發展為多層次競爭,銀行面臨的競爭主體愈加多元化。在新時期,國家對于銀行市場的進入放松了限制,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競爭,增加了我國銀行的競爭壓力。新的競爭壓力包括依靠互聯網技術從而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近年來由于互聯網行業引起的新的金融業態,從而使銀行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例如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微信等)、網絡貸款、眾籌等。
三、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
(一)明確運營理念,調整運營模式
在新社會的發展中,商業銀行要調整經營理念,以客戶為中心,給予客戶更高質量的服務,并且在有限的資金中篩選出最具有潛力的客戶。在明確客戶后應對客戶實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正確地處理不同客戶之間的差異,明確客戶的行為特征以及消費習慣,如在客戶生日期間為客戶送上暖心的祝福與專項優惠活動,并在日常適時推薦符合客戶需求的新產品,給予客戶更高品質的服務。
(二)增加信用貸款
充分利用每個人的信用庫,借助網絡數據的分析,針對每個人信用水平的不同對客戶進行充分開發與分類,對于信用記錄較好的客戶,增加其信用貸款的應用額度。年輕人的生活消費習慣和方法與以往不同,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信用貸款,通過信用貸款對未來的生活進行合理的規劃。因此面對日益年輕化的客戶群體,商業銀行應針對他們制定相應地符合社會主流的金融商品,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客戶群體,為符合相應信用貸款條件的年輕人增加可貸的額度。
(三)創新業務形式,增加人才儲備
現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商業銀行業務形式單一的缺陷逐漸凸顯出來。因此商業銀行要發揮好機制靈活的優勢,用新的模式和技術解決大多數銀行不能解決或者是不愿意解決的問題,為金融服務補充空白點。通過個性化的經營與其他的銀行做到取長補短的發展,培育長期穩定的發展能力[2-4]。在當今社會,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人才在企業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因此商業銀行在人才招聘方面應放寬招聘條件,面向大眾,吸取更多的精銳,但也應寧缺毋濫,不可盲目吸收,避免適得其反,且在人力資源的培養上應該做到與時俱進,觀察其他銀行的優勢,注重培養人才,掌握好先進的知識理論與技術,在市場中搶占先機。
四、結語
面對當前市場的激烈競爭,若想在其中處于不敗之地,商業銀行就需要結合時代的特征與發展潮流,以客戶為中心,注重創新、與時俱進,及時調整策略方向、改變經營模式,構建自己的網絡購物商城,加大完善人才的儲備與培養,觀察其他行業的優勢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硬件設備,通過有效的手段來擴充規模,從而在當下站穩腳跟[5]。
參考文獻:
[1]邢小秋.農商銀行轉型發展初探[N].中國農村信用合作報,2019-06-04(7)
[2]劉星星.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9).
[3]陳永生.城鎮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國際借鑒[J].新西部,2019(29)
[4]魯晴,楊宏斌金融科技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機遇、挑戰和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5).
[5]楊銳.論金融機構如何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實現自身業務調整與轉型——以商業銀行為例[J].商訊,2018(6)
作者簡介:張彥峰(1976-),男,陜西吳堡人,經濟師,本科,主要從事農商銀行改制與可持續發展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