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為本”,這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相以一致,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張人民當家作主。我國的民主政治也一直圍繞著維護人民的權利和利益來進行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那么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應該如何利用人文精神來完善和發展民主政治,成為又一個討論的重要話題。
習近平主席執政以來,一直強調要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無論是處理各國之間的關系問題上,還是本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上,習主席都更頻繁的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容,更以身作則,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對外關系的談話來發揚出去。精神文明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人文,作為一種在人類的世代繁衍承傳中一直占據著優先的地位的獨特的精神現象,是萬物的尺度,人類智慧與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所特有的且為人而存在的人類有史以來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對于中國的民主政治更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文精神又稱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等,其主要核心思想是主張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和自由,人文精神是“一種關注人生真諦的和人類命運的理性態度,它包括對人的個性和主體精神的高揚,對自由、平等和做人尊嚴的渴望,對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的執著,對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的探索。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一直不斷推進國家制度的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由此形成了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文精神對三大制度新時期的完善發展有著推進作用。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建立其他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它體現著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當家作主的宗旨。而人文精神也一直強調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利益和價值。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更應該貫徹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即以人為本。具體來說就是保障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保障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的方針政策通過國家意志表現出來。尤其是農村,當前,雖然我國的反腐力度加大了,也打擊了不少貪污腐敗的官員,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公平的現象,尤其在農村,仍然有許多不公平的選舉現象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使得人民行使不到自己的權利,又無處去訴求。應該加大對腐敗官員和涉黑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益,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同時加強社會法制建設,使人民的權利得到制度的保障。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它體現了我國傳統人文精神文化中的“以和為貴”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核心,主張各個黨合作共同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充分吸納了各黨之間的意見,擴大了民意反映渠道。并提出了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當前,由于臺獨、港獨勢力的不斷加大,我國更應該加強與各民主黨派之間的合作,更加團結,發揚民主的過程中鞏固和發展了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不給不法分子留有分裂的機會,實現祖國統一。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它充分的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注重人的作用,主張人人平等,享有同樣的權利和自由。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民族人口和文化經濟水平的差異,不能統一要求和管理,所以區域自治充分體現我國對于同樣是炎黃子孫的少數民族的重視和關注。當前,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口號和政策已經深入人心,國家也利用加分政策來團結少數民族的人民。在新時期,仍然有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仍然得不到保障。為了體現“以人為本”我國更應該注重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精神發展,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尤其要實現教育平等,以便于更好的進行精神文明建設,使少數民族人民盡快享有和我們一樣的物質精神文明生活。
政府在新中國不再是專制的象征了,而是行政機構,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機構。并且政府的權利,是人們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人權,自愿聯合起來,授予的,是后天的,而當人權得不到這個政府的保護的時候,人們可以隨時收回政府的權力。既然人文精神注重的是個人自由和發展,強調重視個人的作用,為什么還需要政府的管制呢?荀子曾說“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這里“人有其治”便是人參與到世間萬物之中,應該有一個秩序。人類的社會也是需要有秩序來維護的,這樣才能使得社會穩定和發展,所以需要政府來管理。而政府的管理要體現人文思想的三個方面。首先是人本觀念,即人是社會的中心,以個人的價值為主,政府不應該將自己當作是人民的主宰,而是人民衷心的仆人。其次是個人觀念,即人要重視自己的個人權利和自由,對于政府來說,就是不要打著“集體主義”的旗號來隨意剝奪人民的個人權利和自由,個人觀念雖然對于國
家利益重于個人利益的中國來說有些牽強,但是只要不走向極端,對于中國的政府的法治建設是有一定幫助的。因為“個人觀念”是反對專制主義的表現,更是體現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政府更好的維護人民的利益和自由。最后是“自由觀念”即人民最重要的權利便是自由。而政府作為人民權利的行使者,最主要的也就是保護人民的自由。
法律的制定與執行是以人的利益為本的,是遵循人民的意志,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社會的。是人們自由權利,生命權利,生存權利的保障。而不是政府亦或是執政黨用來滿足自身利益的工具。所以人文精神中對人的重視,有利于法律更加人性化,更加公平公正。當前我國法律隨著社會的進步,問題的不斷增多,也需要不斷增加和完善。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完善和制定合理的法律來維護社會的公共秩序。比如當前許多法律問題是之前沒有遇到的情況,我們應該盡力去完善這些法律制度才能是社會的和諧穩定不受到動搖,同時針對社會影響比較大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補充或者適當修改法律或法規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人文精神屬于精神文化領域,但是它對物質文明也有一定的影響,習近平執政后也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大力發揚人文精神有利于構建和諧文明團結友好的社會,有利于讓人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之中,積極投身于民主政治的建設活動中。進而促進了文化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展,提高了我國的生產力。
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尊重國家制度,尊重法律法規,在合法的范圍內實現自己的權益,并且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堅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一些國家企圖通過意識形態滲透的方式瓦解我們的社會主義信仰,作為新時代的創造者應提高警惕,堅守民族信仰。
人文精神對我國,無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或者文化建設,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為國家的建設注入了活力,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將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愿祖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更上一層臺階!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