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毋炳炫
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立足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學習條件,以體育教學為基礎和前提,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優化的相關對策,結合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真實狀況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對體育教學的內容形式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及解讀,以期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提供一定的借鑒,更好的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作為高職教育教學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備受關注,同時社會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體育教育之中所涉及的教學任務比較復雜,其中健身任務最為核心。老師需要了解健身教學的主題內容和形式,著眼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積極將創造性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相結合,不斷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動各類體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體育實踐活動的優化升級,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及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和環境。
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提出許多學生出現較為明顯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對此,高職院校的教育者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關注新時代改革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內容、新要求、新標準,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及研究來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保障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盡量避免各類精神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的產生。
1.1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備受關注。為了促進高職院校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領導者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及時跟蹤學生的心理狀態,分析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不足,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釋放學生的天性為基礎和前提,保障各類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主動接受優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穩定提升。但是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出現了許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學術界和理論界采取隨機調查以及自主統計的形式研究目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現有的高質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的低于全國正常成人的水平,這一部分學生非常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的現象,同時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對于來自于農村的高職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問題更為明顯,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城鎮高職大學生,同時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和嚴峻。結合最終的數據調查分析結論可以看出,有超過20%的高職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這一部分問題主要以人際關系的敏感以及個人的強迫癥、焦慮和憂郁為主體,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嚴重影響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以及高校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1.2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在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之中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非常頻繁,各種不良社會主義思潮直接涌入我國,加之許多學生需要面臨就業、經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因此對于一部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往往會產生許多的消極情緒以及逆反心理,長期以往就會演變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許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首先學生的人際關系比較緊張,有一部分學生過于注重自己的想法,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同時存在自卑、怯懦以及偏執的現象,往往非常害怕與他人交往,容易產生嫉妒以及憤怒的情緒,直接阻礙了個人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人際關系非常的糟糕。其次,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無法有效地應對來自于外部的挫折以及壓力,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遇到問題和障礙的過程之中無法采取有效的對策,往往會出現意氣用事的現象。還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學習上的壓力,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在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互動的過程之中缺乏一定的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熱情,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最終導致學生直接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嚴重甚至會產生自卑以及失落的心理情緒。
為了突破上文所述的各類不足,我國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體育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參與各種體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真正的意識到社會的美好,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主動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完成自己的學業,順利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對于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老師來說,還需要著眼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抓住新時代背景之下體育教學的學科優勢,通過教育資源的優化利用和整合來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化以及多元化,有效干預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更多依據。
2.1高職大學生發展水平與體育教學目標的優化相協調
在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之前,老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明確前期的教學目標分析,后期的預期結果,掌握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策略及要求。其中體育教學活動的簡單預測尤為關鍵,老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體育學習技能以及體育知識的掌握情況,調整后期的教育教學目標,保障教學方向的一致性以及可靠性,更好地實現與學生之間的緊密溝通和互動。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有一部分老師只關注體育知識的學習,將技能和技術的學習作為唯一的任務和目的,無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長,這一點不僅直接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還使得自身難以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
2.2體育教學內容方法的優化與高職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協調
老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條件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圍繞前期的教育教學目標來調整教學策略,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著眼于教學內容選擇恰當可行的教學手段。其中教學內容的調整、選擇以及創新尤為關鍵,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析學生在與他人溝通和互動過程之中的心理狀態以及個性化發展特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主動完成不同的體育學習實踐活動。同時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開設尤為關鍵,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內容的開發,關注各類拓展訓練內容以及體育心理訓練之間的結合,積極將更多的體育知識融入其中。比如很多高職學生在學習排球時非常容易出現互相碰撞的問題,小的擦傷非常常見,最終使得學生出現了抵觸和畏難情緒,對此,老師可以開設與排球學習技巧及防擦傷、傷后自愈的專題知識講座,關注對學生心理上的引導和教育。另外,老師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及知識水平,抓住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將模擬訓練、合作教學以及精心創作融入課堂主體教學環節。
2.3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與高職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協調
教學環境的優化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體育老師需要關注不同教學策略的合理選擇,分析學生在體育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需求來設計和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更好的實現教學環境的優化升級,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良好的心理環境之下提高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掌握體育參與的技巧和精髓,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互動,構建良好的社交關系,這一點對體現學生的智力價值、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
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綜合性的應用型人才為基礎,老師和學生需要加強聯系和互動,積極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高等職業院校的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需要保障學生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技能,還應該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確保學生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時代發展需求之間的完美對接。
(作者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