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在現代科學教育的不斷進步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中學化學教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從以前只關注學生化學教材知識的學習到以提高學生真正的科學素養能力的教學目標改變。為了響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化學老師們也是大刀闊斧,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不斷的摸索、嘗試。
中學化學科學素養能力的培養對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老師引導孩子從應試教育中跳出來,更加注重培養自身的科學素養,因為這種素養和品質才是對孩子終身受益的財富。本文針對培養中學化學科學素養能力展開了相關的探討。
1.1 科學素養的含義
科學素養是指主體在掌握科學概念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態度、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對現實中的個人、科學、社會有關問題做出明智的抉擇。它包括了科學知識、科學意識、科學精神。所謂科學知識包括著科學知識、技能,科學方法、能力;所謂科學意識包括著科學熱情與激情、科學行為與習慣;所謂科學精神包括著人們的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在科學素養中,最核心部分是科學精神,即人們對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中間部分是科學知識,即人們在學校中、在社會生活中所學習并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與能力;最外圍部分是科學意識,即人們在科學素養教育中所形成的、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熱情、激情以及自覺運用科學的行為與習慣。
1.2 中學化學科學素養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隨著人們對自然和人文科學的關系的進一步深化認識,中學化學的科學教育越來越多暴露除一系列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問題和矛盾,人們開始意識到科學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在世界性的以培養科學素樣為中心的科學教育的改革沖擊下,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培養科學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化學教育是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分支,隨著學校教育的發展和普及,已對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游目共睹的重要貢獻。同時,在科學教育中,化學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當今的中學化學教學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這是時代的要求和需要。
2.1 主體性研究原則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前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老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完全是被動式的吸收,學生的狀態好的話能大部分吸收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但也有一大批的學生可能并不適用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所以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生的認知結構能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情意結構能影響和制約化學學習活動,作為化學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系統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學生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跟著老師的主導作用協調進行。這樣才能達到師生情感共鳴,實現師生角色轉變,實現師生共同進步。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素質結構決定著教學過程中的方向、內容、進程和效果,教師的組織和主導作用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是無需置疑的,其主導主要體現在:①主動性的創造條件。啟迪學生的情意結構,如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②調控師生之間的思維活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如預習、聽課、實驗、觀察與思考、記憶及對自己的學習進程進行調控的方法。③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通過認真鉆研化學教程,把握學科知識結構的內容特點,設計并組織好教學活動每個環節,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2 實踐性原則
化學教學要強化化學實驗課教學,使學生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實驗課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學習的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動手活動,不斷強化孩子從實踐中檢驗和學習真理,真的達到學以致用,學有所有,這樣才能從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室化學學科認識的源泉,通過直觀和生動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掌握化學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良好的科學方法和態度。化學實驗對學生的認識從模糊的概念到具體的理解搭建了一個橋,讓學生能夠更真實的接觸到神奇的科學實際現象。
2.3 創造性原則
在化學教學中,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孩子能夠創造性的學習和勞動,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現階段提出的“創新教育”也是為特定需要提出來的,其核心使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也是一致的,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推動著素質教育的發展。
2.4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化學教學中科學性,指化學教學的內容必須符合現代科學發展的水平,必須是正確、系統、客觀地反映化學知識和技能。化學的思想性,指教師要堅持全面發展的方針,要自覺地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師既要準確地把握中學化學教學的知識結構和教學大綱,又要充分發掘化學中思想性素材,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富于智能培養之中。
3.1 轉變化學教學的觀念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推斷,化學教學的觀念也在不斷革新,現在化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化學科學素質包括:化學科學方法(唯物辯證法、邏輯方法、自然科學方法、創新能力);化學科學觀(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化學科學觀(辯證唯物主義觀、化學價值觀、化學自然觀);科學品德(興趣、情感、意志、態度)。而中學化學學科素質教育,通過化學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觀念,形成科學能力,同時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質,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個性完善。
3.2 努力實現培養目標
以提高中學化學科學素養為目標的教學中,我認為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應該注重以下幾點:①擴增化學知識的范圍,將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的知識、必要的化學技術知識、最新科技發展動態的信息及與其他學科交叉的知識包括到化學知識教育中,使化學教學成為“有趣有用的化學”的科學教育;②豐富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技能,實驗技能以使用儀器的技能和操作的技能為主,缺乏動態性和綜合性。因此,要重視理性思維對實際操作的指導作用,訓練有關實驗設計的技能,數據的記錄及數據處理技能訓練。③努力讓學生與現代的高科技及信息爆炸時代接軌,把一些基礎的新技能融入到學習技能體系中來,如利用網絡獲取最新最全的信息資料。
3.3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必須通過優化教學活動來落實。①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試一試等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形成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把課堂教學作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能力的主戰場、主陣地,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②重視和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化學實驗的教學,能對學生有效地實施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教育,能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創新能力。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實驗的探索性和實驗的創造性。中學化學有很多體系創造性和探索性的實驗課程,教師應該挖掘實驗教學的精髓,領會教學大綱主旨,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提供有利的幫助。
努力提高中學化學科學素養能力是培養學生立足社會事實,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的一種教學目標,化學教育工作者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形勢,加強自身對培養中學化學科學素養的認識和應用,讓化學教育取得更好地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南縣車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