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靖
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數學教學應該注重實用性,倡導學生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相關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引導學生以生活的角度看待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讓生活與數學課程的學習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基于此,本文就從利用生活經驗引出問題、聯系生活學習數學名詞、優化生活習題拓展能力幾個方面論述了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教學;課堂活動;探究
數學課程是一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識,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然而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大環境,目前大多數的數學教學活動都脫離實際,使得教學效果不夠明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直觀地方式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快速接受知識并合理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生活化的教學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利用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出數學問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年齡不夠大,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加強學生生活經驗和數學教學的結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需要”,建立良好的聯系[1]。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出發,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形的。這時候,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就可以列舉出自行車的車輪、籃球、足球、圓形的接收器、瓶蓋、玻璃球等等物品。根據學生列舉出的各種例子,教師就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要把這些物品設計為圓形?”學生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回答,讓學生在思考中形成對“圓”的概念的準確認識。在基礎的互動之后,教師就可以更加正式的“圓”的相關概念,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同時,教師還可以把一些簡單地物體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更近距離的觀察,更全面的理解圓的相關概念和特點。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還能讓學習和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學習數學名詞
由于數學知識點具有明顯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特點,這就讓學生對一些數學名詞的理解變得相對比較困難。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為了能讓學生加深對相關數學名詞和概念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解析。
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可能性》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可能性”的相關概念,教師就要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為學生進行講解。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你每天坐第一班公交車上學的可能性有多少?”這個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這節課程需要學習的重點知識,讓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更加輕松簡單。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做一些嘗試,親身體驗生活中的一些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的可以減輕障礙,在具體的情境中深入地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在理解的過程中明白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這種形式安排教學活動,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直觀地學習途徑,讓學生不在局限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全面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進一步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也讓數學名詞的講解變得不再晦澀難懂,讓學生可以對數學課程充滿熱愛。
三、以生活習題提高學生的拓展能力
在目前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練習題和例題中普遍存在題材老化、數據過時、缺乏現實意義、情境脫離生活實際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現象。因此,教師也要不斷更新練習題的方式,加強練習題與生活的聯系,把生活中鮮活地題材運用到布置作業環節中,引導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
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百分數》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生活化地練習題。在作業中,教師可以練習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情境,也就是“利息的計算”這一場景展開設計。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所接觸,但是其中的變化是非常快的,這就讓教材中的練習題變得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讓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時不夠靈活。教師在課后作業中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調查銀行的利率、利息的計算方法,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根據這種生活問題設計練習題,讓學生在解題中掌握百分數的相關知識點,運用新的利率和利息計算方式來計算自己家人的投資可以獲得多少利息。這樣一來,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認識也可以不斷加深,也能了解更多的生活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都能取得明顯的效果[2]。
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學活動生活化,引導學生站在生活的角度透視數學問題,并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中領悟生活的內涵,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力量,進一步挖掘數學課程的實用價值,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課程的奧秘,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推動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兆正.經歷數學化:從“數學生活化”到“生活數學化”的教學回歸與超越[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8(12).
[2]胡典順,趙軍.對“數學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數學教育學報,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