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參與精準扶貧作用機制,是指企業在政府的主導背景下,通過發揮企業的力量來助力精準脫貧進程。但目前企業在參與精準脫貧過程當中仍存在些許問題,例如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夠,企業作用的長效性不足,以及企業參與精準脫貧的力量單一。所以構建一套能夠發揮企業效用作用機制的精準扶貧體系尤為重要。基于此,下文對企業參與精準脫貧作用機制研究展開討論,并為其作用機制提供策略。
關鍵詞:企業;精準扶貧;作用機制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消除貧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是我國執政的基礎。近5年來,我國已經實現了6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貧困率從12.2%下降到4%以內。但為了扎實的推進精準脫貧,必須要調動社會全體人員的力量,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主體,在精準扶貧當中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尤其是國有企業要發揮帶頭作用,民營企業也是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各類企業應該通過各種手段,例如可以采用招工、捐資等多種形式參加到企業的結對幫扶工作當中,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1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1.1企業積極性有待激發
當前企業在參與精準脫貧過程當中,從來沒有將扶貧工作真正放在企業的重要位置上,而且參與扶貧的方式僅僅是救治性扶貧和開發式扶貧等方式,根本沒有圍繞精準扶貧制定相應的規劃和深入的拓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參與精準扶貧都是靠政府的優惠政策所維持,所以導致企業員工和領導在面對發展困境時,常常會出現矛盾沖突,至少有少部分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降低了對扶貧工作的重視度,未形成良好的企業扶貧趨勢。其次,有部分企業和員工在參與扶貧工作當中,沒有與扶貧地域和人口形成良好的互動,所以企業也未對貧困地區的資源進行利用,導致企業自身未得到發展,而且扶貧的區域并未真正的獲得實惠,這是一種單向的輸出行為,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1.2企業的扶貧長效性有待提高
企業在參與精準扶貧的過程當中,多是以救濟式的方式去扶貧,在救濟式的扶貧過程當中,企業就需要不斷的去投入物資,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只是單方面的接受物資并未從根本上實現自我脫貧,而且企業也很難從這一行動當中獲得經濟效益,因此常常被定義為一種良心式的行為。而且這種扶貧的方式,難以使扶貧達到長效性和持久性的作用。還有部分企業會選擇開放式的扶貧,這種扶貧常常是企業輸出技術、人力和資本,相比于救濟式扶貧,更具有作用力量,但是由于其在幫扶的過程當中沒有將自身的定位和長遠發展與貧困地區的需求形成一個鏈接,導致難以形成可持續的互動模式,所以導致企業在扶貧過程當中難以產生持久有效的作用。
1.3企業參與扶貧作用力單一
精準扶貧是一個體系非常龐大的工程,企業只是社會扶貧工作體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單靠企業來提高扶貧的效益,難以形成企業間的聯動和合作共戰的態勢。所以應該有效的去發揮不同類型、不同區域、不同性質的企業,共同發揮作用,形成組合,博采眾長并形成多元的關系,這樣能夠讓企業的力量更加的多元化。其次,還可以聯合政府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建立一個互動協同的機制,來形成動員社會力量全體參與的精準扶貧生態保障制度。
2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機制創新
2.1強化企業的責任感投入
要想企業真正的參與到精準脫貧當中,首先要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同時也應該幫助企業獲得相應的激勵,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及承擔的責任能夠形成不同的效果。首先,企業應該建設良好的文化,能夠形成一種責任感,要求企業在盈利的基礎之上可以完成更高的使命,將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使命融入到企業的自身文化當中。在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應該推動相應的政策,對企業參與扶貧的方針、目標、政策做出規定,讓精準扶貧成為企業內部的工作,讓企業員工能夠自覺的成為一種為社會服務的氛圍。為了激勵企業投入到精準扶貧當中,相關部門還可以在企業之間評選精準扶貧優秀團體和先進個人,以鼓勵參與到扶貧當中的高度責任感的企業,形成精準扶貧的良好氛圍。
2.2幫助貧困區域更新觀念
貧困地區由于地域限制和生活水平限制,致使其教育水平落后,而且新的技術引入較少,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較低,所以企業在參與精準扶貧以后,應該要致力于扶智。首先要完善貧困地區的一些教育設施以及一些信息技術的通訊方式,這樣才能夠使貧困地區的農民觀念得到更新。提高普及教育,改變貧困地區下一代人的命運,切斷貧困的傳遞。其次,要整合信息資源,為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一種信息服務,還可以向貧困地區提供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貧困地區的農民進行培訓,這樣能夠提高其獲取信息、分享信息的能力。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與貧困地區共建活動,與農民一起學習理論知識,對農民作出相應的指導,更新農民的觀點,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從而做到使貧困地區真正脫貧。
2.3為貧困地區注入資金和管理要素
企業參與到精準扶貧當中,是將技術帶入到貧困地域和家庭,為貧困地區的產業鏈提供支持,提高貧困地區的生產效益,同時也實現了企業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從根本上使貧困地區和企業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其次,企業為貧困地區注入資金是最為直接的救助方式,企業資金的注入可以使基礎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為基礎設施的升值打下基礎。但企業在投入資金時要做好資金配置問題,以及資金分配、資金使用、資金監督工作,要使資金能夠在貧困地區做到統籌分配。所以需要企業將自己的管理要素融入到貧困地區的資金管理當中,形成全面的監管體系,這樣能夠保證資金用到必要處。
2.4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就業機會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它也是農業和市場經濟的一個聯結點,所以企業在參與精準脫貧的過程當中可以為貧困地區提供就業機會,可以使農副產品通過企業銷往市場,這樣能夠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同時也可以使農副產品有更寬的渠道,加快銷售進度,增加銷售收益。其次,企業也可以通過這個貧困地區直接采購所需物品,這樣省了中間商賺差價的環節,也降低了自己的采購成本,同時也幫助了貧困地區的銷售困難問題。此外,企業還可以為貧困地區農民提供崗位,使農村富有的勞動力獲得就業機會,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經濟收益以達到自我脫貧的效果。例如,在一些高原貧困地區,企業可以通過租地種植葡萄,為當地的貧困人群提供工作崗位,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
結束語
簡而言之,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到精準脫貧過程當中,例如可以通過為貧困地域的農民提供資金注入;做好資金合理安排;激勵管理技術和生產要素向貧困地區聚集,使產品得以銷售;為貧困地區農民提供就業機會,讓其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經濟收益,還要加大對于教育扶貧的工作重視度,堅持扶貧先扶智,加大對教育扶貧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們的思想水平,促進其自我脫貧。
參考文獻:
[1] ?本報記者黨鵬.精準扶貧 無限極探尋企業戰略新高度[N].中國經營報,2020-05-25(D04).
[2] ?陸繼霞,賈春帥.互聯網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現實價值探析——以T公司扶貧實踐為例[J].電子政務,2020(04):2-12.
[3] ?張曾蓮,董志愿.參與精準扶貧對企業績效的溢出效應[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42(05):86-98.
作者簡介:黃石鋒(1986.5-),男,漢族,江西贛州,研究生,講師,廣州華夏職業學院,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課題項目:2019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人文社科類):廣東“全域旅游”+“精準扶貧”融合路徑與創新機制研究(2019GWTSCX081)
(作者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